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的粮食产量战国时候一亩地会产多少粮食?

问题描述:

战国的粮食产量
战国时候一亩地会产多少粮食?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0-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战国前期的粮食亩产
有关战国前期粮食亩产的典型资料,主要有以下几条:
(1)《汉书·食货志》载李悝这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一石半.”这是指亩产粟1.5石.
(2)《管子·轻重甲》说:“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这是说亩产粟0.2锺,1锺等于10釜,1釜也就是1石.因此,0.2锺也就是亩产粟2石.
(3)《管子·轻重乙》河:“河淤诸侯,亩锺之国也”.这就是说,经过淤灌的肥沃土壤,产量较高,亩产1锺,即亩产10石.五倍于《管子·轻重甲》之数.
(4)《史记·河渠书》说:“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西.”漳水溉邺后,亩产多少?《论衡·率性篇》说:“魏之行田百亩,邺独二百,西门豹灌以漳水,则亩收一锺.”亩产1锺,也是10石.
(5)《史记·河渠书》说:秦开郑国渠,“灌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锺”.也是亩产10石.上述五条材料中的前两条,说的是一般情况,所谓“百亩”,是方百步为亩的周亩.战国时1周亩折合今市亩为0.328市亩.班固所说的“石”,应当是汉大石,1石合0.333市石,折成今量,1市亩产粟1.524市石,1市石粟重135市斤,即当时亩产粟205.8市斤.一家“百亩”,合今市亩32.8 亩,则一家总收获的原粮相当于今市斤6750斤.
五条材料中的后三条,指的都是灌溉或淤灌之田,其产量相当于一般田的五倍,这是特例,不能把它们视为常规产量.但是,它说明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亩产10石的高产田.
战国后期的粮食亩产
战国后期,随着小农经济的巩固和发展、铁犁牛耕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提高和水利事业的发展,粮食亩产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其主要依据是:
(1)《孟子·万章下》说:“一夫百亩,百为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礼记·王制》说:“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两者的廉洁一致.吴慧认为,如果按“中食七人”,除了两上劳动力食60石以外,还有210小石可供7人食用.也就是说,一个农户有两个劳动力,种田100亩,共产粟270小石,平均亩产2.7小石,高于李悝的亩产2.5小石.
(2)《管子·揆度》说:“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也就是说,一个农夫生产的粮食,除了自己食用外,还可供应5人、4人或3人食用.吴慧认为,取其中数,按“中农挟四”计算,每人年食粟30石(《管子·禁藏》中有“食民有率,率三十为而足于卒岁”之说),5人年食粟150石,一个劳动力耕田50 亩,亩产粟3石.从亩产2.5石至2.7石再到3石,显然亩产逐步提高了.
(3)《管子·山至数》中有“人家受食十亩”之说,也就是说,每人每年要吃10亩地产的粮食,每人年食粟30石,仍然是亩产3石.
(4)《吕氏春秋·上农》中有“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的说法.“一人”指一家农户的家长,“治之”指家长率领全家经营100亩田,“十人食之”指可供10人食用.100亩田提供300石粮食,才够10人食用,由此可知其亩产仍然是3石.战国后期亩产粟3小石,合今量亩产247市斤.一家100亩,合今市亩32.8市亩,共收粟8 100市斤.吴慧还指出:战国时代是“菽粟”并提的时代,因此,在计算产量时,还必须注意到战国时代“菽”的比例.据《汜胜之书》说:古时(应指战国时期)“种大豆,率人五亩”,五口之家种大豆25亩,占25%.假定大豆亩产为粟亩产的一半,即一石半,折合今市制为亩产123.5斤.与粟加权平均(75%×3小石+25%小石=2.625小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216斤.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详细步骤
下一页:望能尽快解答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