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普京是中国哪位元帅的儿子

问题描述:

俄罗斯普京是中国哪位元帅的儿子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俄罗斯普京是中国哪位元帅的儿子.?给你个普京的简历. 你说的是林彪吧?都是瞎胡闹的你也信?
林彪:第一次婚姻
林彪8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就为林彪找了一个比他大3岁的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汪家的二小姐做童养媳.林彪还是个娃娃,对婚姻大事根本不懂,等他参加革命以后,就忘了.
1927年春节前夕,林彪随北伐军进驻武汉,突然收到他父亲的来信,说他病入膏肓、火速回家.林彪是个孝子,接到父亲的信后潸然泪下,当即请假往家中奔去.除夕之夜,林彪回到家里,才知道是父亲骗他回来成婚的.林彪在父母的苦苦哀求下,不得不跟已经等了他十几年的汪家姑娘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婚姻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幸福可言.林彪连夜离开了林家大湾,返回部队.
到了部队后,林彪给父母和汪氏写了一封信,让汪氏不要再耽误自己的青春年华,另找一个人家.林彪的父母看了信之后,气得破口大骂,但又无可奈何.汪氏在家中哭了好几天,然后当众发誓,此生永不再嫁.
在以后的岁月里,汪氏果然信守诺言,终身未嫁,始终在林家侍奉林家老小.
中国解放后,林彪已是一位大人物,汪氏不愿意沾林彪的光,执意搬回了娘家,独守空房,以做鞋维持寂寞的生活.林彪也一直没有忘记她.
1959年初秋,林彪到武汉参加中共中央的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他突然要回家乡看看.回到老家后,他向公社书记问起了汪氏情况.得知汪氏已经56岁了,身子骨倒还挺硬朗,家里已没什么人了,靠做鞋卖为生,生活一般.林彪听后让秘书拿出3000元钱,让公社书记转交给汪氏,并一再嘱咐钱是党给的.
林彪走后,公社书记将3000元钱转交给汪氏.汪氏知道事情真相后把钱锁进箱底,依然靠做鞋为生.不久,汪氏还获得了“光荣革命老人卡”,每月能固定享受到政府给予的一定生活补助,都是林彪安排的.
1967年,汪氏因病离去世.此次婚姻是林彪有名无实的第一次婚姻,真正的感情经历是在革命军队中开始的.[19]
第二位妻子
1936年,毛泽东决定建立“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并任政委,28岁的林彪任校长.“红大”是“抗大”的前身.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集聚了众多的优秀青年.延安处在一种相对和平和环境里,青年们就经常搞一些文艺活动,并邀请中央领导参加,每逢星期六举行舞会.林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从不上场跳舞,可还是有许多姑娘倾慕具有“常胜将军”美誉的林彪.林彪却看中陕北米脂姑娘张梅.
张梅的真名叫刘新民,出类拔萃,人称“陕北一枝花”.真正打动林彪的并不是张梅的外貌,而是她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张梅上进心很强,对林彪十分仰慕.1937年,他们结婚了.一年后,张梅为林彪生了一个女儿.
1938年3月2日,林彪从阎锡山的晋军防区路过,由于林彪穿着从日军那里缴获来的大衣,晋军开枪误伤了林彪,日后给他带留下很多后遗症.受伤后,林彪先是回延安治疗,但延安的医疗条件不太好.
1938年冬天,经党中央批准,林彪由张梅陪同,远赴苏联养伤,在苏联待了3年.在苏联,林彪夫妇受到热情接待,被安排在莫斯科郊区的一幢舒适的房子里.林彪性格孤僻、内向、沉默寡言,爱静不爱动,除了研究军事外,他几乎没有业余爱好.而张梅活泼好动,喜欢外出参加社交活动,林彪却不准她与外界接触,不许她参加政治、文化等活动.他们性格上的冲突日益显露出来,感情出现裂痕,越闹越僵.
1942年,林彪从苏联回到延安,张梅却留在了莫斯科,结束了两人的婚姻.[20]
第三次爱情
孙维世是烈士孙炳文的女儿,孙炳文牺牲后,周恩来和邓颖超把孙维世当做自己的女儿抚养起来.1937年底,周恩来派人将孙维世从武汉送到了延安.
在延安,孙维世先后就读于抗大、中央党校和马列学校,接受了系统的革命理论和文化教育.1938年,孙维世年仅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孙维世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富有教养,深得大家喜爱.林彪是抗大的校长,虽然孙维世如此出众,但林彪并没有过多地注意她,因为他那时刚与张梅结婚,感情很好.再者,林彪平时也不太注意女性.
1939年,周恩来由邓颖超陪同,到苏联治疗右臂,孙维世同机前往,去苏联学艺术.在苏联,孙维世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莫斯科戏剧学院学习.许多中央领导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的后代都在莫斯科学习,那些年青人十分活跃,节假日和周末经常在一起玩耍,举行各种讨论会和文艺活动.他们知道林彪也在莫斯科养伤,就常常邀请林彪参加他们的活动,并让林彪讲井冈山、讲长征、讲平型关大捷等,可林彪不是爱夸夸其谈的人,并不肯多讲他自己.他的谦逊,引起了那些青少年的崇敬.
林彪和张梅闹矛盾时,心情十分沉闷,那些青少年的活泼和天真感染了他,生活得到慰藉.不知不觉中,孙维世闯进了他的内心世界.以后的活动,只要孙维世在,他都参加.每次活动,林彪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关心孙维世,问这问那,十分愿意跟她说话.后来林彪终于向孙维世求爱,却遭到了孙维世的拒绝.孙维世对林彪是崇拜的,但她是个事业心极强的女性,她热爱艺术,立志在艺术上有一番作为.林彪虽然心里不快,但他还是克制了,仍然关心着孙维世,因为他确实很爱对方.
1942年,林彪在回国前又找到孙维世,想作最后的努力,但他还是失败了,孙维世仍然回绝了他.
第三次爱情是一次没有结果的爱情,也成为孙维世日后悲剧的根源.新中国成立后,孙维世成为戏剧明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但文革爆发后,她被扣上了“苏联特务”的罪名进入监狱遭到摧残,于1968年10月悲惨去世,年仅47岁.[21]
终身夫妻
叶群于1919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原名叫叶宜敬,是国民党的少将叶琦第三个老婆生下的爱女.叶宜敬从小聪明伶俐,爱出风头.她小学毕业后,又到北京上了中学,中学毕业一年后,考取了国民党控制的电台,担任了广播员.在抗日救亡的潮流中,叶宜敬到了延安,改名为叶群,被安排在女子大学里工作,任教务处下面的组教科长.
叶群个头不高,五官端正,身材苗条,性格活泼.对终身伴侣,叶群的目标是找一个当领导的,职位高的.叶群了解到从苏联养伤回到延安的林彪年龄仅仅比她大十几岁,又了解到林彪已经有了妻子和女儿,但她却看中了林彪.林彪回延安不久,也听说了叶群的来历.而后叶群和林彪互相就认识了.
1943年,林彪和叶群正式结婚.第二年,叶群生了一个女儿豆豆;1945年又生了林立果.
从此,林彪和叶群结成了终身夫妻,一直到“九一三事件”折戟沉沙.

普京:
出身布衣
公元1952年10月7日对于列宁格勒 圣彼得堡 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一天.像往常一样,天蒙蒙亮,这座被称为“北方威尼斯”的城市便被上早班的人们从睡梦中唤醒.
清晨,地铁里、公交车上挤满了赶着上班的人群.
白天,学校的读书声、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与火车、轮船的汽笛声交织成一片,演奏出城市特有的交响乐.
夜晚,劳动一天的人们纷纷进入梦乡,喧闹一天的城市才得以安静下来.
公元1952年10月7日,列宁格勒发生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在大杂院里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一个普通的男孩呱呱坠地了.
这个男孩就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现任俄罗斯总统.
摩尔多瓦的官方报纸《独立的摩尔多瓦》报道:普京的祖籍是摩尔多瓦.
18世纪,普京的先祖弗拉德·普京内 俄语译音:“博奇卡”,圆桶之意 曾是摩尔多瓦大公的卫兵.
有一次彼得一世正在与摩尔多瓦大公议事,一名土耳其刺客前来行刺,普京内挺身而出与刺客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力擒刺客,救了彼得一世和摩尔多瓦大公的性命.
当彼得一世知道是普京内救了他之后,把他留下来当了自己的卫士.彼得一世笑着对普京内说:“我不会叫你‘博奇卡’,你就叫普京吧.”
彼得一世封弗拉德·普京内为上尉,并赏赐他一块领地.弗拉德·普京内家族由此便在圣彼得堡住了下来.弗拉德·普京内婚后生有六子,个个学父从军,个个英勇善战,都是出色的侦察兵.
普京的祖父出生于圣彼得堡,是位名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到莫斯科郊区哥尔克镇工作,为当时住在那里的列宁及其家人做饭.列宁逝世后,他又被调到斯大林的别墅.退休以后,他在莫斯科市委伊林斯科耶休养所当厨师,普京小时候多次到伊林斯科耶休养所玩儿,直到现在他还特别怀念与祖父、祖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普京的父亲生于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普京的祖父带着全家逃荒到祖母家乡特维尔州彼米诺沃村.
17岁那年普京父亲在应征入伍前,为彼此有个保证,结婚成家了.1932年全家回到列宁格勒,住在郊区的夏宫附近.母亲在一家工厂工作,父亲继续在潜艇部队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普京父亲自愿报名再次上前线,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战争结束后父亲到叶戈罗夫车厢厂工作,他腿上一直带着榴弹碎片,天气不好的时候连走路都有点儿困难.
普京是家里的独苗.他曾有两个哥哥,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格勒遭德寇围困时先后夭折.一个刚出生几个月就死了,另一个死于白喉.当时普京父亲正在前方打仗,家中无人照顾,结果只有母亲一人活了下来.
父亲对普京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对儿子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注意对儿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普京的父母一直生活在列宁格勒.1989年冬天,母亲死于癌症.更令人遗憾的是对儿子寄予无限希望的普京父亲,最终也没有看到儿子成为总理的那一天.但是,生前受到癌症煎熬的普京父亲预料到儿子不会在当时的职位上原地踏步,他还应该有更大的舞台,供他一展身手.普京父亲对周围人说:“看着吧,我的儿子将成为沙皇.”1999年8月2日,就在距离普京被提名为俄罗斯政府总理仅一周的时间,普京父亲不幸去世,享年88岁.
普京一生对父母十分孝敬,他父亲的突然病逝对他打击很大.在父亲病逝并安葬九天之后,已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理万机的俄罗斯政府总理普京又风尘仆仆专程回到家乡,出席亲友为父亲举行的纪念仪式.
普京的父母都安葬在圣彼得堡谢拉菲莫夫斯基公墓,夫妻二人葬在一个十字架下,这些年普京多次回故乡为父母扫墓.
大杂院趣事
普京的童年时光是在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捷尔任斯基区巴斯科夫胡同的一个大杂院里度过的.
普京家住在大杂院中一幢五层楼里,普京家的房子是他父亲所在的车厢厂分给的,楼房很简陋,既没有热水,也没有洗漱间.厨房很小,还是公用的.房子破旧不堪,经常要维修,总是很冷.
普京家居住的房子建于1859年.那时候房主通常把房子租出去赚钱,这种房子在十月革命前,被称为“摇钱树”,1917年以后这种出租房子的现象渐渐没有了.这种多房间的住宅大多分布在圣彼得堡市中心.后来,它们都被分给普通市民居住,通常是几家共用一个单元房,一家一个房间.
普京家住的12号楼,是带有天井式小院子的楼房.穿过拱形门后向左拐就进入门洞了.门洞里非常黑暗,勉强能看到路,台阶破烂不堪,有的地方有扶手,有的地方没有扶手.不少人家把煤气灶摆放在窄窄的走廊里.
据当时去过普京家的桑巴式摔跤教练回忆:“普京家的楼洞黑漆漆的,有一股难闻的气味.院子里还堆满了垃圾,正门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不过,不论是我,还是我们队里其他的同学,都住在这样的大院里.他家和我家的房间一模一样,只不过我家的面积小一些,住的人多一些.惟一的不同是:他家里很干净.当时的穷人家都很干净、整洁,我不敢说当时列宁格勒人生活都是这样,但是,我所接触过的人就是这样.”
当时楼道里老鼠为患,经常要上演“人鼠大战”.有一次,普京看到一只很大的老鼠就对它穷追猛打,直到追得它上天无路、入地无“洞”,躲到墙角.走投无路的老鼠气急败坏,不顾一切地向普京扑了过去,普京吓得“哇”地一声大叫,转身就逃.普京在前面跑,老鼠在后面追,普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撞开自己家的门,把老鼠挡在门外,深深地喘了一口气.
普京10月出生,前苏联与中国一样是9月开学,因此他上学比别的孩子整整晚了一年.
母亲41岁才生下普京这棵“独苗”,因此父母对他视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上小学前普京只能在大院里玩.妈妈不放心他,时常要从窗户里探出头来,问一声“沃洛佳 普京昵称 ,你在院子里吗”,然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毕竟对孩子来讲诱惑是太大了,所以有时普京也会突破“禁令”悄悄地溜出大院.
五六岁时,普京头一回悄悄地走到他家附近的涅瓦大街上,那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街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他好奇地到处张望,呆呆地看着眼前欢天喜地的人们.
再稍大一点,普京每周可以和小伙伴们到公共浴池洗澡了,在浴池里他们经常打闹或者用凉水对冲,或者把小伙伴的衣服偷偷藏起来.工作人员看不住这帮“小淘气儿”,经常在他们还没洗尽兴时早早把他们轰出浴池.
有一年冬天,普京背着父母,同几个小伙伴乘电动火车去郊区玩.到了郊外,他们迷路了,走啊,走啊,不知走到了哪里,俄罗斯的冬天,零下几十度,天寒地冻,他们没吃没喝,要不是带着火柴点起篝火,简直要把他们冻僵.好不容易找到返程的电动火车,回到家中.为此普京挨了父亲一顿“臭揍”.从那以后普京再也不敢随便出远门了.
不安分的学生——不安分的想法
普京八岁那年和其他适龄儿童一样,背起书包,走进学堂.
普京曾先后在列宁格勒的两所学校里接受过小学和中学教育.他先是在第193中学读了八年书,而后转入了以讲授化学课见长的第281中学,读完了剩下的课程.
普京不能算是好学生,充其量只能算是“大器晚成”.
初入学校的普京,依旧留恋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对学习兴趣不大,尽管他家距学校很近,只有步行几分钟的距离,但他却总是迟到.冬天普京都来不及穿好衣服,就气喘吁吁地往学校跑,到了学校再脱外套又需要很多时间.
后来,他想了个好办法来节省时间,干脆不穿大衣,出了家门就拼命地往学校跑.从此,他就能够按时到校了.
这也难怪,一个从小在大杂院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初到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学校里,他总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
在学校里普京是个不安分的学生,普京成名后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人们在普京度寒假的乡下找到一本尘封已久的学生手册,上面记录了11岁的普京的所作所为.
有的老师在普京的学生手册上写道:普京“在上课前把黑板擦朝同学身上扔去”,“回家不做作业”,“上课时大喊大叫”.
有一次,普京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讲,给另一个同学传纸条,被老师逮住,挨了批评.
当时普京学习成绩并不好.在五分制的学习成绩中,算术和自然课只得三分,绘画二分,只有历史和操行课得了五分.由于普京学习成绩不够突出,又十分调皮,所以在学校一直得不到老师的青睐,其他同学三年级加入少先队,普京直到小学五年级还没能入队.
在一位名叫维拉的老师耐心教育下,六年级时普京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不仅在学习上有了巨大的进步消灭了三分、加入了少先队组织,而且也懂事多了.
一次上作文课,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我的理想》.当时,老师念了几篇范文,同时组织同学讨论,以便帮大家打开思路.“从小立大志”,同学们的理想五花八门,想干什么的都有.有的同学写道: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宇宙飞船设计师,我要用我的知识和智慧化为一次次神秘的太空旅行.”
当老师打开普京的作文本,不禁愣住了,普京作文里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间谍.尽管全世界的人们都对这个名字不曾有任何好感,但是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发,我觉得间谍所做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在这篇作文里,普京首先回顾了在战争年代里间谍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列举了一个个苏联著名间谍的英雄事迹,接着论述了在苏美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间谍的重要作用,在作文最后,普京写道:
父亲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的人,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我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方式就是去做一名出色的间谍,用我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我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
看完普京的作文,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这样一篇立意深远、论述精彩的文章会是出自一个平时看起来性格内向、孤独、不安分的小学生之笔.从此老师、同学对普京不得不刮目相看.
普京在作文中表述的思想、流露的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强烈爱国热情是受了他父亲的巨大影响.据传说普京的父亲虽是一名勤勤恳恳、乐善好施的普通工人,却是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 克格勃 的成员.
普京一直视维拉老师为第二母亲,一直到现在当了总统的普京还经常去看她,他们一起在公园里漫步聊天.记者想要采访维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现在必须经总统府批准.
大学时代
在普京眼里,克格勃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普京早在16岁时,就决定要加入克格勃了.
16岁那年普京跑到列宁格勒的克格勃办事处,要求加入克格勃,办事处告诉他,他们只接收大学毕业生和复员军人,普京追问收什么样的大学生,答:最好是法律系毕业生.于是普京决定报考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为将来加入克格勃做准备.
1970年,普京如愿以偿考上了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跨出了迈向克格勃的第一步.
对于一个工人家庭来说,子女以优异成绩考入与莫斯科大学齐名的高等学府无疑是一件大喜事.
20世纪70年代的前苏联大学校园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各系都要组织各种晚会或其他文娱活动,然而普京却很少参加这些丰富多彩的晚会.
在夜晚,同学们总是能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见到他,看着他读书时十分专注的神情,没有人忍心去打扰他,拉他去参加晚会.
普京的学习成绩在大学始终名列前茅,他各科成绩都是五分.
普京早在少年时期,就是个摔跤好手.据说,普京从小就十分喜欢摔跤运动.因为这不仅是他保护自己免受他人欺负的必要手段,而且使他从中体验到了独特的乐趣.普京在少年时代就加入过专门的摔跤俱乐部,接受专业训练.
他的中学同学至今还津津乐道这样一件事:在281中学上九年级时,他曾和一个十年级的同学恶战一场.普京当时“一战成名”:那位学长先是踢了普京一脚,并拒不道歉,这可惹怒了平时不显山露水的普京.经过一番拳打脚踢,那位学长体力不支,败退而去.普京原以为事情到此结束.没想当天放学后,普京又在马路上被那位大同学领着的整个十年级的全体男生截到了半道儿.普京很快在众人面前把那位大同学制服在地,并且大摇大摆扬长而去.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在小个子普京面前施展拳脚了.
进入大学后,普京又迷上了桑巴式摔跤和柔道运动.除了学习之外,他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练习柔道了.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普京不仅佩上了代表柔道运动最高水平的黑腰带,成为运动健将,还在1974年夺取了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
直至今日,回忆起当年的柔道比赛,普京印象最深的是与世界柔道冠军沃洛迪亚·卡列宁那场比赛.那场比赛,普京输了,但比赛开始时,也许是卡列宁太轻视对手了.身材矮小的普京却干净利索地把卡列宁从背上摔了下去,这让普京得意了好一阵子.
在列宁格勒大学学习期间的另一重大收获是,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个对他未来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若干年后引导他踏入政界的经济法教师索布恰克,普京从三年级开始听索布恰克的课,与索布恰克建立了超出师生的良好关系.普京的毕业论文《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问题》被评为“优”.当时的毕业论文就是由索布恰克主持审查的.
索布恰克是前苏联后期著名的改革派领导人,1990年索布恰克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后来正是他力邀普京加入他的政府,并把普京推荐给总统叶利钦,将普京引入政坛
自己看看吧!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单调性最小值
下一页:溶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