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故事如今已经概括成为一个成语,在讲出三个这样的成语故事

问题描述:

"刻舟求剑"的故事如今已经概括成为一个成语,在讲出三个这样的成语故事
要与题目搭边,抄袭的呆一边而去!
要原文!是古文!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3、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 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 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 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 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 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 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 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 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 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提示】: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2、疑人偷斧
  古时候,有个乡下人丢了斧子,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于是,特别留心观察那孩子的一举一动.
  没错,肯定是他!那孩子走路的样子,看人的神色,还有说话的表情,越看越像个小偷.
  不久,这人到山上挖土,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上次砍柴时忘在山上了.
  下山时,碰到邻居的儿子,他又留心看了看,咦?怪事,怎么神色、举止竟然没有一点小偷的模样了?
  【说明】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3、楚人隐形
  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审问他,听他说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后大笑起来,于是县令把他放了,没有治罪.
  启示:不能盲目轻信传说,不注重用实践进行检验,自作聪明.任何理论都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