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系与同济大学建筑系对比

问题描述:

东南大学建筑系与同济大学建筑系对比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同济大学
意为同舟共济,也说是来自洋径邦英语对德意志(Deutsch)的音译,我觉得二者兼而有之吧.同济的出身是医学,那次院校大调整中,同济是有失有得.最大的损失是得以扬名立腕的同济医学院被活活的白送给了武汉,但是名称还要叫做同济医学院,今天硬是让慧眼独具的华中科技大学给一口吞下,现在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际上是眼睁睁的看着华科大占尽近水楼台之后,无奈之下又并入了上海铁道医学院后新成立的.但是同济在这次大调整中也有收获,调整后建筑专业得以强化并由此闻名就是最大的受益.同济建院今天的全称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称长,包含的专业就多,太多的专业对同济建筑的名声有时倒也未必成正比.
东南大学
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就冲他这个中央大学的名字,那次院校调整不拆他拆谁啊?那次可把东南大学给拆着喽,最后还要改名叫南京工学院.也不知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知是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反正在拆完之后,他立马又整理出了个建筑的强势专业,总算是给这所老字号的大学留下了一点东西.终于到了改名成风,学院纷纷升大学的那个年代了,金陵城下的这所学院也跟风加入改名升大学的潮流之中.但是要恢复中央大学这个念头是想也别想了,叫金陵可能也会给人以其他的联想.于是也不知是那方高人指点,叫了个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也真是命苦,生不逢时.地处南京,同城的南京大学早就一骑绝尘了,后起之秀如南航、南理工、南农、河海还有中国地大等等早成气候了,个个自然不肯屈尊下嫁,并且还大有一抢资源,一拼高下之意.好在金陵城下,文化底缊深厚,东南大学总算是收编了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南京地质学校,齐全了科目,理顺了关系,升格为了大学.这段升格的经历很清楚的表明了,东南的基本队伍当然是他工学院里建筑专业的老底子了,因此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他必须要强化他这面标志性的旗帜.
另外,参考:
1)全国建筑学专业分档排名:
本排名仅涉及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三个学科,未包含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
第一档(三博全):1东南大学2清华大学3天津大学4同济大学5华南理工大学6重庆大学7哈尔滨工业大学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建筑历史与理论 东南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 城市规划 同济大学、重庆大学.
第二档(有一个博士点或三硕全):9沈阳建筑大学10浙江大学11湖南大学12南京大学13大连理工大学14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5西南交通大学16华中科技大学17深圳大学18昆明理工大学19山东建筑大学20武汉大学21中南大学22厦门大学
2)各自的风格
东南大学建筑系成立于1927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建筑系,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是全国公认的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发源地.中国建筑界四大奠基人其三出自东大(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童寯,后三人都来自东大).历史之悠久,实力之雄厚,自不用多言,培养出的人才举不胜举(老八校的建筑或多或少都与东大有关,清华的精神领袖吴良镛、同济的领军人物戴复东、天大建筑的鼻祖徐中都是来自东大),但东大建筑近年在中国建筑界的地位在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悠久辉煌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人们总是希望她能更好.其次,既无天时地利更缺人和,清华天大占尽天时,同济有上海作为后盾占尽地利,近年来国际交流不断,东大唯一的优势就是人才济济,然一山难容二虎,何况东大何止二虎,加之历史积怨重重,教学方法固步自封,近年来人才流失严重,所以造成今天的不景气.加之,东大建筑系是人事纷争的“战场”:细观东大建筑研究所和建筑设计院都相对稳定,而且屡有佳作,惟独建筑系纷争不断,围绕两次系主任的选举,各派势力互不相让,明眼人都能看出每逢换届,东大就会走人就会出事.而且,东大建筑系等级森严,气氛压抑,弥漫着一种没落贵族的感伤情调,讲究师承关系,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矛盾重重,前两年一批很有才华的年轻教师集体出走南大自立门派就是其中之一.原因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叙之,总之,东大既然既无天时地利又无人和,衰败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大有好多年轻有为的教师去了南大,这也并不意味着东大实力的削弱,从另一方面讲是其实力的加强;再说,走了一批,另一批又将浮出水面.有人说清华强,那时因为那个建筑系在清华;同济强,是因为同济在上海.我见过很多同济的毕业生,顶尖的也不过如此,与东大同级的顶尖生没法比.而且我接触的现在的东大在校本科生,他们的学习态度,能力与长进,令师兄师姐们汗颜.东大要解决的问题是南京对上海、北京、广州的问题,是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城市,挑战大都市建筑系的问题:是在没有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在建筑界立稳脚跟的问题.但是,天时地理也是个双刃剑的问题,个人认为南京的确是个非常适合做学问的地方,东大处于南京,也有一定程度的好处.很多学校,例如清华、同济、华南理工等,就是由于地理经济上的原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忙于赚钱,东大的老师机会相对少,这样一来埋头做学问的时间就多了,反而容易出成果.看看东大建筑研究所近年佳作不断,可以看出在中国他还是数一数二的!
历史造就了矛盾重重,前两年一批很有才华的年轻教师集体出走南大自立门派就是其中之一.原因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叙之,总之,东大既然既无天时地利又无人和,衰败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大有好多年轻有为的教师去了南大,这也并不意味着东大实力的削弱,从另一方面讲是其实力的加强;再说,走了一批,另一批又将浮出水面.有人说清华强,那时因为那个建筑系在清华;同济强,是因为同济在上海.我见过很多同济的毕业生,顶尖的也不过如此,与东大同级的顶尖生没法比.而且我接触的现在的东大在校本科生,他们的学习态度,能力与长进,令师兄师姐们汗颜.东大要解决的问题是南京对上海、北京、广州的问题,是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城市,挑战大都市建筑系的问题:是在没有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在建筑界立稳脚跟的问题.但是,天时地理也是个双刃剑的问题,个人认为南京的确是个非常适合做学问的地方,东大处于南京,也有一定程度的好处.很多学校,例如清华、同济、华南理工等,就是由于地理经济上的原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忙于赚钱, 东大的老师机会相对少, 这样一来埋头做学问的时间就多了,反而容易出成果.看看东大建筑研究所近年佳作不断,可以看出在中国他还是数一数二的!
同济的建筑,是最难以让人道尽的.想到同济,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筑.但是,同济最强的,不是建筑而是桥隧与土木.桥隧是中国当仁不让的老大,而土木之强,中国除清华之外恐无人能超越.建筑非同济最强,甚至不如其胞兄城市规划.同济的建筑就如其所在城市-上海一般:海派味十分浓.人们说同济: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老师,三流的设计.的确,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同济的学生比其它一些高校建筑系的学生更早接触道实际工程(说白就是当画图工),所以很多人都忙着创收(一般的同学大四以后的学费基本上可以自己挣了).因此很多人忽略了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大家都说同济的学生画的图很漂亮,效果图做得很棒,但是只会画图成不了建筑师!同济的确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就以设计能力而言,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除了是老一辈的戴复东(戴还是东南出来的,郑时龄只算个建筑评论家,罗小未是个建筑理论家)能和清华的马国磬、胡邵学;东大的齐康、钟训正,天大的彭一刚;年轻一代亦没有如东大出来的张永和,天大出来的崔恺一样的明星建筑师.同济的校风已经遭到许多人的批评,包括本校的老师.尤其是研究生的教育,金钱已经充斥其中.但是同济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对外交流频繁,和国外的建筑教育已经接轨;还有就是同济请得动大师,像文丘里,安藤忠雄,马里奥.伯塔等均来同济做过报告;学生个性张扬,作品很有个人主张倾向(这对学建筑的人非常重要!).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这一步看不懂
下一页:这题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