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军机处详细介绍

问题描述:

清朝的军机处详细介绍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0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把权力集中到皇帝身上,削弱相权
军机处,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雍正七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由于军机处本是一个非常的临时机构,自诞生之日起就摆脱了正式官僚体系的壅滞、繁琐的毛病,非常适合皇帝加强君权的意愿,所以,在准噶尔战事平定之后,按理应裁撤军机处,但结果非但不将其撤销,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军机处的权力,使其超越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成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
乾隆初年,一度改称“总理处”,旋复旧.军机处任职者无定员,最多时六或七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军机大臣,通称大军机.设首席军机大臣,或称领班军机大臣,一般由满族亲王或大学士担任.其他任职者按各人资历分别被任命为军机处行走、大臣上行走、大臣上学习行走等.军机大臣须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另选内阁中书等官充军机章京,通称小军机,满汉各半,掌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军机处具体职掌为:撰拟谕旨和处理奏折;议大政,议后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谳大狱,参与重大案件审拟;参与对重要官员的任免和考核;随侍皇帝出巡,奉旨出京查办事件等,用字寄上谕的名义对各地各部官员发布指令,凡特旨简放大员,如大学士、六部、九卿、督抚、将军、提督、学差、主考及驻外使臣,皆由军机处开单请旨.咸丰中成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后,军机处之权渐移.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撤销.
军机处的办事效率很高.根据内阁制度,下属官员有事题奏,或皇帝颁发诏旨,都是经过层层机构,辗转交送,常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军机处则不然,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在通常情况下,军机大臣每日早5点左右进宫应召觐见皇帝,有时一天召见数次,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起先由大臣亲自主稿,后来才改由章京起草,大臣拟定.经皇帝认可后,按照谕旨的性质分“明发上谕”和“廷寄上谕”两种形式向下传达.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廷寄上谕因奏请而降旨,事属机密,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廷寄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根据事情的缓急,或马上飞递,即日行300里,或400里,或500里,或600里加急,一律由军机章京在封函上注明.封口及年月日处,加盖“办理军机处”银印.如遇特别机密紧要的密谕件,则由军机大臣自行缮写封固,上写“军机大臣密寄”.这一套廷寄制度,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不是奥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