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郑板桥的生平、经历有什么感想,要自己写的~

问题描述:

对郑板桥的生平、经历有什么感想,要自己写的~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不少朋友居室高悬“难得糊涂”匾额,甚至还将铸有“难得糊涂”的铝合金“语录”佩带胸前.“难得糊涂”在今天如此风靡,有的是对郑板桥“六分半书”的喜爱,装点厅室增添雅致;有的认为“难得糊涂”含有深刻人生哲理,可立为“座右铭”;有的既喜欢郑板桥书法一绝,又认为待人处世不可太认真,糊糊涂涂,少烦恼多乐趣.郑板桥九泉有知,不知他对“难得糊涂”的本意被人曲解而有何感想.
郑板桥,清代人,出任山东潍县县令,为官清廉,好济苍生,依靠机敏勇敢的聪明才智,把潍县境内的土豪劣绅斗得一败涂地.那些为官不仁的“驮钱驴”相互结党,贿通州府大人,状告天子脚下,上下左右一齐向老郑开刀,造谣中伤的“无头贴子”充盈街头.郑板桥看到那些颠倒是非的黑告示,“气得疏须抖动,面色蜡黄”,夜临寒窗对夫人说,有人讲“不聋不瞎不能当家”,果真又聋又瞎,怎能当官生衙?待心境趋于平静,饱蘸浓墨写下了“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又在大字下面加了几行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就在郑板桥书写“难得糊涂”不久,潍县最凶狠的豪绅密谋刺死了郑县令的听差,又在县衙刑典吏房门插了一把匕首,并两次行刺县令未遂.郑板桥颇有才华的徒弟为这接二连三事变吓得不敢应试做官,板桥骂他是个“不长进的东西”,“为黎民百姓社稷建功效力,岂能顾身家性命?”板桥夫人为这一连串事变吓得“心像钳子夹住似的”,劝告丈夫“早日挂印弃官”,回扬州卖画,板桥历声喝道:“当了和尚就要撞响钟”,“即使南归故里,也要在离任之前把潍县最大的恶霸宰掉”,“甘为潍县父老天理正气洒碧血、染黄沙”.郑板桥一生从未“糊涂”过,直到临终之前,还为未能实现“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的誓愿而死不瞑目.这足以说明,郑板桥书写“难得糊涂”的本意是,像他这样的聪明人,生着一双揉不进屑小沙子的明目,一心要为百姓扶困,除恶、伸冤,学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本领,便只有概叹“糊涂”之“难得”了.某些朋友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理解为糊涂最好,糊涂最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息事宁人,心平则安,这委实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格格不入.
郑板桥是封建社会的七品县令,在他身上有着清晰而深刻的封建阶级烙印.即使如此,在那个“风雨如磐”的黑暗社会,他利用七品县令的权力,置革职罢官行刺入狱于不顾,干了许多为民为社会造福的业绩.今天我们早已铲除了三座大山的毒根恶瘤,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郑板桥“填满普天饥债”的愿望已经实现.但,旧社会残渣余孽尚存,腐败分子不断新生,国际反动势力正加紧对我国施展颠覆阴谋,如果当今有识之士都采取“糊涂”的态度,对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问题置若网闻,对沉渣泛起的“黑色幽灵”丧失警惕,对那些打砸抢烧的不法分子不狠狠打击,对那些五毒俱全的社会败类不彻底清除,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反动势力不果断抵制,这与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优患安危有何补益?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说:“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这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这些话,也应该适用于“难得糊涂”.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