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唐太宗统治期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历史局面?

问题描述:

1、在唐太宗统治期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历史局面?
2、为什么历史上说武则天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3、唐太宗为什么要说以下这段话?
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1-0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这是我从《初中复习导引》上打下来的,准确度应该会比较高,这本书是中考的考生的必看
  1.政治方面:重视君民关系,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臣关系处理得当,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中用直臣魏征;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这些做法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正确,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提高了行政的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增强国力.
  民族关系方面:一改自古以来的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尊为“天可汗”,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学家喻为“贞观之治”.
  2.武则天大开科举之门,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社会更进一步发展,户口增多.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之治的模子,而又继承于差不多与唐太宗一样的统治方法,便叫“贞观遗风”
  3.这是魏征去世时,唐太宗很痛心的说的话.魏征是个直臣,敢于忠谏,得到唐太宗的亲睐,太宗也很重视魏征的提点.没有了魏征就如同没有了反映其不足的镜子,也就没有了能够真正直言进谏的忠臣能够真正了解及全心为民的人.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练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