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桃花源记》训练(2)

问题描述: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桃花源记》训练(2)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6.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7、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9、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烘托了作者 的政治理想.
10、将下句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
(1)(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1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
13、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14、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15、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
1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0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带领妻子和孩子同乡的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与之与外面的人隔绝开来】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这里的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从生活环境,人门生活状态】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渔民向他们说了外界的变化,大家都为外界的变化感到惊奇,叹息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好时代】
6.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和平幸福,没有黑暗的社会 .不能,按照当时的社会制度封建阶级的压迫 ,是不可能完成的】
7、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不足为外人道也】
9、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烘托了作者 【 安贫乐道,没有黑暗的社会 】 的政治理想.
10、将下句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
(1)(村人 )见渔人,(村人 )乃大惊,(村人 )问所从来.( 渔人 )具答之.( 村人 )便要还家,( 村人 )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村人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村人)皆出酒食.( 渔人 )停数日,( 渔人 )辞去.
1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黄发垂髫,与世隔绝】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村人们友好好客】
13、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皆生桃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14、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5、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甚异之】
1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表达作者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表达作者向往光明的信念】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周五
下一页:责任的事实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