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的历史?

问题描述:

白马寺的历史?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0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白马寺有中国佛寺“祖庭”之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因汉明帝“感梦求法”,遣使迎请天竺僧人回洛阳后而创建.历代屡有修葺增缮,唐代前期达到最盛,武则天曾派亲信薛怀义任住持,安史之乱后即有残损,明嘉靖三十年(1551)重修后,始成今日之规模布局.寺址位于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现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典及毗卢阁等建筑,殿堂共达百余间.山门外有东汉来华的天竺僧迦摄摩腾、竺法兰之墓,青石bao砌.寺内还有唐代经幢.元代华严大师文才撰、赵孟頫书写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及原存石刻弥勒菩萨像已被盗往美国.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及阿弥陀佛,东西分置十八罗汉,均为元代以来干漆工艺制成.寺后部有清凉台,台上建有毗卢阁,西侧配殿中置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像.白马寺有金大定十五年(1175)所造齐云塔,塔为四方形密檐式,高35米,塔身挺拔秀丽. 白马寺建成后便成为东汉最主要的译经场所.摄摩腾、竺法兰首先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之后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随着佛经汉译本的逐渐增多,佛教在我国日益广泛传播开来.所以尽管后来佛教派系繁多,刹庙林立,但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白马寺原来的建筑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千百年来已几度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园内古树成荫,四时落英缤纷,增添了佛国净土的清净气氛.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山门左右两侧各立一匹青石圆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白马寺现任方丈是释印乐法师,白马寺于2005年11月1日举行方丈升座庆典法会,释印乐法师荣膺白马寺方丈,结束了白马寺方丈8年缺位的历史. 详情参阅: http://www.baidu.com/s?wd=%B0%D7%C2%ED%CB%C2&ch=&tn=sayh_1_dg&bar=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