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问题描述:

.
(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这是《论语》里的话.是说孔子在人家吃丧宴的时候从来都不敢吃饱.这是为什么?难道怕别人不给他吃吗?不像是,虽说孔子仕途不得意,但也做过几年官,官至大夫,再加上他的名气,别人怎么也不敢不给他饭吃呀!那他怕什么,怎么会不敢吃饱饭?原来他是这样想的:办丧事的人自己很痛苦,食不甘味,吃不下去,需要别人的安慰.如果来的人只知道吃吃喝喝,根本就没有同情和安慰,那多让人伤心.所以孔子用自己的“未尝饱”来表达自己的哀思,来表达自己对丧家的吊唁和安慰.其实我们通过“未尝饱”就可以看出孔子的哲学也就是《论语》一书的思想:
克己复礼,人家有亲人去世了,他去吊唁,一是表示对亡人的哀思,对死者家属的安慰;二就是表示对鬼神的尊敬,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在那个年代鬼神是应该受尊敬的.而这两件事都是礼数要求孔子作的,也就是说孔子是按照“礼”要求来做事的.不仅孔子是这样做的,他还希望别人也这样做,这也是他毕生的追求:恢复周室之礼.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无从周.可见孔子对周礼的高度评价.
论语中用“绘事后素”论证礼于仁后的观点,即有礼者仁者也.其实克己复礼就是仁.论语中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者爱人,孔子圣者爱人所以于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