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西游记例子充分体现吴承恩个人对社会的看法!

问题描述:

举个西游记例子
充分体现吴承恩个人对社会的看法!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二十年代,在学界很受尊重的胡适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我不能不用我的笨眼光,指出……这部书起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指出现在的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一位‘放浪诗酒,复善谐谑’的大文豪作的,我们看它的诗,晓得他确有‘斩鬼’的清兴,而绝无‘金丹’的道心;指出这部《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西游记考证》)后来,另一位更有小说研究祖师爷地位的大学者鲁迅对此表示同意,说《西游记》“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也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中国小说史略》)大约后来说《西游记》“玩世”都始于此. “玩世”二字,在当时的语言环境里使用,未尝不可.但不可延伸作为定论.因为胡适的表述显然也有它的局限,一是他针对的是“这三、四百年来的无数道士和尚秀才”,“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法.和尚说,这部书是禅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这些解说都是《西游记》的大敌.”指向性很强.二是在他那个时代,小说研究还是一块刚刚开垦的处女地,我们对《西游记》的了解还太少,特别是对吴承恩生平的了解还仅限于寥寥数语,谈不上进入吴承恩的内心世界.三是当时的文学批评还没有发展出“主题”、“内蕴”、“现实”之类的章法,不该神话胡适,把该由后人说的话都让他说完.我们有理由相信,吴承恩的“玩世”其实是“玩味”着一种人生,“玩味”着一个世界:一个真实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由他眼中看出的世界;一个虚幻的文字世界,同时又是一个现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十六世纪的中国——明代,吴承恩生活的那个时代. 《西游记》中为何昏君身旁多恶道: 除了孙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老友镇元子大仙外,《西游记》中的道士十有八、九都是恶人,且昏君身旁多恶道,这已是无须一一拈出的事实.吴承恩与道士有仇有隙吗?否.吴承恩的思想比较复杂,其学术宗于儒学,旁骛其他;虽然《西游记》是佛教题材,但鲁迅当年就说过,吴承恩于佛学了解并不多,仅借用而已,后人于此论也无异议.而从吴承恩的诗文中看,他对道教却所知不少,常常引用道教典故,得心应手,甚至说得上有所偏爱.在《西游记》中他也借题发挥,劝那些国王“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这是明朝知识分子中流行的社会思潮. 那他对道士的仇恨和不屑来自何处?请注意一个事实,《西游记》中的道士实际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太坏的全真道,极少.孙悟空外出探听情况化妆的是全真道(四十四回);乌鸡国那个狮子精,化妆的也是全真道,虽然他把国王推入井下泡了三年,但他是奉命行事,且让乌鸡国“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未行恶.全真道是道教的一大派,始于元代,讲究内修,与佛教相近.另一类就是昏君身旁的坏道士,如车迟国的三大仙、比丘国的老国丈,都会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也就是道教中以法术标榜的另一派——天师道.可以看出,吴承恩讨厌的实际是天师道. 明代嘉靖朝,也就是吴承恩生活的时代,正是天师道最得势、最得意的时期.明代嘉靖前各朝,大多以礼佛为主,而嘉靖朝风气一改,变为毁佛崇道.嘉靖初,天师道的道士邵元节应召入京,因祈雪成功而受到宠信,封二品,赐真人号;十五年,又因皇子出生,被认为是邵元节的功劳,加封一品.十八年,邵元节死,嘉靖改而宠信另一个天师道道士陶仲文,并准备让四岁的儿子“监国”,自己退居后宫专门体验陶仲文的房中术和金丹.据《明史纪事本末》和《万历野获篇》记载,嘉靖对陶仲文的宠信已到了“见则与上同坐绣礅,君臣相迎送,必于门庭握手方别”的程度.这当然成了士大夫知识分子关心的问题,不敢言未必不敢怒,心中的怨恨总是有的. 请将上述记载与《西游记》的车迟国、比丘国故事以及玉帝对太上老君的恭敬等对读.只要了解嘉靖好道的历史,就会明白这是一段何等真实的描写;就会明白吴承恩的一口恶气源自何处. 用小儿心肝治病真有其事吗 ?比丘国王听信恶道国丈的蛊惑,要取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治病.这看似荒唐,其实却是吴承恩生活的嘉靖朝流行的时尚,只不过在说法上稍稍有一点点不同而已. 我们来看国王是如何生病的:自从恶道国丈进贡美女之后,“陛下爱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近来把三宫娘粮,六院妃子,全无正眼相觑,不分昼夜,贪欢不已.如今弄的精神疲倦,身体汪羸,饮食少进,命在须臾.”(七十八回)显然这是纵欲过度,肾亏阳绝的症状.从医学上说,有两种治疗方案,一是温补,滋肾养阳,禁绝色欲;一是恶补,提精壮阳,以纵色欲.恶道国丈以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心肝做药引,“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已经表明这是一种壮阳药(《万历野获篇》云:“嘉靖间,诸佞幸进方最多,其密者不可知-----明曰长生,不过供密戏耳.”).明为长生,实为纵欲,是比丘国恶道国丈这类术士最常用的骗术,大大小小的国君帝王也最乐于接受: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两者兼得,不是最好嘛. 比丘国王的原型就是吴承恩的如天之君——嘉靖帝.嘉靖先后宠信邵元节、陶仲文,在位的四十五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后宫和道士们一起“静摄”,以求长生为名,一边纵欲,一边壮阳.嘉靖的好色,丝毫也不逊色于他的前任——臭名昭著的武宗正德帝,区别只在于武宗是公开的好色.在明朝历代君王中,嘉靖的傧妃最多,有名号的多达五、六十人;他玩过的房中秘术花样也最多,仅壮阳药就有道士献的含真饼(初生婴儿尚未啼哭时口中含的血块)、红铅(用女童初次月经炼成的药末);有无耻大臣迎逢进献的秋石(用男童小便炼成的一种无机盐)、百花药酒------等.据《万历野获篇》记载,为了取用女童的初次月经,仅仅在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之间,嘉靖就命人从民间选取八至十四岁的女孩进宫,共四百六十名,这和比丘国国王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人心肝做药引还有什么区别?而且,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并不保证宫中就没有发生杀害儿童的事情.万历期间,宫中派往福建的太监听信方士之言:食小儿脑千余,即可恢复阳道.于是到处买、偷小儿取脑服食,最后闹成民变才被制止;又有往来于京师缙绅家中的方士,所献的壮阳药,竟是活生生割下小儿的阳具配制的.这样事情虽然发生在宫外,但完全可能是宫中秘术的外流;这样事情的发生虽然稍晚,但本质上还是嘉靖朝风气的延续.难道还不能证明《西游记》的现实性吗!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第一个解释一下
下一页:例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