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大书法家各自的代表作

问题描述:

北宋四大书法家各自的代表作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2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黄米蔡 )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家,被称为“宋四家”.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其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一说存台湾私人手中.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其传世书迹还有《前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其代表作为《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誊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其著名的书迹还有《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
  其代表作为《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伴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其传世墨迹还有《苕溪诗卷》、《方圆庵记》、《天马赋》等.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翰林学士.
  其代表作为《自书诗帖》,作于皇二年(1056年),正是被召自福建重归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的中途.时年40岁,正不惑之年,中年蒙用,迟来还是不掩快意.着笔间,令人直睹心境的轻快.通篇流畅自然,沉稳端丽,婉约淡雅,蕴藉清隽.作起首行中带楷,十分用意,渐次流畅不拘,溢而为行草,最后挥洒为小草,越到后来越潇洒自如,所以后人评为:"此公第一小行书". 其传世墨迹还有《谢赐御书诗》、《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ghhhhh
下一页:概括每段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