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萨《第三条河流》的理解

问题描述:

罗萨《第三条河流》的理解
罗萨《第三条河流》中的父亲行为代表什么?第三条河流有什么寓意?
象这样的小说如何分析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偶实在不行了,你这个问题跟下面这个网的问题一模一样!
  http://www.pkucn.com/archiver/?tid-107891.html
  下面是我摘抄的!
  这部只有六千字的短篇小说,印证了契诃夫的话,契诃夫说:“我能把一个长长的主题简短地表达出来.”“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故事的叙述就是这样朴素地开始,并且以同样的朴素结束.这个“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的人,有一天订购了一条小船,从此开始了他在河上漂浮的岁月,而且永不上岸.他的行为给他的家人带去了耻辱,只有叙述者,也就是他的儿子出于某些难以言传的本能,开始了在岸边漫长的等待.后来叙述者的母亲、哥哥和姐姐都离开了,搬到了城里去居住,只有叙述者依然等待着父亲,他从一个孩子开始等待,一直到白发苍苍.
  终于,他在远处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一个模糊的身影坐在船的后部.我朝他喊了好几次.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喊出我急切想说的话:“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如果你愿意的话.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我突然浑身颤栗起来.因为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毛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逃掉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罗萨的才华使他的故事超越了现实,就像他的标题所暗示的那样,河的第三条岸其实是存在的,就像莫斯科存在于三姊妹的向往中,戈多存在于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的无聊里.这个故事和契诃夫、贝克特剧作的共同之处在于:等待的全部意义就是等待的失败,无论它的代价是失去某些短暂的时刻,还是耗去毕生的幸福.我们可以在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辨认出等待的模样,虽然它不时地改变自己的形象,有时它是某个激动人心的主题,另外的时候它又是一段叙述、一个动作或者一个心理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细节和一行诗句,它在我们的文学里生生不息,无处不在.
  这篇小说,不如说是寓言,写的是一位老人驾着小船,远离家人和所有的人,独自在河上漂流,从此再也没有回家,再也没有和任何人讲过一句话,最后杳然不知所终.老人和他的船,在儿子眼中就成了“河的第三条岸”.这个故事或许会让我们想到塔希提岛上的高更,阿尔的凡高,以及所有那些走出人的疆域永不上岸的人.这样的对峙,需要一个人付出何等的勇气和力量.他们的存在,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之外还能够看得到梦想的若明若暗的光亮.毫无疑问,“第三条岸”是存在的.
  我对罗萨《第三条河流》的理解
  1.“父亲”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我认为“父亲”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绝望之中.他非常平凡,“在我的记忆中,他既不比别人快乐,也不比别人忧伤.他一直沉默寡言,家里的事全由母亲作主.”他不比别人快乐,可能因为他没有感觉到快乐;他不比别人忧伤,也可能因为他不愿流露自己的忧伤.“父亲”的这种“一直沉默寡言”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首先,他很孤独.没人理解他,包括最热爱他的儿子;生活也缺乏清新感,他活得很无聊,他找不到归属.另外,他已经绝望了.他对生活失去了激情,没有一点兴趣,他的心灵已经充满着绝望的情绪.
  在此,作家尽管没有说他绝望的原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推知:生活的沉闷、无聊、琐碎、荒诞······使他深陷绝望而不能自拔.孤独和绝望使他企图逃离,离开这个充斥着卑琐和荒诞的世界,而去寻找另外的清新、永恒的世界―――第三条河流.
  2.“第三条河流”是什么?
  “第三条河流”既不同于离家一里的那条河,也不是人们沉浮其中的生命之河,而是超脱现实、清新永恒的死亡之河.作者在等待父亲的过程中理解了父亲:“我开始感到了衰老的痛苦:生命竟是那么短暂、无望.”这时,作为儿子的作者,才开始触及父亲的灵魂,走近父亲的绝望.“我觉得他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因为,父亲已经自己流放了自己――从世俗的生活中突破,置身于一种非现实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去等待(追寻?)死亡的永恒(永恒的死亡?)
  因而,“我陷入了深深的精神危机,成了名副其实的行尸走肉.”——在父亲的眼里,又有哪一个人不是行尸走肉呢?——“我的前途一片空虚,我的命运就是在孤独、绝望中等待死神.”至此,作者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理解了生活.在这样一个颠倒混乱、污浊不堪的非人的世界里,任何一个正派的人,坦诚的人,都感到憋闷、压抑,甚至将会被窒息而死.最终,作者也要“把自己装入一条小船,任河水把我带到天涯海角.这河水······这河水清新、永恒······”
  3.《第三条河流》强烈的批判意义.
  这篇小说表面仅仅写了父亲的孤独、绝望和他荒诞不经的离奇故事,很少写到家庭以外的事情,但这丝毫不影响作品强烈的批判意味.如果说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那么一颗草同样能够显示严冬的肃杀.从“父亲”和“我”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给了他们多大的压力和打击;那个世界里,普通正直的人生不如死,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寄托,普遍的感到孤独、绝望.人们只有等死:一种人就像“父亲”和“我”一样,采取和现实决裂的方式,自己放逐了自己,去追寻一种超现实的生命价值——永恒;而大多数人仍然在无聊和绝望中浮沉,过着那种卑琐灰暗的生活,静静的等待死神来为他们收尸.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呀!一个弥漫着绝望和死亡气息的世界!
  偶的一点浅薄的小看法:
  其实,父亲追寻的那所谓“河的第三条岸”(我读的译本译为河的第三条岸,并且偶也觉得比较贴切),在“乐观积极”的人看来,也许不外乎是“逃避”,而在我们这些对世界完全绝望的人看来,应该说那就是一种执著的信念,坚信在这可笑、可悲、令人绝望压抑,荒诞离谱的世界以外,必定存在那“第三条清澈,明净的河岸/河流(这里好象还是译成河流比较吻合,哈哈)”,河即世界的意象.因为河的第三条岸存在的可能性几乎是0,因此父亲和我最终还是无法摆脱那不幸.这是在暗示人类终究难逃毁灭,无法获得拯救?或许吧.
  无疑,这是一篇寓言性很强的小说,因此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解读,当然,“河“的任何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其对现实的强烈批判.但偶还是觉得若能从“我”朝他喊了好几次.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喊出我急切想说的话: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继续下去不可.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如果你愿意的话.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说话的时候,我的心跳更厉害了.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颤栗起来.因为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毛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逃跑了.因为他像是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人.我一边跑一边祈求宽恕,祈求,祈求.
  极度恐惧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从此我还是一个男人吗?我不该这样,我本该沉默.但明白这一点又太迟了.我不得不在内心广漠无际的荒原中生活下去.我恐怕活不长了.当我死的时候,我要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船里,顺流而下,在河上迷失沉入河底. 河. 这段表现“我”内心极度分裂,人格错位,几近发疯的描写中深入挖掘才更有新意(因为表现世界荒诞性的作品很多,中外此类作品中优秀的也不少,比如偶钟爱的余华那些早期的作品),期望哪位大哥/大姐能从此角度进行分析解读.(若能有幸得到huihui333666999的指教,偶将感激不尽!)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dc2inr3qec3r2
下一页:这样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