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情况.还有文物古迹受到什么侵害?

问题描述:

鸦片战争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情况.还有文物古迹受到什么侵害?
主要讲军事方面的情况吧...
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国外军事情况..明天要用吖..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2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由贸易争端引起的,当时中国的法律并不禁止销售鸦片,洋人钻了这个空子.要知道,广泛的人民吸食鸦片不仅是使其体质糟糕,也不仅是花钱那么简单.鸦片的泛滥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崩溃的加速,当时中国的经济是银本位的,而中国并不是一个产银国,白银都是靠对外贸易获得.在乾隆以前,中国外贸是入超的,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大量白银进入中国使得一时掩盖了中国当时的经济制度和政策的漏洞——当时清庭除了征收税收之外还由各级地方政府酌情征收火耗,因此火耗完全随在任的地方行政主官决定收多少.由于官员的法定收入非常低,地方官往往加收很高的火耗,虽然雍正时期实行火耗归公,但也仍然是在征收火耗银,且在乾隆时期并没有真正推行开.所以当白银流入中国的时候,中国官员即使把火耗收的比法定税收还高,人民也仍然能够承受——因为有白银的流入.但是一旦白银流出了,税收不减火耗不减,人民就难以承受,经济也就会随之崩溃.在道光年间,很多省份都难以给中央政府征收既定的税额,为了避免朝廷的惩罚,地方的督抚们就会谎报省内灾情来获得朝廷的减免税的恩典——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这一手的行家.
因此,可以说,即使没有鸦片,而是别的什么产品大量流入中国使得白银外流,中国经济一样会崩溃.鸦片之可恶,在于毒害人的精神和肉体,瓦解人的意志.但经济崩溃的病根,却是在于中国的经济制度的桎梏和长期以来清政府大小官员们对经济知识的无知.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与其称为鸦片战争,真的不如说是由中国经济制度的限制导致的在外贸中赢的起输不起赚的起亏不起而引起争端的战争.更何况,老大帝国的军队原来如此不堪一击.
第2次鸦片战争是在镇压太平天国期间进行的,起因是马神甫事件,很普通的一次教案,本来按照一般的国际交往的准则和相关法律,通过协商就可以解决.当时英法排除了30多人的使团来北京交涉,带头的就是巴夏里.结果清政府不准人家的使团从通州进北京非让人家绕路,进了北京也不跟人家好好谈判,谈着谈着把人家30多个人的使团全扣押了.这样的行为才是真正激怒英法的导火索而引起战争.直到战争结束,号称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中国政府把30多个使团成员折磨死了一多半,剩下的也一个个瘦骨嶙峋半死不活.至于火烧圆明园,要知道,领路的是中国人,而且还是旗人.当时英法联军宣传的是针对清政府的战争而不是针对中国普通人民,所以联军并没有在北京城做恶——至少比满清8旗进北京时做的恶少的多,而是想烧掉紫禁城,咸丰皇帝当然不答应让联军烧了老巢,就默许联军洗劫了圆明园,所以带路的是个中国官员.
与其说两次鸦片战争留给后人的经验是“落后就要挨打”,不如说更重要的经验是“远离国际社会,封闭本国的做法才会导致挨打”.
关于双方军事方面的情况.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联军海军主要装备的还是风帆战列舰,有一部分用轮机的.主力舰一般配备120门左右的前膛重加农炮.技术水平比特拉法家海战强不了多少.最大的船排水量也就是1200吨吧.中国那时候海防几乎形同虚设,船小 炮少 训练非常糟糕,士气也非常低落.沿岸的炮台也多使用老式的火炮,火炮的技术比联军落后不少于100年.清朝是不许民间制作火器的,政府也很少制造火器装备部队,因此在鸦片战争前做战争准备需要造火炮时往往翻出200多年前明朝人写的造炮的方法.
陆军的情况更是糟糕,清军士兵是走训制,当兵的上午训练,中午让老婆给送饭来,下午再训练,晚上回家睡觉.能保证这样训练的还算好的,很多部队的军官都是军饷空额,一支部队报告上级是1万人,实际上士兵能到5千就不错.再有什么倒卖军事物资的就更麻烦了.尤其麻烦的,是军队多分散在各地驻扎,很难集中,集中起来又无法确定指挥顺序.朝廷派到前线的指挥官一个个牛皮吹的震天响,见了洋枪就哆嗦.那些平日里口口声声喊着自己爱国的大小官员,一打仗往往是第一个逃跑的.国人的愚昧也不一般,当时有个巡抚,我忘记名字了,口口声声给道光皇帝上书说洋人违反了兵家大忌有10必败,皇帝看了大喜.等洋人真打到他的地面上的时候他除了以死殉国再没别的本事.
总之,从兵力规模上看,联军显然不如清军.但从训练 士气 装备 指挥这些方面看,联军以1当100是没问题的.
PS:所谓三元里抗英的那件事,怎么说也算不上一次“战役”.只不过是几百个农民趁着下雨天洋人火药给淋湿了不能开枪围了那么几个英国兵最后杀了几十个.要是老农民用粪叉锄头就能击败英国兵,那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好闹什么洋务运动.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弧度制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