巴金,为历史而活着 60字左右的

问题描述:

巴金,为历史而活着
60字左右的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巴金说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我认为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作家把心交给读者.我把作品交给读者评判.我本人总想坚持一个原则,不说假话.
★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我的愿望绝非‘欢度晚年’.我只能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情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间.
★我常将生命比之于水流.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以达到那唯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还射出种种的水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爱和恨,欢乐和痛苦,这些都跟着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们每个人从小到老,到死,都朝着一个方向走,这是生之目标.不管我们会不会走到,或者我们在中途走入了迷径,看错了方向.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
★我写《憩园》时在皮包里放一锭墨,一枝小字笔和一大叠信笺,到了一个地方借一个小碟子,倒点水把墨在碟子上磨几下,便坐下写起来.这使我想起了俄罗斯作家《死魂灵》的作者果戈理在小旅店里写作的情景,我也是走一段路写一段文章,从贵阳旅馆里写起一直到在重庆写完,出版.有一夜在重庆北碚小旅馆里写到《憩园》的末尾,电灯不亮,我找到一小节蜡烛点起来,可是文思未尽,烛油却流光了,我多么希望能再有一节蜡烛让我继续写下去.……那种日子的确不会再来了.
●人们说
★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曾在贺巴金九十诞辰的电文中说:“你活得太苦,太累,太不容易!”
★巴金以他自己的个人姿态走在历史画卷中.我很难用单一的比喻来概括他.有时他如电,如雷,如激流;有时又如阴云,如浓雾,如溪水.不同生命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感情形态、生活形态.他就是这样以独特的生命方式走过了一百年.他为百年中国创造的一切,他的思想、精神、作品,以及他的复杂、矛盾的性格,都已成为巨大的存在,为我们解读百年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范例.巴金说过,他为读者而写,为读者而活着.其实,他也是为历史而活着.>>>
★他承认自己人生的坎坷和艰难,但支撑他与命运抗衡、执着地走向生命终点的,永远是对理想的热爱和坚信.理想和信仰是火,点燃巴金心中的激情,也点燃巴金的道德勇气.年轻时如此,年老后仍然如此.没有一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一种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老年巴金就不会写下巨著《随想录》.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先生以文学与现代中国同行,一向是被称作大师的,然而这实在是一个美丽的误解.他始终崇拜的是革命家,他的理想本来是做一个改天换地的巨人,做一个以正义原则和自由精神重新整理地球秩序的英雄.在文学大师的光环下,他其实是一个热情磅礴的思想战士.>>>
★巴金之所以赢得中外读者的尊敬,不只是因为他著作等身,还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爱.他不只是一个在五十年代就主动放弃工资的作家,还是一个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的编辑出版家.他发现和提携过的文学新人不计其数.他只想帮人,不愿害人.这在今天看起来不过是人性的底线,但在运动频繁发生年代,在底线之上做人其实也非易事.>>>
★★对于这位幸运而又艰难地穿越百年的历史老人的逝世,我们用不着悲伤,也用不着给他戴上过多过高的帽子.重要的是如何评价和继承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如何评价”关系着对一位跨世纪老人的公正,“如何继承”关系着我们自己的未来福祉.巴金从青年时代到晚年,一直表示他不懂文学,不是文学家.晚年时期说得尤其频繁,如果仅仅认为这是谦虚之词,未必准确.他不希望人们从文学的角度给他定位,或许是在启示人们应该从别的方面关注他、理解他,这别的角度是什么,当然是精神角度.可是我们在这方面一直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巴金在晚年一直蒙受着强烈的失败感,是否跟后人没有读懂他有关?刚刚驾鹤西去的这位百岁老人,不知什么时候可以瞑目.>>>
【巴金(1904.11.2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灭亡》发表,正式走上文学道路.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喷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而后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发表了《慈园》、《寒夜》等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的作品,为后来的研究界更为推崇.“文革”后,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求补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