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意义

问题描述:

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意义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贯彻“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连续制定四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出台并不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但是据报告,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07年增621元.,达到 4761元,但是其增长缓慢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如何在未来的四十年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一万美元仍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但是我们不妨畅想下通过我们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逐渐实现这个目标.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重视.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现行政策措施与思路已被证明是软弱无力的.我们认为,要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启动农村消费,必须采取非常手段和特殊措施.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采取强有力的财政手段帮助农民迅速增收的时候了.
1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现代远程教育.远教工程不但成为传播党的声音,还使一大批农民通过远教工程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明白人和科技致富的行家里手,走上学科技、用科技,依靠手中技能发展农村经济增收致富的道路,让农民想干事,有事干,能干事.
2通过协会运作,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并形成规模优势. 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过程中,按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对全市农村进行划分,并分门别类进行针对性帮扶、引导.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省会城市的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农村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要求,围绕城市所需实现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渗透和延伸,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3引导农民就地发展“五小”产业,通过兴办小畜禽养殖场、建立特色小菜园、发展名优小苗圃、经营家庭小作坊、就地进行小打工等,多方开辟农民致富渠道.
4,实施农业产业化. 由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得益于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因此, 实施农业产业化优化了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带动粮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和特色农产品开发,有效地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
5发展非农产业.在充分利用农村地域广、市场空间大的优势下,建成一批商品交易市场、农产品物流基地和旅游特色村.依靠现代商贸物流、农村特色旅游,以及为农业生产配套的服务业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6促进农民增收的金融路径
有效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应符合我国特殊的国情与农业发展的自身特点需要,为农户购置生产资料、进行科技推广、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稳定农民收入提供保证.
要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农产品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农民收入.要进一步理顺农产品价格,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当前,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效引导市场走势,促进粮食价格合理回升.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加强进出口调控,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分产品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运,密切产销衔接,畅通流通渠道,减免流通费用,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从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
逐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农业补贴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我国农业“四项补贴”逐年增加,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2009年要充分考虑稳定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严峻形势,尽最大可能继续增加农业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同时,按照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有利于鼓励粮食生产的要求,完善补贴办法.
要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我国农村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当前外出农民工回流使农村就业压力增大.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内外联动,多种措施并举,最大限度拓展就业增收空间.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就业容量,引导和支持农民广泛利用各类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在生产的广度深度中增加就业容量.扩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就业容量,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农民大规模开展兴修水利、整治土地、植树造林、修桥筑路、治理人居环境,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中拓展就业空间.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就业渠道,积极发展家庭工业等多种形式的乡村工业、加快发展类型多样的农村服务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在活跃农村经济中创造就业机会.当前应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强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平台.要制定有效政策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县域流动,统筹配置各种资源,有效集成各项支持政策,增强县域经济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转移,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重点支持成长性好、就业容量大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小城镇,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增强小城镇辐射农村、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促进财力分配向县乡倾斜,继续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前提.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新增的教育、文化、卫生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年中,在非典影响农民增收面临严峻形势的关键时刻,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克服非典型肺炎疫情影响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召开了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对农民增收工作进行了再部署.10月底,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提出了促进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出发,围绕增加农民收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生产指导,开展培训和信息服务,抓好救灾防灾.这些工作和措施为农民收入增长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质小麦、优质早稻、优质专用玉米和“双低”油菜面积已分别占总面积的38%、69%、28%和70%;主要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 三是着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各地围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普遍加强了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建立“绿色通道”,取消不合理收费,开展促销活动,加强信息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据海关统计,2003年1月~10月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19.9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出口166.8亿美元,增长17.21%;进口153.1亿美元,增长55.96%. 四是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外出务工.务工收入是近几年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去年,各级政府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劳务收入.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各地按照通知要求清理并取消了一些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和国办通知精神,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进行了清理.特别是非典疫情以后,北京、山东加强了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培训,提高了农民劳动技能,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这些措施为劳动力外出规模扩大创造了条件. 五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全国有30个省市区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减轻农民负担的涉农税收、价格、收费“公示制”、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和农民负担“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开始启动,国务院印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已在8个省市区进行试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一些地方进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试点,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综合措施,从农业内部挖潜,做好农业外部文章,多渠道促进农民的增收. (一)确保农业增收,深化农业内部结构.当前,在全国稳粮增收的政策指导下,我们首先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基础地位,同时,深化农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率.一是要提高农产品的营养含量,改变过去的“温饱型”产品为现在的优质“营养型”产品;二是要发展安全绿色食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 (二)抓好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我们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是要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食品加工厂和粮油加工厂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规模养殖,健全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双赢”;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帮助农民增收. (三)加快农产品“深精”加工,帮助农民增收.农民人口多土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单纯从农业生产环节来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极为有限,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目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粮食、蔬菜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企业为龙头,把食品“深精”加工作为重点;二是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档次和附加值. (四)拓展增收空间,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当前,应该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改变就业观念,普遍掌握1~2门的实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竞争能力和就业率,为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好基础.二是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的转移.在新的形势下应大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务输出.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进城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 (五)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抗拒自然灾害弱、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我们必须从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提高其竞争力.一是要严格落实国家的税费改革和种粮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农村交通、水、电、气、通讯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要加强镇村容貌整治力度,推进农村亮化、绿化、美化的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环境卫生条件,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详细步骤
下一页:望能尽快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