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是怎样的

问题描述:

小康社会是怎样的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怎样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访吴树青教授
  党的十六大结束后,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怀着喜悦的心情,向记者谈起了他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对江泽民同志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他说,在我国人民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党的十六大根据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向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提出了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抓住了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意义极为重大和深远.
  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小康概念
  吴树青说,小康概念是邓小平提出的.他提出这个概念是为了纠正过去我们在建设现代化问题上的急于求成的倾向.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前的愿望.由于缺乏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还没有作出科学的界定,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前党一贯的提法是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一个短时期内,党仍然沿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但邓小平同志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四个现代化的问题.1978年10月他就提出了“实事求是问题涉及四个现代化”的论断.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他强调,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的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为此他使用了一个新的说法,叫作“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同年10月,他在谈到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时说,“我们开了一个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口,叫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把现代化的标准放低一些.”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就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的小康概念.1984年,邓小平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后来,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发展,又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从而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江泽民同志把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
  吴树青说,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奋斗,到2000年,我国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一个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当全国人民即将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时,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展望下个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十五大提出的三个目标,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关于小康的内涵,确定了两个方面:一是小康的社会属性方面,即“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一是小康的实现水平方面,即“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从这个标准来衡量,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上世纪末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状态.
  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按照世界银行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的指标划分,我国在上世纪末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时人均只是800美元,去年人均900美元,今年可望达到或接近人均1000美元.但还只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限.而且人均数不等于每个人都达到这个水平.大体上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进入小康,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而且经济方面也主要是指解决了衣食无虞的问题,侧重在解决生存需要,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温饱有余.需要指出,即使在生存需要方面,也还有许多问题来不及解决,例如住和行的问题当时还远没有得到解决.至于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所以十六大报告讲小康时使用的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总体上说,从地区看,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则比重小;从城乡看,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从收入差距看,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应当说是中国人民奔小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也是从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上面这些问题,按照作为从温饱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承上启下阶段的小康的要求,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江泽民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就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同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相比,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各种有利条件
  吴树青说,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意味着在物质文明方面要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具体说是用大体二十年的时间,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新的“翻两番”意味着我国GDP将达到36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从目前占世界第六位提高到第三位,仅次于美日两国.届时我国人口大约可以控制在15亿以内,人均收入可以提高3倍,达到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意味着更全面的小康,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它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就是说不仅物质生活富足殷实,而且人民的民主权利、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是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特色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能够充分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的创举.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希望对你有帮助!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