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安徽有哪些名人和伟人

问题描述:

从古到今安徽有哪些名人和伟人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先秦两代:管 仲 (?~前645) 名夷吾,字仲,谥敬仲.颍上县北管谷村人.春秋时杰出政治家. 出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齐襄公乱政时,助公子纠与公子小自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进行全面改革,制订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提出“仓 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把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以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特许于庶民中选拔人材,破格提升,重视奖勤罚惰.并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将行政组织同军事编制相结合,统一军政领导,增强国防力量.从此,国力大振.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九合诸候,以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一书,共86篇,今存76篇.
庄 子 (约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蒙(今属蒙城,一说河南商丘和山东曹县)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梁惠王、齐宣王山时,与惠施是朋友.尝为蒙漆园吏, 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曾借贷于监河候.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妻死,鼓贫而歌.庄子为继老子以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计52篇,现存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集中代表庄周思想;外篇、杂 篇则是以后庄子学派言论汇编.《史记》有传,蒙城有庄子祠,苏轼为之记.
甘 罗 战国末期下蔡(今属颍上县甘罗乡)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孙.12岁为秦相吕不韦家臣.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唐因曾为秦昭王讨伐赵国,恐路讨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吕不韦亲请张唐,仍不肯出使.甘罗别出奇讨,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逢愿为秦为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五城与秦,以广河间,再联秦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城,献11城给秦.由于是甘罗深受嘉许,封为上卿.死后葬于颍上城东35华里的颍水河畔,今穆岗子南侧.
陈 胜(?~前208) 字涉.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 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旋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陈胜率军反击 ,失利退下城父(今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汉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说桐城)人.好奇计.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 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
英 布(?~前195) 秦时六县(今六安县)人.少受黥刑,又称黥布.初为骊山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响应陈胜、吴广.寻归附项梁,从项籍救赵,渡河击秦军,获巨鹿大捷.常为军中先锋,威震一时.秦亡后,项羽封其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 县城北).楚汉战争中归汉,以淮南之众与韩信、彭越会师,灭项羽于垓下.封淮南王.汉 高祖十一年(前196),因韩信、彭越相继被杀,遂举兵反汉,战败逃亡江西,为长沙王吴臣诱杀.
张 良(?~前189) 字子房.秦城父(今属亳州市)人.其祖为韩贵族.秦灭韩后,结交刺客,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遂.后更改姓名,隐于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 前208前,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韩王,良任司徒.韩王为项羽所父,复杂刘邦,为刘重要谋士.刘邦率军人咸阳,留恋宫廷生活,良与樊哙力劝刘邦封闭宫室府库, 还军霸上.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文 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庐江郡龙舒(今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18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属后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为群郡县吏.
桓 谭(前23~后56) 字君山.东汉市国相(今淮北市)人.年少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常与刘歆、杨雄等著名经学家辩析疑义.擅长音乐,喜弹琴.王莽时任掌乐大夫.汉光武帝 即位,谭受大司空宋弘举存,拜议郎给事中.因反对谶讳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几遭处斩.后免死罪,出任六安郡丞,途中病死.时年70余岁.所著《新论》早佚,清人严可均《全汉文》存少数篇目.其哲学思想对后世无神论思想发展较有影响.卒后,相有冢.1987年淮北市在相山下修建“桓谭纪念亭”,置“桓谭纪念碑”.
桓 荣 字春卿.生于西汉成帝阳朔鸿嘉年间(约公元前24~17).谯国龙亢(今属怀远 县)人.东汉经学大师.据《续汉书》载:“荣本齐人,桓公之后,以谥命氏,迁于龙亢, 至荣六叶”.幼家贫,少赴长安求学,拜朱普博士为师,刻苦自励,15年不回家园,终成学 业.汉建武十九年(43)60余岁方为光武帝刘秀赏识,拜议郎,请其教授太子刘城市.荣将“ 浮辞繁长,多过其实”的40万字的《尚书》删减为23万字教育太子,深受宫廷及儒家推崇. 二十八年拜太子少博,三十年拜太常.永平二年(59)拜五更.不久封关内候.80余岁病卒.
范 滂(137~169) 字孟博.汉汝南细阳(今属太和县)人.少励清节,为乡里所重.举教廉,任清诏使,晋光禄勋主事,迁汝南太守宗资属吏.刚正无私、不畏豪强,常结交太学生以反宦官.延熹九年(166)与李膺、杜密等受宦官诬隐入狱.次年释放.建宁二年(169)再次被宦官诬隐,死于狱中.
华 陀(?~208) 又名旉,字元化.东汉末年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幼好学,通晓五经,尤精医学.沛国相陈珪、太尉琬多次荐举他做官,皆拒绝.一生行医,足迹遍及豫、皖 、苏、鲁,后世誉为“神医”.发明中药麻醉剂——麻沸散,治肠胃积聚等病使用麻沸散, 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是世界医学史应用全身摩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1600多年.其重视预防疾病,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又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与姿态,创造“五禽之戏”.功法流传后世,形成内容丰富、分支繁多之“导引学派”.曹操患头风症,多次请其医治,留做侍医,拒不从,遂为所杀.
左 慈 字元放.庐江郡(郡治今潜山县)人.东汉末年著名方士.旧方志称其在“天柱 山精思学道,得石室丹经”.为曹操军吏时,常在酒宴中摄取菜肴作乐,曾当众多宾客之面 ,即时钓苏州松江鲈鱼,取得四川生姜,并寄语川中购缎人增加购数,灵验如神.郊行中, 手持醇酒一壶,肉脯一斤,自饮自嚼,可使随行百官皆醉饮.曹操欲父之,或入壁,或途中隐形,百捕不得.后不知所终.
刘 馥(?~208) 字元颍.三国时魏沛国相(今淮北市)人.建安五年(200)为扬州刺史 ,单骑赴任,重建“合肥空城”,建立州治.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创立学校,广屯田,兴修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灌溉稻田,高筑城垒,多积木石草苫,并养鱼养畜,积极备战.建安十三年(108),孙权率兵10万围攻合肥百余日,而不能破.
三国魏晋:
曹 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含亳州市)人.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20,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镇压黄巾起义 ,迁济南相,并扩充军人.初平三年(192)占据兖州,诱降青州黄巾军之一部,编为“青州 兵”.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兴办屯田,整训部伍.十三年,进位丞相.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割据势力,征服乌桓贵族,统一中国北方.赤壁之战中被刘备、孙 权联军击败.注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二十一年(216)封魏王.4年后病逝于洛阳.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其诗今存20余首乐府诗.昂扬之精神,宏伟气魄与慷慨不平之感情,形成其特有的风格,对五言诗发展贡献较大.散文有40余篇.诗文皆为后世传诵.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周 瑜(175~210) 字公瑾.庐江龙舒(今属舒城县,一说今属庐江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出身士族.洛阳令周异子.建安三年(198)被喜术任命为居巢长.后投奔孙策.曾率两千余兵,相继攻破皖城、寻阳、豫章、户陵等地,助孙策在江东建立孙吴政权.策死,与 张昭同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任前部大都督.曹操占领刑州后,统帅水军、步兵数十万 ,试图南下消灭东吴.周瑜与鲁肃审时度势,指出曹操冒险用兵四忌,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 大破曹操于赤壁,又败曹仁于南郡.战后授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军江陵.十五年,领军 进取西蜀,因箭伤复发,(含江西峡江).精于音乐,有误,周良顾”之语.长子主,拜都骑尉,早卒.次子业都尉,后封都乡候.
小 乔 历史名媛.祖籍不详.东汉末,随父乔公(轶名)避曹操乱,定居于庐江皖县( 今潜山县).建安四年(199)孙策、周瑜率军破皖城.策纳大乔,瑜纳小乔.今潜山县城北郊 有“乔公故址”和二乔倾倒妆残脂剩粉的“胭脂井”.
桓 范(?~249) 字元则.三国时沛国要(今淮北市)人.有文才.建安(196~220)末入函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220)为羽林左监.明帝时曾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吏等.正如(240~249)间任大司农,为曹爽谋划,号称“智囊 ”.司马懿起兵讨魏时,范劝爽挟魏帝到许昌,爽不听.曹爽被司马懿所杀,范亦被诛,著 有《世要论》12卷,或称《桓范新书》.
曹 洪 (?~232) 字子廉.曹操堂弟.操起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徐荣所败,洪以己马赠操,又将家兵千余人并募兵数千人,与操会合,使操军复振.后从征张邈、吕布,以功任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献帝都许,任谏议大夫.以征刘表有功,迁厉锋将军,封明亭 候.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候.明帝时,任后将军,更封乐城修,复任骠骑将军,卒谥恭.
曹 仁(168~223) 字子孝.曹操从弟.少好弓马,汉末从曹操为别部司马.从破袁术 ,攻陶廉,擒吕布,平黄巾军,迎献帝都许昌,皆有功,以仪郎督骑封都亭候.从平荆州, 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周瑜来攻,仁令部将牛金出战,牛被围,仁率数十骑解围,众服其勇 .转封安平停候.曹操讨伐马超,仁任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文帝即位,拜车骑将军 ,都督荆、扬、益诸州军事.进封陈候,任大将军、大司马.卒谥忠.
鲁 肃(172~217) 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属定远县)人.出身土族,喜读书、好骑射. 曾赠三千斛米与居巢长周瑜,并结为友好,后被周瑜荐与孙权.孙权问以天下大计,肃道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为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兵南下,肃与周瑜坚决主战,建议孙权联结刘备,共拒曹军,为孙权采纳.任赞军校尉,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任奋武校尉,代领其军.后拜汉昌太守、偏将军.从孙权破皖城,拜横江将军.善治军,长于文辞,思主弘远,《吴书》称其有过人之明.
吕 蒙(178~219) 字子明.东汉汝南富陂(今属阜南县)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 ,代统领其部.从孙权征战,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孙权劝其 多读史书、兵书,遂发奋,后“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汉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卒,代领其军,奉命守陆口.二十四年,率主力抵襄阳、樊城,为大都督,直趋江陵,战 舰伪装商船,士卒扮为商人,昼夜兼程至公安,迫使蜀守将傅士仁归降,占领荆州.旋因病卒.
曹 真(?~213) 字子丹.东汉市国谯(今亳州)人.曹操族子.少孤,为曹操收养.授虎豹骑.以镇压灵丘黄巾军有功,封灵寿亭候.建安二十二年(217),以偏将军从曹洪与刘备部战于下辩,升中坚将军,次年九月,领中领军.延康元年(220),为镇西将军,进封东乡候.黄初三年,任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后任中军大将军.七年,曹睿即位,受遗诏辅政,封邵陵候,授大将军.太和四年(230)升太司马,每次出征,与将士同甘苦, 军赏不足,动用家财,奖励士卒.后因病回洛阳.卒谥元候.
曹 丕(187~226) 字子桓.即魏文帝.曹操次子.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 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太子.曹操死,嗣位为丞相、魏王,旋代汉称帝,国号魏,都洛 阳.在位期间,效法汉文帝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政策,制订“九品中正法”,使世族门阀统治开始确立.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其诗“燕歌行”为现存最以早一首七言诗.所 著《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之文艺理论批评专著.现存诗歌约40首.有《典论》5卷、《 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文帝集》.谥文帝.
曹 植(192~223) 字子健.建安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少聪敏,颇得其父宠爱,几次欲立其为太子,因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而失宠.初封东阿王,不久改封陈王.曹丕即帝位后,屡次将其贬爵徒封,郁郁不得志而终.其诗歌艺术性极高,对``五言诗发 展起极大推动作用.今传《曹子建集》10卷.
嵇 康(223~262) 字叔夜.三国魏谯郡 (含濉溪县临涣)人.孤贫,及长与魏宗室结 为姻戚.官至中散大零星,世称嵇中散.博学多通,好老庄及气功.善鼓琴,工书画,与阮 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其哲学思想,主张“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 而任自然”之说,反对儒家繁琐礼教,在政治上表现为刚肠疾恶,锋芒笔露.其朋友山涛( 巨源)投靠司马氏任吏部尚书,劝康做官,愤与山涛绝交.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深为不满,因而直接触犯了利用礼教图谋纂夺的司马昭政治集团,被诬陷处死.今传《稽中散集》10卷, 另有画《狮子击象图》、《巢由洗耳图》等.
王 蕃(227~266) 字元和.三国时吴国庐江郡(治今潜山)人.历任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博览多闻,兼通术艺,在天文、数学领域多有成就.他根据张衡的浑天说和自己观察天象的经验,制作“浑仪”(即天球仪).“浑仪”圆周为一太零九寸五分,灵巧而实用, 撰有《浑天仪图记》,分周天为365.25度,立黄道与赤道交角为24度(今测定为23.5度),为我国天文家作出重要贡献.在数学上,研究出圆周率为π=3.1555,为当时一项重要数学成 就.为人高尚耿直,名重一时.甘露二年(266)被吴主孙皓以“酒醉失礼”杀害.
刘 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满及对礼法的 蔑视.党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与阮籍、嵇康等合称“竹林 七贤”.有《酒德颂》较革教员.另有诗《北芒客舍》等.
恒 温(312~373) 字元子.彝子.年轻时“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曾为琅琊太守 ,尚明帝长女南康公主,拜驸马都违法,迁徐州刺史.继任荆州刺史,封安西将军.晋永和 二年(346)率兵西伥,直指成都,收复蜀地,威名大振,升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永和十年(354)率步骑四万,自浙川以征关中,发江陵水军,水陆并讲,连败前秦军.十二年, 任征讨大都督,统领司、冀、州军事.二次北伐,抵伊水,与姚襄距水面战,大败姚军、收 复济阳.封南郡公.后加授并、司、冀三州都督,不受,加封侍中大司马,太和四年(369) 任平北将军,领徐、兖二州刺吏.率兵五万,第三次北伐,进攻前燕.粮道被前秦断截而败归.威安元年(371)前秦符坚率兵攻晋,屯兵洛涧.温率兵自广陵迎敌,大破秦军.后废司 马奕,立司马昱,掌朝中大权.有文集20卷传世.
桓 伊 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 (今濉溪县临涣)人.桓景之子.初为大司马参军, 授淮南太守,进督豫州十二郡和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任建威将军、历阳太守等.与谢玄共 破王鉴、张蚝等,以功封宣城县子.又进都督豫州诸军事、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与谢玄 、谢琰在淝水之中大败符坚,以功封永 县候,进号右军将军.太元九年(384)后,迁都督 江州、荆州十郡、豫州4郡军事,任江州刺史,征拜护军将军.善音乐,为江左第一,并以 吹笛著名.杜牧《润州》诗中有“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之句.琴曲《梅花三 弄》即据其笛曲改编.卒于官,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号烈.
戴 逵(约325~395) 字安道.东晋谯郡 (今濉溪县临涣)人.后居会稽剡县.博学多能,“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少时曾以白瓦屑和鸡蛋汁作郑玄碑,时称绝妙.曾就学于范宣.所画人物、山水、走兽“情韵连绵,风趣巧拔”,“荀勋、卫协之后,实为领袖”( 谢赫《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著录其画作《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画》、《董威辇诗图》、《濠梁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三马伯乐图 》等.擅长雕刻及铸造佛象.首创干漆夹 雕塑法.曾塑“五世佛”,与顾恺之壁画“维摩诘象”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并称“三绝”.毕生以艺术创造为乐,不趋荣华 ,远避权贵.太衬王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曰:“戴安道不为王门怜人.”孝武帝“ 束帛”聘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固辞不就,远去吴地避之.另著有《释疑论》、《竹林七 贤论》2卷(已佚)、《闲游赞》、《水赞》、《琴赞》、《高兴赋》、《流火赋》、《酒赞 》等. 何尚之(382~160) 字彦德.南朝宋庐江县(今霍山)人.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 .与谢混相知.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 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 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南北朝: 何尚之(382~160)字彦德.南朝宋庐江潜县(今霍山)人.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 .与谢混相知.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何敬容(?~549) 字国礼.南朝梁庐江潜县(今霍山)人.出身世家,20岁时,选尚齐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入梁后,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丞、杨州尚书、官至宰相.任吴郡太守时,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4年,治为天下第一.任宰相时,善理政,改变了宋以来崇尚玄学、清谈文义、不问政务的颓 废风气.后因妾弟费慧明夜盗官米,为其解脱,被劾免职.复官不久,侯景攻入建康,他被围于台城,次年卒.
五代十国:
朱 温(852~912) 原名朱全忠.砀山人.唐乾符四年(877)与次兄朱存参加黄巢起义.黄巢建 立大齐政权时任州防御使,后叛巢降唐,破巢军,唐昭宗赐名为“全忠”.天复元年(901) 晋封为梁王.唐昭宗赐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天佑 四年(907),杀唐朝末帝李 , 代唐称帝,改名晃,建都汴,国号梁,为后梁太祖.乾化二年,(912)被其子朱友珪惨杀. 葬于河南伊阙县,号宣陵.
朱友贞(888~923) 后梁末帝,朱温子.朱温即帝位,封为均王,任左天兴军使、东京 马步军都指挥使.梁乾化二年(912)郢王朱友珪杀死其父朱温,即帝位,朱友贞为东京留守 、开封尹.次年,与赵岩等密谋推翻朱友珪 .凤历元年(913)即帝位.36岁卒.
杨行密(852~905) 初名行愍,字化源.唐末庐州合肥(今长丰县)人.唐末起兵据庐州 .中和三年(883)任庐州刺史.后又击败毕师铎和秦彦,杀宣州刺史赵鍠 .龙纪元年(889)任 宣州观察使.景福元年(892)又杀孙儒,入扬州,任淮南节度使,占据淮南、江东等地.后 迁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复二年(902)受封为吴王,天佑二年(905)卒.
宋:
陈 翥(982~1061) 字凤翔,号虚斋,别称闭户先生.出生于世宦之家.14岁入庠, 不惑之年,“盾破功名”,将自家数百亩山地用作泡桐的生产和研究,写成中国和世界上 最早论述泡桐的专著《桐谱》,对泡桐的种类、习性、种植、采伐、用途等都作了较为全面 的介绍.著作甚多,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儒、释、道、农、医、卜算,计26部、182卷. 曾纂修《陈氏宗谱》.现仅有《桐谱》传世.
包 拯(999~1062) 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今合肥市)人.天圣间举进士,历任大理监 事,建昌知县,转和州税监、天长知县、端州知州.迁殿中丞、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 、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嘉 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 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其事迹为旧小说和戏曲取为题材,流传日广,被作为“清官” 形象,为历代民众所称颂.遗著有《包孝肃奏议》.中华书局于1963年出版了《包拯集》. 梅尧臣(1002~1060)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让子.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询荫调河 南主簿.与钱惟寅、欧阳修为忘年交.历任德光、建德、襄城县令,监湖州税.召试赐进士 出身,改太常博士,补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 所作诗歌深远古淡,间出奇巧,对宋代诗风转变影响极大.著有《宛陵集》60卷、《唐载记 》26卷、《毛诗小传》20卷、《孙子注》13篇、《续金针诗格》等.
高太后(1032~1092) 乳名滔滔,即宣仁太后.宋英宗皇后,神宗生母,高琼曾孙女, 高遵惠之女.其弟高士林,涉猎经史,颇有才干,长期任内殿崇班,英宗欲提拔之,拒.神 宗继位,念其舅家皆勋臣名半,欲为其营建府第,高亦不许,神宗多次劝说,始允赐高家一 远离望春门外空地,而一切费用全由其付给.哲宗9岁继位,高以太皇太后名义听政,任用 司马光,文彦博为相,废除王安石新法,割安缰、葭芦、浮图、米脂四寨给四夏.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时,宋宁熙二年(1069)举进士,历南康长恒尉、泗州录事参 军、御史检法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辞官还乡,先后稳居春秋山、龙眠山等地,号龙眠 居士.好古博学,长于诗,工书法,尤擅长绘画.其画法受顾恺之影响,又师法于吴道子, 所创“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白描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亦善画山水,间有花鸟杂画之作 .南宋机师古、元代赵孟 、张渥、至明、清的仇英、丁云鹏、陈老莲、肃云从等著名画家 ,无不祖述其白描画法.主要作品有《西园雅集图》、《罗汉图》、《揭钵图卷》、《五百 应真图》、《考经图卷》、《五马图》、《龙眠山庄图》等.
方 腊(?~1121) 旧名朕.出身贫苦,以种田和箍桶为业,曾到浙江青溪县(今淳安) 帮工.因不堪花石纲之扰,利用明教组织发动饥民“仗义而行”.宋宣和二年(1120)秋,在 浙江青溪漆园(今淳安叶家村洞源)中誓师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建立农民政 权.同年十一月下旬在青溪、息坑全歼两浙都督蔡遵、颜坦所部5000余人.十二月三日集中 2万人马攻克睦州,旋又连克歙县、休宁、杭州.半年内攻占6州52县.宋王朝派童贯率15万 军队镇压,义军因兵力分散、又因洪载等人叛变,接连失利,杭州、青溪相继失守,后退守 帮源洞.三年四月下旬,宋军攻入帮源,因叛徒告密,方腊等义军将领被俘,八月在汴京就 义.余部在吕师襄等人领导下转战温州、台州等地,直至次年秋.
吕本中(1084~1145) 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宋寿州(今属寿县)人.吕好问 之子.初授承务郎.宋元符(1098~1100)中任洛阳主簿.宣和六年(1124)任枢密院编修官. 靖康元年(1136)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八年,任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敢 直谏,因忤秦桧被罢官,提举太平观.卒谥文清.其诗深受江西诗派影响.小词俚俗清新. 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著有《东莱先生诗集》20卷、《紫微诗话》、《童蒙训》2卷、 《官箴》.
宗 杲(1107~1163) 字县晦,号妙喜,原姓溪.南宋高僧.13岁入惠云寺,次年为衲 于郡中景德寺.后持行,向张商英求铭.张称其为“英爽衲子”,字“妙喜”.宋宣和六年 (1124),在汴州参谒禅师园悟克勤.禅师道:“薰风向南来,殿阁生微凉”.遂豁然领悟. 得园悟许可,与之分座讲法,以雄辨闻名.绍兴七年(1137),居径山能仁寺.十一年,因不 满秦桧投降金人和议政策,被诬与张九成“谤讪朝政”,夺去衣牒,充军衡州、梅州、福建 洋屿等地.二十六年赦免,恢复僧服,往明州阿育王山.三十二年,孝宗闻其名召对,赐名 “大慧禅师”,并御书“妙喜庵”三字赐之.后在云居山唱看话禅,开禅宗参话头之先.圆 寂后谥“普觉”,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这一步看不懂
下一页:这题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