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也不过三品,每个品级设的上、中、下三级,

问题描述:

唐代宰相也不过三品,每个品级设的上、中、下三级,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1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唐代分九品官,一、二品官处以元老,不实际负责政治事务,即“三公”等衔.以上所述的“三省六部一台”的第一把手都为三品官. 除“三省六部一台”外的官职,多为闲职.
  下面是唐代官职和品级:
  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师西周时期已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长老,对王负有指导、辅佐、监护的责任.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君师者,治之本也”(《大戴礼记.礼三本》)在君主年幼或尚未成熟之时负起全面的指导作用.非道德功勋崇高,则不居其位,宁缺毋滥.到唐代,转变成三公,名位高但不实际行使权力的虚职,不属僚属之列的荣誉职位.
  二、三省并相(中书、门下、尚书)
  中央行政机构还有其他省、寺、监等各部门,但以此三为最要.
  中书省是受命于最高指令制定、推出各项政令等职能的机关.中书省-发令.这些命令唐代叫做“敕”,虽以皇帝的名义发出,却不由皇帝拟定,而由中书省拟订.其程序如下:由中书舍人草拟圣旨多份,称“五花判事”,再由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或中书侍郎(中书省副官)选出一份并稍加润饰,成为正式诏书,接着由皇帝画一敕字成为皇帝的命令,最后下达门下省. 中书省正职长官为中书令,副职长官为中书侍郎.下辖: 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机构).
  门下省是朝廷政令及各类上行文的审议机关.门下省-复核.由中书省发出的皇帝命令,至此须经过复核.若复核不通过则由给事中(有封驳权的官)批注送还中书省,称“涂归”,意思是要求中书省重拟.若复核通过,还需侍中(门下省长官)或门下侍郎(门下省副官)签名,诏书才正式生效,然后下达尚书省执行.若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而没有中书、门下的印章,在唐代这被认为是违法的. 门下省正职长官为门下侍中,副职长官为门下侍郎.下辖: 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机构,掌管图书、礼仪、制度沿革等)
  尚书省是最高的执行机构,执行各项政令. 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叫尚书令,李世民在做皇帝前曾任此职,所以其后朝臣无人敢再当尚书令,常虚悬其缺.尚书省实权遂在其副官,称左、右仆射者.左仆射管吏、户、礼三部,右仆射掌兵、刑、工三部,六部每部下有四司,共二十四司.尚书省正职长官为尚书令,副职长官为左、右仆射.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1)吏部—掌管官吏选拔、任免、升降、考试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制书令史、甲库令史、亭长、掌固 等.
  2)户部—掌管户口、经济、财政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计史、掌固.
  3)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教育等
  4)兵部—掌管武官选拔和军事行政
  5)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和审判
  6)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建设和后勤有关工作
  三、六部是政务机关,而另外还有事务机关——九寺,来源于秦汉时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长官为卿、少卿.具体分门如下:
  1、太常寺-“常”,本作“尝”,取以食物供奉祖先,让其时时尝新之意,故太常寺管皇帝理祭祀之事;
  2、光禄寺-其来源为汉代光禄勋,“勋”通“阍”,是皇家的门口,故光禄寺掌管宫门警卫;
  3、卫尉寺-汉本是皇家卫队,至唐变为仅管皇帝依仗帐幕等;
  4、宗正寺-掌管皇帝的宗族之事;
  5、太仆寺-仆,是赶车人的意思,故太仆寺掌管皇帝的舆马;
  6、大理寺-源于汉代廷尉,为中央审判机关;
  7、鸿胪寺-胪,是传呼之义,源于汉代之大鸿胪,掌管皇帝的待人接物,等于皇帝私人的外交部;
  8、司农寺-源于汉代大司农,管政府经济的机构,天下田赋收入名义上均归司农寺管理,而入国库;
  9、少府寺-也是管经济的机构,但是是管山泽盐矿等税的,这部分收入纳入皇帝私人钱库中去.
  四、监察、谏议制度及其结构设置
  唐代的御史台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监督结构.它分为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中央政府官员,主要是尚书省六部官员,而中书、门下省不在监察之列;右御史检查各地方官员,全国分十道,每道一个,称“观察使”.这“观察使”本是中央的监察官,在各道巡查,后来就变成常驻地方的中央官了,无形中成为地方的最高长官.假使他的任务是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又赋予他全部权力以应付地方事宜,这即成为“节度使”.节是当时一种全权的印信,有了它就可以调度一切,故称“节度使”.由于其权力极大,所以逐渐演变成“藩镇”.
  御史台下分三院:
  1)台院侍御史,负责纠举、弹劾朝廷百官.
  2)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各种仪式.“正班,列于阁门之外,纠离班,语不肃者”.
  3)察院监察御史的督察范围非常广泛.巡按各地.监察御史虽只八品小官,但手握天宪,气魄很大,“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摄州县,为不任职”!
  另外,除三公也有这种权利、职责外,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和补阙、拾遗也是专门的谏官.以“犯颜强谏”著称的魏徵,就做过谏议大夫.并形成了“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
  五,关于唐朝的宰相
  每一个皇朝均有皇室及政府之分.皇室以皇帝为代表,而丞相则是政府的第一把手.丞和相都是副的意思,所以丞相也是一个副官,在先秦时代他实际上是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秦统一天下以后,所有的贵族都倒台了,只剩下一家贵族,那就是皇族,所以他们家中的丞相就变成既要管理国家,又得管理皇帝的家事.这就是丞相的由来.
  唐代宰相采取的是委员制而异于两汉的领袖制.共有三个衙门:中书、门下、尚书,此三个部门的职能外加御史台才等于汉代丞相的职权.可见唐代丞相的分权.由于一道诏书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才正式生效,为了方便就在讨论重大事件时,由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所在称“政事堂”.若一人身兼左右仆射,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有权进入政事堂议事(由于尚书省的长官是虚设的).但在开元以后,仆射就不能进入政事堂议事了,尚书省变成一个纯粹的执行机关.因此在唐代中书、门下的长官才是真丞相.
  六,品级的具体划分
  唐代分九品官,一、二品官处以元老,不实际负责政治事务,即“三公”等衔.以上所述的“三省六部一台”的第一把手都为三品官. 除“三省六部一台”外的官职,多为闲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三师) 太尉,司徒,司空(三公) 说明:是一种很高的虚衔,一般无实际执掌,不常设.
  正二品 尚书令(一人),侍中(二人),中书令(二人)
  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
  正三品 六部尚书(各一人),门下侍郎(二人),中书侍郎(二人),御史大夫
  正三品下 左散骑常侍(二人),右散骑常侍(二人)
  从三品 国子祭酒
  正四品上 六部侍郎,尚书左丞(一人),御史中丞
  正四品下 左谏议大夫(四人)
  从四品下 尚书右丞(一人),国子司业
  正五品上 中书舍人(六人),国子博士
  从五品上 六部各司郎中
  正六品上 太学博士
  从六品上 六部各司员外郎,国子助教
  从六品下 侍御史,国了监丞
  从七品上 左补阙(六人),右补阙(六人)
  正八品上 监察御史
  从八品上 左拾遗(六人),右拾遗(六人)
  刺史 每州一人)
  上州:从三品
  中州:正四品下
  下州:正四品下
  别驾 一人
  上州:从四品下
  中州:正五品下
  下州:从五品上
  长史 一人
  上州:从五品上
  中州:正六品上
  下州:无
  司马 一人
  上州:从五品下
  中州:正六品上
  下州:从六品上
  录事参军事
  上州:从七品
  中州:正八品上
  下州:从八品上
  录事 一至二人
  上州:从九品下
  中州:从九品上
  下州:从九品下
  六曹参军 各一人
  上州:从七品下
  中州:正八品
  下州仅三曹,从八品下
  县令 一人
  京县:正五品上
  上县:从六品上
  下县:从七品上
  县丞 一至二人
  京县:从七品上
  下县:正九品下
  主薄 一至二人
  京县:从八品上
  下县:从九品上
  尉
  京县:从八品下
  下县:从九品下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生物 酶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