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再奖5

问题描述:

快的再奖5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寿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寿春、寿阳、寿州,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襟江带河,控扼淮淝,素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楚考烈王、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均建都于此,史上屡为州、府、道、郡治所.自古及今,这片深厚的土地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名胜古迹、馆藏珍品、典故成语、名臣良相和革命先烈,在中华史册上留下了一篇篇浓墨重彩的华章,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县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平遥古城民俗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保留着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囊括时令节日、纪念节日、祭天地节日、祭祖节日、祭神鬼节日、祭动物节日等.它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动物等一切和谐的向往.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渊源. 平遥民俗概况 平遥风俗返朴而远,居民遗风起源于唐尧?勤俭质朴、忧深思远、性刚而仁厚且尚武,尚武者人才倍出,文武全才者有之.且多慷慨好义之风.婚、丧、寿、生日、修建庆典遗风尤为盛旺.平遥民多土地贫瘠、少耕织、多商贾,并善经营.陶唐遗风虽已古远,但平遥忧存.
  婚嫁
  婚姻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自古以来倍受重视、讲究,既是一桩值得庆贺的喜事,又是非常注重礼仪的过程,表现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隐喻,简单而深刻,鲁拙而不俗,风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现象. 平遥婚礼过程,多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丧葬
  平遥县民故后历为土葬,在举行葬礼时,保留着很多传统仪式和传统用物.这些仪式及用物包括了吹、拉、弹、唱、书法、刺秀、剪纸、折叠、板印、沾帖、绳结、纸艺、面艺、插艺、缝艺等几乎所有民间艺术. 丧葬程序为停尸、报丧、入殓、烧纸、出殡、圆墓、过七等.一般于三、五天烧纸,五、七、 九天出殡.犯忌不宜出殡者,则寄停他处,另择葬期.出殡之日, 亲朋近友均参加.起灵抬柩有十六抬、二十四抬 或三十二抬.
  祝寿
  老年人从60岁始,每10年庆贺一次.隆重者,亲朋好友 要赠献寿桃(面制)、寿幛、寿联等,以祝长寿.午时,要在堂屋摆 寿礼、烧佛香、点寿灯,"寿星"高坐,晚辈依次拜寿.拜毕,设丰盛喜宴款待众宾客,欢度一日.进入90年代,祝寿大都贺以礼洋.宴席多在饭店举行.
  贺十三
  平遥庆贺生日之俗至今仍为普通.特别是贺十三,亲戚朋友届时纷纷登门道贺,贺礼多为面蒸“括篮”,上系锁,用红绳与铜钱串结而成、三尺喜幛.外婆家来戚为上宾.待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设供桌于院内,摆放供品及,外婆家垫底,其他叠上.点灯烧香、燃放鞭炮、由奶奶为孙子“折枷儿”用粉红、黄、绿纸条缠绕四根谷草杆,三根扎成三角形,一只手拿着套在脖颈处,另一只手持一根谷草杆,边打三个角,边口中吉祥语言念念有词,以祈祷孩儿健康成长.打毕将枷儿与娘娘花、娘娘鞋一同着燃.之后,设席款待全体亲戚朋友.
  庆满月
  平遥居民以生孩子为喜事.旧时,生男孩称大喜,生女孩称小喜.第一胎孩子不论男女,都要庆满月.满月的日期,男为29天,女为30天.也有在半月庆满月的,意取绊住, 希望孩子长命.庆满月以产妇娘家亲戚为主,姥姥家要送银镯首饰 及衣服、小被褥等物.其他亲戚则送3尺布,叠成"山"字形状. 主家回赠背心、枕巾之类以示感谢.
  节庆
  平遥县民保留着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囊括时令节日、纪念节日、祭天地节日、祭祖节日、祭神鬼节日、祭动物节日等.它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动物等一切和谐的向往.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渊源.
  祭祀
  平遥县民祭祀活动,分为神祭和祖祭两大类.过去崇神者居多,有 "无庙不成村"之说.一般家庭均设各种神龛.灶王、张公、家神、 财神、门神、土地都是供奉对象.专业艺人将本业祖师或神供奉于 家中突出位置,以示敬业.不少人家将佛像或观音菩萨像置于闲房,每逢初一、十五设供烧香,以示虔诚.迷信之中反映出人们祈求平安、富裕、家业兴旺之美好愿望. 祖祭是对先祖的怀念.一般于年夕、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 一或祖祀日祭之.
  迁居
  现在在农村多有沿用旧习者,择日开工,供奉土地神;开工期间讲究高挑红旗,以镇邪气.新房合顶时,要贴对联、放鞭炮,并宴请工匠,表示谢意.迁往新居时,要先"填宅",杀一只银红公鸡,以鸡血喷 洒房院.搬迁时,要先搬进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蜡烛、发面等 东西,表示"平平安安"、"快乐乐"和"发福"之意.
  方言
  《礼记-王制》所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平遥方言是全国保留中国汉代文化语言最多最丰富的县城之一,平遥方言中有极其丰富的名词重叠式,这与普通话中的名词特点有区别.称谓很有趣.而这种方言又是平遥所独有的语言.
  庆大足竹编历史悠久,花色品种繁多,纺织工艺精湛,素有“竹编之乡”的美称. 大足竹源丰富.早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大足申报《路孔河水灾》文中有“栖篾簟千家,无举火之厨”一语.簟即竹席,可见当时大足竹席已广为民用.清咸丰以后,其竹编业日兴,产品渐及省内许多市县和云、贵、湖、广等省.解放后,大足竹编有了很大的发展.1950年,全县商业部门收购竹席40万张,到1978年,达到259万张,增长5.5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政策的放宽,已由单一的国家商业部门,变经营为多渠道经营,民间经营量已大大超过国营商业收购量.1991年,全县竹席年产量达400万合(一合为一青二黄或一青三黄).三驱、铁山两镇和其他部分乡镇的许多农民,男女老幼皆会织席.三驱、铁山两镇的产席量约占全县竹席总产量的60~70%.销售区域也扩大到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安徽、山西、河北、内蒙等省区. 大足县常见的竹编制品,除大宗的青席、黄席外,还有晒席、斗席、围席、枕席、竹篮、竹囤、竹桌、竹椅、竹床、竹几、竹篓、竹包、竹扣、竹篦、竹帘、竹扒、竹笼、竹篆、竹罩、箩篼、提篼、背篼、鸳篼、筲箕、撮箕、簸箕、笔筒、蒸笼、锅盖、虾扒、亮罩、巴笼、刷把等,每一品种还分多种规格和花色.1959年三驱织席能手李绪根、吴成周等,织“万字格”、“水波浪”、“木瓜心”、“滚绣球”、“长城图”和多种字画等精美图案花席,获四川省评比优质奖. 近年来,竹编产品的产量和销量不断增大.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