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中俄关系前景与历史的论述

问题描述:

急求中俄关系前景与历史的论述
请各位专家论述得详尽一点.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0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中俄关系的脆弱性
  对于中俄关系的解读,韩国《朝鲜日报》13日的评价是“中国和俄罗斯开始积极构建更上一层楼的‘蜜月关系’.”《环球时报》的最新民调则显示,超过4成的中国人认为,中国实力超过俄罗斯.
  确实,中俄关系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第三、第四两代领导人和俄罗斯的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不止一次地将中俄关系定位为“最好”.但是,作为两个地缘交接的大国,中俄两国的关系也充满了极其复杂的两面性.
  两国关系的所谓“蜜月”和“最好”,是大国互动和地缘政治态势所致.“冷战”落幕,俄罗斯解体,但并未为西方所接受,反而为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导弹防御系统等西方设计的综合遏制举措所挤压.在此情景下,俄罗斯在中东欧乃至独联体内的利益空间被蚕食,这是中俄在欧美压力下的自然靠近,是国际政治连横合纵的必然选择.也正基于此,以中俄为核心的上合组织才能够抱团取暖,以打击“三股势力”为契机凝神聚力,在中亚地区彰显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但必须指出,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是西方遏制和胁迫下的联合自保.由此决定了中俄关系受制于外国环境影响的脆弱性.
  三个例子足以说明中俄关系的这种尴尬.一是科索沃冲突和前南使馆被炸.战前,俄罗斯坚决站在斯拉夫兄弟的前南一方,甚至排除空降兵和军舰摆出和北约不惜一战的态势.但在关键时刻,俄罗斯退缩,中国成为唯一坚决支持前南的大国.结果是中国使馆被炸,中美关系霎时紧张,这是俄罗斯涮华的第一次;二是京奥期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发生武装冲突,破坏了中方千方百计营造的“奥运停火”愿景;三是最近,美国宣布放弃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俄罗斯总统宣布附和美国制裁伊朗的信息.前者被欧洲媒体解读为美俄出卖欧洲小国,后者则被解读为俄罗斯背弃中国使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处于困窘状态.
  尤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俄两国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俄罗斯担忧中国发展过快的不安也屡屡在俄罗斯政媒和民间有所发酵.近期传闻的所谓中国租用海参威的消息就在中俄两国间掀起不大不小的波澜,促使中国官方辟谣.一个海参威,其实揭开了中国人历史上的领土情结,更凸显俄罗斯对远东地区鞭长莫及的现实忧虑.
  俄对中国的疑惧
  这次普京拿来的55亿美元订单,对中俄贸易关系是个极大促进,但依然没有改变中俄贸易的结构性困局.据统计,中俄贸易2008年不过600亿美元.和中美、中日、中欧、中国东盟贸易相比,中俄贸易绝对值较小,形成不了贸易纽带下的利益攸关关系.贸易全球化语境下,没有经贸利益的深度融合,所谓的伙伴和友好是苍白无力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对俄输出商品价格低廉,由于前些年不法商贩倾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负面影响.中国货在俄罗斯的商业信誉很不好,是质劣价廉的象征.而俄罗斯亦将对华武器和能源输出视作机会主义的谋利手段.如在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的建设上,利用“安大线”和“安纳线”的中日之争待价而沽;在对华售卖武器上,要么要价过高,要么不予售华尖端武器.
  吊诡的是,俄罗斯在对印度、越南军售上,却毫不吝啬地输出最尖端武器.这凸显俄罗斯依旧固守“中苏”交恶时的旧思维,对华缺乏战略信任,希望在地缘上打造制衡中国的据点.尤其在中国和越南在南海重现矛盾的时候,俄罗斯5月份向越南出售了价值18亿美元的6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及部分弹药装备,组建潜艇部队.俄罗斯的军售行为,很让中国不爽,也使南海局势变得更为复杂和动荡不安.
  俄罗斯对华的这些“小动作”,其实折射了俄罗斯对华复杂而又敏感的现实心态.俄对这个南方邻居的迅速崛起,其实要比地缘辽远的美国更为疑惧不安.中俄为轴心的“上合组织”发展迅猛,“金砖四国”似已抱团成型,不过是场面上利益支撑的友谊.一旦利益冲突,中俄之间的矛盾就会浮出水面.
  总之,中俄关系的双面性是客观存在.对中国而言,关键还是要更新外交思维,逆转根深蒂固的“一好百好”外交习惯,涵养更为现实和理性的大国利益外交.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周五
下一页:责任的事实论据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