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经验短一些的,100字左右的两篇

问题描述:

名人读书经验
短一些的,100字左右的两篇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2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第439页
在我们懒惰的人看来,多以为省出来的时间,只是为休息休息,那知人家工作之外,还要读书.省出来的时间愈多,就是读书的时间愈多.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
—— 李大钊 《李大钊选集》第285页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该像“过眼烟云”.
——邓拓 引自1979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郭沫若谈读书》
我自从此次住馆读书以后,深信人要有两个老师,一为活老师,二为死老师即图书;活老师固然可贵,而死老师的可贵又超过活老师,活老师也是从死老师来的,死老师是“太上老师”,图书馆是“太上研究院”.
——蔡尚思 引自《治学集》第72页
因为世界上的书总是读不完的,一个人总能当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时就要学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在工作中,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某种知识,就到某一部书中去找,查到你要看的章节.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你再往前翻,而不必逐节从头到尾去看完整部书.如果“闭上眼睛”,能够“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都讲到什么,到要用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看它背它了.事实上,许多书只是备人查,而不值得供人读的.
——严济慈 引自《学者论学》第21页
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地补充我失掉的高深的教育.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自传》第69页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都德 引自1984年第1期《夜读》
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是非常精湛的.
——柯南道尔 《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
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贵博、贵精、贵通.
三读——清代梁启超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明代陆世仪主张要精读、细读、熟读.
三回——著名科学家高士奇谈读书体会时说过:“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
三肯——顾颉刚读书主张肯思、肯写、肯翻,这样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造力.
三视——《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把书视为朋友、大敌、老师.
三为——培根认为读书之用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三到——宋代朱熹认为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
三破——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概括为突破、磨破、识破.
三法——近代史学家翦伯赞读经典著作的“三法”是通读、重点读、作笔记.
三式——钱穆先生读书归纳出直闯式、跳跃式、闲逛式.
三遍——梁启超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
三个比喻——西汉文学家刘向为了劝勉不同年龄的人读书求学,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性、三昧、三法、三不怕——鲁迅先生酷爱读书,并且讲究读书的“三性”,即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还有“三昧”:平知、获趣、致雅.“三法”是背书法、抄书法、设问法.他还经常提到在学习上要有“不怕慢、不怕落后、不怕失败”的“三不怕”精神.
名人论读书
鲁迅:读书应博览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偏看看理科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在博的基础上,要渐择而入于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钱穆:读书应先定“旨趣”
读书应先定“旨趣”,否则“莫谈方法门径、书籍选材以及其他等等”.读书旨趣有两途,一是为谋职业、温饱、声名等私利;一是纯粹为一种求知的兴趣和热忱,即为己而学.
林语堂: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
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读书全部之主旨,读出自己性灵来.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脚踏实地,不可舍己耘人.
毛姆:为乐趣而读书
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多大错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叔本华:绝不滥读
读书之前应谨记“绝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
--------------------------------------------------------------------------------
毛主席读书:不动笔墨不看书
毛主席很忙,可他总是挤时间看书学习.他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提倡认真地学,反复地读,不动笔墨不看书.毛主席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康熙读书:博览群书
作为皇帝,康熙嗜书好学、孜孜不倦之精神亦堪称道.他博览群书,凡词章、声韵、历算、律吕、自然科学等,无不涉猎,称最有用之学是“经学史乘”.他认为读书持以不知为不知态度,重视
实践,“总要讲求治道,见诸实行,不徒空谈.”晚年自以为治理天下50余年,尚无大过,均为书籍之赐.
列宁读书:读书要专心致志
列宁读书时,专心致志,对周围的一切都理会不到.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钱钟书读书:多读书,下工夫做笔记
许多人认为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恩格斯读书:重视读原著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14,16
下一页: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