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昆虫记《蝉》《螳螂》和《舍腰蜂》这三篇文章

问题描述:

求昆虫记《蝉》《螳螂》和《舍腰蜂》这三篇文章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蝉一、 蝉和蚁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不大熟悉的,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凡是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虽然拉封敦并不是谈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
  故事上说: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
  骄傲的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道:“夏天我歌唱太忙了.”
  “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
  但在这个寓言中的昆虫,并不一定就是蝉,拉封敦所想的恐怕是螽斯,而英国常常把螽斯译为蝉.
  就是在我们村庄里,也没有一个农夫,会如此没常识地想象冬天会有蝉的存在.差不多每个耕地的人,都熟悉这种昆虫的蛴螬,天气渐冷的时候,他们堆起洋橄榄树根的泥土,随时可以掘出这些蛴螬.至少有十次以上,他见过这种蛴螬从土穴中爬出,紧紧握住树枝,背上裂开,脱去它的皮,变成一只蝉.
  (蜕皮的蝉)
  这个寓言是造谣,蝉并不是乞丐,虽然它需要邻居们很多的照应.每到夏天,它成阵地来到我的门外唱歌,在两棵高大筱悬木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粗鲁的乐声吵得我头脑昏昏.这种震耳欲聋的合奏,这种无休无止的鼓噪,使人任何思想都想不出来了.
  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蝉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我不是说哀恳吗?这句话,还不确切,它是厚着脸皮去抢劫的.
  (吸食树汁的蝉)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二、 蝉的地穴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惯,因为我是与它同住的.七月初,它就占据了靠我屋子门前的那棵树.我是屋里的主人,门外就它是最高的统治者,不过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蝉初次被发现是在夏至.在行人很多,有太阳光照着的道路上,有好些圆孔,与地面相平,大小约如人的手指.在这些圆孔中,蝉的蛴螬从地底爬出来,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它们喜欢特别干燥而阳光充沛的地方.因为蛴螬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焙过的泥土与沙石.
  当我考察它们的储藏室时,我是用手斧来开掘的.
  最使人注意的,就是这个约一寸口径的圆孔,四边一点尘埃都没有,也没有泥土堆积在外面.大多数的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在它的窝巢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蝉则不同,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在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但蝉蛴螬是从地底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门口的生路,因为当初并没有门,所以它不是在门口堆积尘土的.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达十五至十六寸,一直通行无阻,下面的部分较宽,但是在底端却完全关闭起来.在做隧道时,泥土搬移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崩裂下来呢?谁都以为蝉是用了有爪的腿爬上爬下的,而这样却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房子塞住.
  其实,它的举措简直像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的聪明同他们一样,它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这种粘液是藏在它身子里的,用它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须上的,它可以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容易的在穴道内爬上爬下,对于它是很重要的,因为当它爬出去到日光下的时候,它必须知道外面的气候如何.所以它要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做成一道坚固的墙壁,适宜于它上下爬行.在隧道的顶端,它留着手指厚的一层土,用以保护并抵御外面空气的变化,直到最后的一霎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以便测知气候的状况.
  假使它估计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当纤弱的蛴螬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隧道底下.但是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了.
  在他肿大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液汁,可以利用它避免穴里面的尘土.当它掘土的时候,将液汁倒在泥土上,使它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了.蛴螬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便把烂泥挤进干土的缝隙里.因此,当它在顶端出口处被发现时,身上常有许多湿点.
  蝉的蛴螬,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点脱掉身上的皮——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枝灌木枝——找到后,它就爬上去,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当时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翅膀.此时,除掉身体的最后尖端,身体己完全蜕出了.
  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于是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又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并且前爪钩住它的空皮,用这种运动,把身体的尖端从鞘中脱出,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蝉的奇怪体操)
  在短时期内,这个刚被释放的蝉,还不十分强壮.它那柔软的身体,在还没具有足够的力气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在日光和空气中好好地沐浴.它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于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直到棕色的色彩出现,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取得树枝,大概在十二点半,弃下它的皮飞去.那壳有时挂在枝上有一两月之久.
  三、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的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于什么.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与飞鸟可以匹敌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着.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螳螂
  一、打猎
  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如果它也有一种钹,它的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
  多年以前,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叫做螳螂,或先知者.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在无知识的农夫看来,它好像是一个女尼,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了.
  这个错误再大没有了!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它真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它是专食活的动物的.看来,在它温柔的面纱下,隐藏着十分吓人的杀气.
  如果单从外表上看来,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凝视,真可谓是眼观六路.它甚至还有一个面孔.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娴美而且优雅的身材.不仅如此,它还拥有另外一种独特的东西,那便是生长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对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而它的这种身材和它这对武器之间的差异,简直是太大了,太明显了,真让人难以相信,它是一种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
  见过螳螂的人,都会十分清楚地发现,它的纤细的腰部非常的长.不光是很长,还特别的有力呢.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总之,螳螂的大腿简直就是两排刀口的锯齿.当螳螂想要把腿折叠起来的时候,它就可以把两条腿分别收放在这两排锯齿的中间,这样是很安全的,不至于自己伤到自己.
  如果说螳螂的大腿像是两排刀口的锯齿的话,那么它的小腿可以说是两排刀口的锯子.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而且,小腿上的锯齿和大腿上的有一些不太相同的地方.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对于这些小硬钩,我有着许多不堪回首的记忆.每次想到它们,都有一种难受的感觉.记得从前曾经有过许多次这样的经历.在我到野外去捕捉螳螂的时候,经常遭到这个小动物的强有力的自我保护与还击,总是捉它不成,反过来倒中了这个小东西的十分厉害的"暗器",被它抓住了手.而且,它总是抓得很牢,不轻易松开,让我自己无法从中解脱出来,只有想其他的方法,请求别的人前来相助,帮我摆脱它的纠缠.所以,在我们这种地方,或许再也没有什么其它的昆虫比这种小小的螳螂更难以对付,更难以捕捉的了.螳螂身上的武器、暗器很多,因此,它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自我保护.比如,它有如针的硬钩,可以用镰钩去钩你的手指;它长有锯齿般的尖刺,可以用它来扎、刺你的手;它还有一对锋利无比、而且十分健壮的大钳子.这对大钳子对你的手有相当的威力,当它挟住你的手时,那滋味儿可不太好受啊!综上所述,这种种有杀伤力的方法,让你很难对付它.要想活捉这个小动物,还真得动一番脑筋,费一番周折呢!否则,捉住它将是不可能的.这个小东西不知要比人类小多少倍,但却能威胁住人类.
  平时,在它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这个异常勇猛的捕捉其它昆虫的机器,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的平和,不至于有那么大的攻击性,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的小昆虫.但是,它可不总是这样的,否则的话,它身上具备的那些进攻、防卫的武器也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了.只要是有其它的昆虫从它们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螳螂的那副祈祷和平的相貌便会一下子烟消云散了.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己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无论是蝗虫,还是蚱蜢,或者甚至是其它更加强壮的昆虫,都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于是,一旦被捉,只好束手就擒了.它可真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
  假如你想到原野里面去详尽地研究,观察螳螂的习性,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不得不把螳螂拿到室内来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如果把螳螂放在一个用铜丝盖住的盆里面,再往盆里加上一些沙子,那么,这只螳螂将会生活得十分快乐和满意.我所要做的,只是提供给它充足而又新鲜的食物就可以了.有了它必须的食品,它会生活得更满意.因为我想要做一些试验,测量一下螳螂的筋力究竟能够有多大,所以,我不仅仅是提供一些活的蝗虫或者是活的蚱蜢给螳螂吃,同时,还必须供给它一些最大个儿的蜘蛛,以使它的身体更加强壮.至于我的观察、研究,以下便是在我做了上述工作以后,所观察到的情形.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螳螂表现出来的这种奇怪的面像,我敢肯定,你从来也没有见到过.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因为,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战的姿势呢?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在蜘蛛捕捉食物、降服敌人的时候,它通常采取的办法是:首先,一上来便先发制人,猛烈地刺击敌人的颈部,让它中毒.这样做的好处是对手中了毒,自然也就没有了力气,也就不能继续抵抗防卫了.先下手为强嘛!与此相同的,螳螂在攻击蝗虫的时候,也是首先重重地、不留情面地击打对方的颈部.受了一顿狂轰乱炸的痛捶之后,再加上先前万分的恐惧,蝗虫的运转能力逐渐下降,动作慢慢地迟缓下来.也许是已经被打蒙了的原因吧.这种办法既有效又非常的实用.螳螂就是利用这种办法,屡屡取得战斗的胜利.无论是杀伤并食用和它一样大小的动物,还是对付比自己还要大一些的昆虫,这种办法都是十分有效的.不过,最让人感到奇怪的,就是这么一只小个儿的昆虫,竟然是一种十分贪吃的动物,能吃掉这么多的食物.
  那些爱掘地的黄蜂们,算得上是螳螂的美餐之一了,因此常常受到螳螂的光顾.螳螂经常出没于黄蜂的地穴附近.因此,在黄蜂的窠巢近区看到螳螂的身影屡屡出现,便不足为奇了.螳螂总是埋伏在蜂窠的周围,等待时机,特别是那种能获得双重报酬的好机会.为什么说是双重报酬呢?原来,有的时候,螳螂等待的不仅仅是黄蜂本身,因为黄蜂自己的身上常常也会携带一些属于它自己的俘虏.这样一来,对于螳螂而言,不就是双份的俘虏,双重报酬了吗?不过,螳螂并不总是这么走运的,也有不太幸运的时候.有时,它也会常常什么都等不到,竟无功而返.主要原因是,黄蜂已经有所疑虑,从而有所戒备了,方让螳螂失望而归.但是,也有个别掉以轻心者虽已发觉但仍不当心的,被螳螂看准时机,一举将其抓获.这些命运悲惨的黄蜂为什么会遭到螳螂的毒手呢?因为,有一些刚从外面回家的黄蜂,它们振翅飞来,有一些粗心大意,对早已埋伏起来的敌人毫无戒备.当突然发觉大敌当前时,会被猛地吓了一跳,心里会稍稍迟疑一下,飞行速度忽然减慢下来.但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螳螂的行动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于是,黄蜂一瞬间便坠入那个两排锯齿的捕捉器中--即螳螂的前臂和上臂的锯齿之中了.螳螂就是这样出其不备,以快致胜的.接下来,那个不幸的牺牲者就会被胜利者一口一口地蚕食掉.又成了螳螂的一顿美餐.
  记得有一次,我曾看见过这样有趣的一幕.有一只黄蜂,刚刚俘获了一只蜜蜂,并把它带回到自己的储藏室里,正在享用这只蜜蜂体内的蜜汁.不料,正在它吃得高兴的时候,遭到了一只凶悍的螳螂的突然袭击.它无力还击,便束手就擒了.这只黄蜂正在吃蜜蜂的嗉袋里储藏的蜜,但是螳螂的双锯,在不经意中,竟然有力地夹在了它的身上.可是,就是在这种被俘虏的关键时刻,无论怎样的惊吓、恐怖和痛苦,竟然不能让这只贪吃的小动物停止继续吸食蜜蜂体内的蜜汁.它依然在甜食着那芬香诱人的蜜汁.这真是太奇异了,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
  螳螂,这样一种凶狠恶毒、有如魔鬼一般的小动物,它的食物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其它种类的所有昆虫.螳螂的气概虽然特别神圣,但是,或许你想不到,因为这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事实上,螳螂还是一种自食其同类的动物呢.也就是说,螳螂是会吃螳螂的,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在它吃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那副样子,简直和它吃蝗虫,吃蚱蜢的时候一模一样,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并且,与此同时,围绕在食同类的螳螂旁边围观的观众们,也没有任何反应,没有任何抵抗的行动.不仅如此,这些观众还纷纷跃跃欲试,时刻准备着,一旦有了机会,它们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也同样地毫不在乎,仿佛顺理成章似的.然而在事实上,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这可真让人吃惊!在吃它的丈夫的时候,雌性的螳螂会咬住它丈夫的头颈,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后,剩余下来的只是它丈夫的两片薄薄的翅膀而已.这真人难以置信.
  螳螂真的是比狼还要狠毒十倍啊!听说,即便是狼,也不吃它们的同类.那么,螳螂真的是很可怕的动物了!
  抱歉,下面的太多,输不完了,只能是这些!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第九题,详解
下一页:gy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