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墨子五人的主要政治思想主张.

问题描述:

请问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墨子五人的主要政治思想主张.
每人的主要政治思想主张.用一百到两百字总结一下``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0-0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孔子: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孟子: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荀子: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老子: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于道”.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达到的“合于道” 的理想境界.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
墨子: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