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亥革命的高中历史材料题 最好多一点

问题描述:

关于辛亥革命的高中历史材料题 最好多一点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辛亥革命部分单元复习课堂训练题(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是:①革命思想的传播;②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③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④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最能说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迫切性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已相继成立 B.帝国主义侵略不断深入
  C.各革命团体力量分散,起义先后失败 D.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
  3.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强学会 B.保国会 C.同盟会 D.兴中会
  4.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A.成立的时间最早 B.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了一个新阶段 D.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5.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其成员不包括: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日知会
  6.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所以能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其前提条件有:①都主张以革命暴力驱逐列强出中国;②孙中山享有崇高威望;③都要求用暴力推翻清王朝;④都有联合斗争的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7.191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创办的机关报是: A.《民报》 B.《中外纪闻》 C.《时务报》 D.《国闻报》
  8.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9.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A.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土地纲领 D.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10.“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局限性表现在
  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民族独立的愿望
  C.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D.没有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
  11.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权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B.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C.向地主收买土地,实行土地国有 D.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13.下列各项属于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14.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其相同点是
  A.建立国民的政府 B.设议院、开国会 C.国民一律平等 D.推翻君主政体
  15.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进步,主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性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16.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1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反映了
  A.资产阶级革命派已认识到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B.社会各阶层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共同愿望
  C.民族资产阶级要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 D.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
  18.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①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发;②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③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④反映了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20.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关于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它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C.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D. 它的民族革命主张带有狭隘民族观的倾向
  21.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要:①发展民权;②废除君主制;③实行暴力斗争;④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主要问题不包括要不要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 C.实行民主政治 D.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23.本世纪初,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B.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继续
  C.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说交流 D.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24.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浙皖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5.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26.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27.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 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28.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9.武昌起义前在湖北新军中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的革命团体是:①兴中会;②同盟会;③文学社;④共进会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0.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湖北新军 D.农民阶级
  31.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 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 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32.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33.江泽民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爱国精神,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辛亥革命90周年是:
  A.1999年 B.2000年 C. 2001年 D.2002年
  34.武昌起义后,革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A.缺少有较高威望的革命领袖 B.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
  C.清政府重新起用了袁世凯 D.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
  35.武昌起义后,旧军官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在于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革命党人认为有“资历”的人才能号召群众
  C.起义士兵的幼稚和无知 D.在特定的条件下,革命党人群龙无首
  36.下面对湖北军政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宣布废除宣统年号 B.改为中华民国纪元 C.国号为中华民国 D.封建官僚进入了军政府
  37.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革命政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首个地方政权
  C.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地方政权 D.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38.试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纲领和斗争实践等方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在1911年已经形成.
  辛亥革命部分复习训练题参考答案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D C C B D C A D D A C A D B B B C C A
  题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答案 B B A D A C C A B D C C C C D A B D
  38.①领导阶级:19世纪末,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②指导思想:20世纪初,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的传播,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③革命纲领: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④斗争实践: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的发生积累了斗争经验.
  【材料解读】
  1.[原文]:我中国独立,不可不革命(此处的革命指推翻满清统治,以美国为榜样,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我中华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解析]这是邹容在《革命军》中提出的革命纲领,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达到什么目的意见.他的这个纲领在当时对宣传革命是起了振聋发聩作用的.但他的致命弱点在于过分理想化,忽略了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在中国要进行民主革命不提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是行不通的,中华共和国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2.[原文]: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民(指国力强大),其民实困(老百姓贫困),吾国纵能媲美(媲音:屁,作匹敌讲),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
  [解析]孙中山足迹遍于欧美,对资本主义的了解比邹容深刻得多,在他看到欧美列强国力强大的一面的同时,对这些国家劳动人民的极端贫困,国内阶级斗争的异常尖锐激烈,马克思主义的流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亦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他既主张推翻满清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政治革命,又主张解决土地问题,做到“家给人足”“平均地权”,消灭富人专制的社会革命.上述史料说明孙中山提出的旧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但他和邹容一样没有明确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他领导的旧民主革命注定是要失败的.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兴中会的成立 C、同盟会的成立 D、武昌起义
  2.兴中会被称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主要根据是
  A.孙中山组织创建的 B.以推翻清朝为目标
  C.志在建立民主共和国 D.联络会党发动武装起义
  3.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清封建统治
  4.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土地纲领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5. 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6.20世纪初,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就其实质而言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B.洋务派和顽固派论战
  C.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术交流
  D.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7.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政权
  B.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C.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
  D.革命派所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8.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法令中,对原同盟会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9.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法,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己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引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回答:
  ①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②据材料分析孙中山要解决什么社会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要解决什么矛盾?
  ③在解决土地问题上,孙中山反对什么?
  ④从材料所述的方法分析,民生主义能否满足农民基本要求?评价它的具体方法.
  1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两者如何统一认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当今光(风)气日升,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之采.嗣以人微言轻,未敢遽达……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一此回事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惟深望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4年6月
  材料2:……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摘自孙中山《告同乡书》1900年12月
  材料3:孙中山在总结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能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
  回答:
  ①材料1体现了孙中山当时的什么政治主张?说明了什么?
  ②材料2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
  ③材料3中,孙中山提到的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各指的是什么?
  ④材料三中,孙中山总结的俄国革命成功、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本质上看准确吗?为什么?
  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说明这时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他的思想还没有转变到资产阶级革命上来.
  ②主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反对保皇.
  ③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④不准确.不是方法问题.俄国革命成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14. 1912年3月31日,孙中山在演说中说:“今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只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试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结果的认识,分析评论孙中山的这一观点.
  孙中山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当时“民族民权两主义”并未“俱达到”.
  因为: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制度,实现了“民族主义”所谓“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任务.但这种“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他们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②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使人民取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权利,但没有推翻地主阶级以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性质.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开始了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民国“徒有虚名”.
  总之,辛亥革命部分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未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真正的国民政府,因此不能说“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任务,除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之外,还应当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参考答案:
  【课堂检测】
  1——5 BCDDD 6——10DBDCA
  11、①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③夺取富人之田,即没收地主土地.
  ④不能.孙中山提出的核定地价法具有空想性,不可能实现.
  12、胜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之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
  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又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中国仍然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统治.
  认识:从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直接结果来看,这一目标达到了,可以说革命是胜利了;从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的最终结果来看,它又失败了,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这就是两者的统一.
  13.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说明这时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他的思想还没有转变到资产阶级革命上来.
  ②主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反对保皇.
  ③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④不准确.不是方法问题.俄国革命成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14.孙中山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当时“民族民权两主义”并未“俱达到”.
  因为: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制度,实现了“民族主义”所谓“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任务.但这种“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他们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②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使人民取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权利,但没有推翻地主阶级以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性质.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开始了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民国“徒有虚名”.
  总之,辛亥革命部分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未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真正的国民政府,因此不能说“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任务,除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之外,还应当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细胞的物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