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俄国历史大事件(1840年以后)

问题描述:

19世纪俄国历史大事件(1840年以后)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0-0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俄)、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大至16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罗地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现代一般认为俄罗斯的历史应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国的建立为始.但是在俄罗斯境内,自远古就有人类居住. 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蒙古军队占领,建立钦察汗国. 莫斯科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俄罗斯1000多年的历史上,除了24年的鞑靼统治以外,只有两个王朝.第一个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纪.上述基辅罗斯时期,就是留利克王朝开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儿子费多尔去世后,留利克王朝绝嗣,统治俄国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从此覆灭.
  扩张历史
  中世纪后期俄罗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帝国,并从15世纪起开始向亚洲扩张.在历代沙皇的领导下,俄罗斯帝国在18世纪开始现代化并到处扩张,成为欧洲列强之一,并从(中国)大清掠夺了58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外东北、库页岛和新疆西部.然而20世纪初开始,俄国的实力开始下降,人民也对现状日渐不满.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在军事上的惨败以及之后的内战,十月革命终于在1917年爆发.
  罗曼诺夫王朝
  苏联时期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退出一战.十月革命之后的半年,一方面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另一方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与德国妥协.保卫了苏维埃政权.但是帝国主义国家发动联合武装干涉,并且支持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等白卫军发动武装叛乱.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英勇的在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胜利.为了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社会主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于1922年底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8~1937年,苏联先后胜利的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其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苏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国防实力大大加强,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成绩辉煌.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8日是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苏联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法西斯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的侵略,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纳粹德国后,发展成为冷战中的超级大国,侵占了蒙古的唐努乌梁海、中国的黑瞎子岛等土地,并促成外蒙古脱离中国独立.苏联的历届领导人还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卡年科、戈尔巴乔夫等.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改革.主要针对斯大林时代存在的弊端进行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且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科学周密的计划.六十年代之后,改革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改革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勃列日涅夫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继续改革,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达到顶峰,苏联与美国差距缩小,苏联在全球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但是70年代中期之后改革停滞,经济发展逐步减缓,苏联在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矛盾逐步积累,为日后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埋下了隐患.安德罗波夫虽然想挽救苏联但是执政时间太短就去世.契尔年科无所作为而终.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处于停滞的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是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社会经济陷入全面的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其后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方面,由于政治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地位,削弱党的领导,任由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滥,否定苏共历史强调“民主化”“公开性”,造成了人民思想混乱、国家权力的软弱分散.80年代末苏联改革全面失败.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之后,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能力,叶利钦控制了俄罗斯,苏共解散国家性质改变,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剧;1991年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战后美苏争霸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说明这一阶段的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处于上风.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了高潮.八十年代苏联经济停滞国力不支,美国也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两强的发展均受到影响,因此双方缓和⑤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冷战是不符人心的,所以作为惩罚,两国均受到极大影响. 苏联的骄傲:1957年,苏联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成功的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1977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实力占到美国的70%,国民生产总值占美国的58%,人均收入为美国的40%.从战后到八十年代初期苏联一直是世界经济第二强国.苏联渐渐由一个发达国家转变为一个震压全球的超级大国.
  俄罗斯联邦
  1991年8月24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俄罗斯联邦.从此之后,俄罗斯联邦虽然保持了大国的地位,但始终面临经济困境,俄罗斯实现大国梦仍任重道远. 据报道,根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获地174平方公里,当中第二大的岛屿银龙岛,因位处黑瞎岛之西北,故此全部归属中国.俄罗斯保留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东半部份,包括有丘姆卡村和俄罗斯居民的别墅.俄方并已经开始拆除岛上的防御设施.黑瞎子岛的勘界立新碑工作已于2007年底完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包括解体前的苏联)社会对苏联70年历史的评价有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发生在1987年1月,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提出在苏联历史中“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众所周知,其结果导致了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并对苏联解体产生了重大影响.[1]第二次发生在9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点是逐渐抛弃了那种否定一切的态度,能够比较冷静地、客观地评价历史.[2]
  1.二月革命那么,为什么革命没有停留在资产阶级二月革命性质上?这是因为,十月党人、立宪民主党人、社会革命党人及孟什维克所代表的企业主和地主试图雄心勃勃地尝试同“无政府状态和经济破坏现象”作斗争.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可能通过非政府途径克服这些现象.他们内心深处是想恢复原来的生活,但是,1917年的客观现实根本不可能实现他们的这个愿望;他们也没有对国家经济生活进行激进改革的方案.由于存在着群众极为蔑视的“资产者”即有产阶级,所以劳动群众关于平均财产的呼声日益高涨.各政党的教条主义者(主要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断送了民主革命和危机“平稳”发展的机会,而且他们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顺应了群众情绪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政权就不足为奇了[8].
  判断十月革命必要性最主要的标准应当是看它是否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应本末倒置,看其是否符合某种理论(如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旧俄国从落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为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充分证明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然而过去研究十月革命也有不足的方面:列宁看到了旧俄国的落后性,发动十月革命是在一种受围困、受孤立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得不实行高度集中的体制,利用有限资源以克服“落后性”.但不能把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模式化,社会主义发展应该呈现出多种模式,多样化.俄国缺乏民主传统,没有议会、多党制,革命中激进主义占上风,导致后来执政党内缺乏监督机制.俄罗斯学者认为虽然这不是十月革命直接后果,但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