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二十余年来,他称我为“小友”,我亦终身以“良师益友”相对之.他是北大校园中一位真实的正直的学者,一位内心仁慈细

问题描述:

语文阅读题
二十余年来,他称我为“小友”,我亦终身以“良师益友”相对之.他是北大校园中一位真实的正直的学者,一位内心仁慈细腻而经常沉默的老人.
我所认识的季羡林,执著于记忆中的每一桩珍贵往事.他曾对我讲过鲁迅,讲过胡适,讲过他的恩师陈寅恪.其神情谦恭无比,如师长犹在前.他说,他们都非常爱护年轻人.
北大郝斌曾跟我讲过他陪季老去台湾的事.他说,当时邀请一来,季老马上就答应了.说明他心里有事,想去.到了台湾,季老就提出要去谒胡适墓.那天,郝斌跟在他后头.季老上前就恭敬地朝着胡先生的墓三鞠躬,然后回头对跟在后面的郝斌说:“鞠躬!”语气很严厉,容不得半点商量.这在季老平时是很少有的.郝斌于是赶紧鞠躬.后来郝斌跟我说:“他不叫,我也是要鞠躬的.因为他在我前头,我意思得等他行礼退下,我再上前行礼.不料季老那么性急.他怕我不行礼.”情之急切,可以想见.回来之后,季老写了“在胡适墓前”的文字.这埋藏在他心中已久的感情终于宣泄.可见,季老是一个有心灵底线的人.面对多少年来对胡适的谩骂,季老只能沉默不语.但该守望的东西,他没有丢掉.
季羡林是认真的人.学者的严谨个性也体现于平素的处世中.我在拍摄《西南联大启示录》时,提出要采访他.季老先是拒绝,以为不合适.他还从来没有拒绝过我什么事.但这一次,因为他本人不是西南联长大的,抗战时期他正留学德国.我说,我采访他是因为这部片子需要谈谈陈寅恪,而国内能够谈陈的人不多了.季老这才答应了.他着重给我讲了陈寅恪一家“三世爱国”的传统.他说:“爱国也是遗传.”他们是唯一的三代人进入《辞海》的世家.采访时,也请他谈西南联大,他谈得非常审慎,自己的身份摆的很恰当.我当时曾暗想:今后我也要这样,不能什么都插一杠子.
季羡林不是圣人.作为一个从建国后各种“运动”中走出的知识分子,他的脚步不可能是笔直的.他也有过若干的徘徊,而一旦猛醒,便不随大流.铁肩担道义,衰躯护犊子.这是我由衷敬佩季老和愿意一生追随他的原因.
最近,他住在301医院里,仍然在问起我:“她现在在做什么?”李玉洁老师答道:“反正她两只手不会闲着.”这一次季老为《张曼菱文集》的题词,我要用它了.我知道,他以风烛残年、辗转病榻之躯,两次为我握笔,慎重加印,目的就是在勉励我提醒我,要写下去,要“坐冷板凳”.坐冷板凳,其实正是季羡林的本色,也是他心安理得之处.
他爱引用的一句话是:“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不宏毅”.他一生致力于东方文化的研究,以印度为主.这在他的《学海泛槎》一书中一一作了交代.而近年来人们瞎给他与实际不符的称号,其实有损他的学者风范.
“什么‘一代宗师’,好像听着不入耳.”季羡林这样反应.
再问他:“如果给您下一个定义,应该是什么?”
他说“我是北大教授,东方学者.足够了.”
一次到他家中,是在卧室中见他的.他于半坐卧中对我说:“够本了,就这样吧.”神情非常恬静.季老很多方面不像他的先师陈寅恪,但有一点绝同,这就是九死而无悔,将生命合进了中国泥土,一辈子没有离开中国的大学.
1.从文中可以看出季羡林是怎样的一个人?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2.请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目的就是在勉励我提醒我,要写下去,要“坐冷板凳”
・ ・ ・ ・
好的话再加分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3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从文中可以看出季羡林是怎样的一个人?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他是北大校园中一位真实的正直的学者,一位内心仁慈细腻而经常沉默的老人.
2.请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坐冷板凳: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始终坚持致力于写作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