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的发展趋势2000字的论文要交

问题描述:

海峡两岸的发展趋势
2000字的论文要交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0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江泽民主席元旦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加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得到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民的欢迎和认同.两岸相继加入世贸组织,为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加强与台湾人民的联系和往来.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2001年,两岸关系错综复杂,总的趋势仍是向前发展,基本表现为———两岸政治关系持续僵持,两岸各项交流持续扩大,祖国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持续增强.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反对“台独”、要求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仍然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基础增强
  年内,祖国大陆方面多次郑重指出,尽管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但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大框架改变不了,中国政府继续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主席的8项主张,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中国政府和人民既有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的最大诚意,也有坚决阻止“台独”等一切分裂活动的必要准备,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两岸即可恢复对话和商谈.针对台湾民众的疑虑,钱其琛副总理还特别宣布,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解决台湾问题可以实行比对港澳更宽的政策(即继续使用台币、保留军队、保持政府架构、人事自主等8条).这些都体现了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对台湾方面的包容性.与此同时,祖国大陆经济继续较大幅度增长(7.3%),在普遍不景气的世界经济中突显强劲态势;“神州”2号太空船成功返回,标志太空技术迅速提高;申办奥运成功,实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主办APEC会议,以“空前成功”载入史册;加入世贸组织,更加全面走向世界.中国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强化了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
  通过祖国大陆促进两岸关系的实际作为与台湾当局倒行逆施的对比,通过台湾与大陆发展状况此消彼长的对比,台湾各界普遍增强了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来往于海峡两岸进行各种交流,主动参与筹划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事务,包括: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先后组团来大陆,就反对“台独”和“两国论”、坚持两会“九二共识”、促进两岸“三通”等方面与海协达成不同程度的共识;台北市副市长与上海市副市长成功进行互访;台湾“退役将领参访团”访问大陆;“台湾工商界人士访问团”、“两岸空运直航访问团”等到大陆与有关方面深入商讨两岸经贸与“三通”业务的合作问题,有的还与大陆有关方面就政党关系和两岸各项交流与合作签订相关协议.特别是,台湾各种民调显示“一国两制”在民众中的支持率不断上升(从5%左右升为30%以上,有的地方多达47%、51%),而且40岁以下支持者居多.祖国大陆启动西部开发、申办奥运成功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台湾各界普遍看好,争相“登陆”,在对大陆“投资热”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的“大陆研究”,又掀起“求学热”、“求职热”、“创业热”、“置产热”、“定居热”,等等(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仅常住上海的台湾同胞就有30万~50万人).
  在海外,到2001年底,60多个国家的华侨、华人相继成立了共约100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或类似组织,并纷纷举行以反“独”促统为主题的演讲、座谈、集会、游行等活动.2001年3月、7月,全球范围大规模的华侨、华人反“独”促统大会继上年在柏林、华盛顿召开之后又先后在巴拿马、东京举行.每次大会都有数百名正式代表,都发表庄严的宣言.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声息相通,共同形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台独”分裂活动的大环境.
  国际上,台湾当局图谋“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加入联合国”,先后连续第5次、第9次遭到挫败;台湾当局极力以金钱求“邦交”的算盘一再落空,力图作为“登陆”东欧的“滩头堡”马其顿也与之“断交”;台湾当局欲借上海APEC会议突破此前有关“惯例”以宣扬“台湾主权”的小动作,只留下“自找没趣”的记录.在经历中美撞机事件、美国对台军售的波折后,美国总统布什在上海会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承诺把两国关系定位为“建设性合作关系”,反映了与中国改善关系并加强合作的趋势.10月,法国政府拒绝给陈水扁签证到法领取所谓“自由国际奖”;12月,日本外相还表示希望台湾问题能按香港方式处理(即实行“一国两制”).中国政府和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一个中国的国际大格局确定不移.
  交流扩大
  2001年,国务院正式实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细则,并为西部大开发制订了有关鼓励政策,建立新的台商子弟学校,在大陆高校扩大招收台生,批准台湾居民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经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入发展.
  两岸人员往来继续扩大.据仅从香港、澳门入境的初步统计,2001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居民就超过27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2%;祖国大陆应邀赴台交流2620项、21904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近64%和75%.两岸交流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局面.其中特别有意义的是:在琼台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周上,青年学者运用DNA的现代科学方法,论证现代黎族、侗族与台湾高山族阿美、排湾、泰雅、布农等支在遗传上十分近似;秦兵马俑文物展在台北、台中展出近5个月,观众达165万人次;台湾的舞蹈团、杂技团、京剧团等受邀来参加祖国大陆的艺术节、杂技节、京剧节;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团两度赴台与台湾观众共度元宵节、中秋节,大陆制作的一批高质量电视剧在台湾播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中华情”大型演唱会在台湾由TVBS转播,都引起台岛轰动.
  两岸新闻交流重要拓展.2001年,台湾记者来大陆采访共1200多人次.祖国大陆1994年批准9家台湾媒体轮派记者来大陆驻点采访6年后,台湾有关部门2000年11月宣布有限制地开放大陆4家媒体记者赴台驻点采访.2001年2月新华社首先派出两名记者赴台驻点采访,随后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也相继跟进,全年共计近60人次.年内,两岸分别多次派出新闻媒体团组互访.特别是先后于5月、8月举行的“台湾记者环渤海湾采访活动”,9月举行的“海峡两岸记者西北行联合采访活动”,12月在澳门举行的“第7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尤为引人注目.
  两岸海、空通航民间推动.为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在两岸民众特别是工商界积极推动下,2001年两岸的海运、空运业界先后切实、认真研讨,并就直航问题相关事宜进行交流,达成诸多共识.由于台湾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强大压力,台湾“经发会”达成了“积极推动两岸通航”的共识,并在两岸“三通”一些具体事务上提出了建议.年内,福建的马尾、厦门先后与马祖、金门签订加强民间交流的协议,实现海上客、货直接往来.截至11月底,福州与马祖、厦门与金门共通航169航次,运送旅客22524人次.其中,福州、厦门承运21航次,运送旅客1412人次;马祖、金门承运148航次,运送旅客21112人次.台湾方面大多是运送金门、马祖的旅客来大陆探亲、旅游、进香和从事经贸交流等各项活动,大陆方面运送的人员是赴金门、马祖探亲、演出和举办商品展销等.
  两岸间接贸易小额增长.据海关统计,2001年1~10月,两岸间接贸易总额2 61.45亿美元,同比增长4.6%;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40.58亿美元,同比减少2.6%,台湾对大陆出口220.87亿美元,同比增长6.1%.
  台商投资大陆大幅上升.据外经贸部统计,2001年1~10月,新批台资项目3 312项、合同台资金额53.22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23.9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6.97%、71.43%、37.3%.2001年台商投资大陆增长幅度成为1995年以来最大的一年,其中实际利用台资数扭转了1997年后连续出现负增长的态势.台商对大陆投资的新一波热潮在2000年已经启动的基础上,2001年正式掀起.台商投资项目日趋大型化,投资领域渐向金融、保险、医疗、电讯、航空等领域扩展.台资企业结构渐以知识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为龙头和主体.台湾上市、上柜公司40%多到大陆投资.
  年内,中国和中国台北先后加入世贸组织,又为台商扩大对大陆的贸易与投资、为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螳臂当车
  年内,与两岸民间各方面交流持续扩大强烈反差的是,两岸政治上的关系持续僵持.台湾当局和“台独”等分裂势力互为呼应,持续破坏两岸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拙劣表演.
  陈水扁顽固拒绝一个中国原则.面对上台以来各方要求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压力,陈水扁根据不同气候和场合,或玩弄文字,或坦露心迹,图谋分裂的本质始终如一.元旦讲话提出所谓“统合论”,表面文字有“统”有“合”,实际在未“统”、未“合”之前已暗将台湾自我定位为“不失主权”的“国家”;5月提出以所谓“民主、对等、和平”作为处理两岸关系的3原则,刻意强调“对等”,更公开声称台湾就是“主权独立国家”;5月21日在出访南美洲时提出“不对大陆挑衅”等所谓“新五不”,继“5·20”讲话的“旧五不”之后故伎重演,“坚决”不正面谈对一中原则“要作什么”;6月20日提出在“中华民国护照”上加注“台湾”字样,已是“势在必行”,为台“外交部”对此事的“研议”定了基调;8月曾对美国人称要依“中华民国宪法”的思维解决两岸问题,但随后又由“总统府”解释这并不表示要接受“宪法一中”,对“一中”两字可谓噤若寒蝉;11月3日发表新书《世纪首航》称“一中目前无解”,“两岸统合”是建立在“两国论”已经确立台湾主体性的基础上,道出了其拒绝一中原则与李登辉前后传承;11月为民进党助选站台,直接叫喊接受“九二共识”就是接受“一国两制”、就是“卖台”,公然为了选举以攻击“一国两制”妖言惑众;11月25日提出筹组所谓“国安联盟”4项共同意见,特别申明“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反对“一国两制”;一年中对与一中原则相关的“九二共识”始终不认;年末干脆称“找不到任何当年有关共识的材料”,进一步从“不认”走向“否认”;年底选举前后提出“三多三少”、“三不改变”,“陆委会”解释为仍从“元旦讲话”中的“统合论”开始,全年对一中原则的拒绝可谓首尾呼应.
  李登辉等人大肆进行分裂活动.将陈水扁视为政治传人的李登辉年内甚为忙碌.一是出访:4月、6月先后以“治病之旅”、“探亲之旅”访日、访美,到国际上公开传播“台独心声”.二是出书:5月、6月先后主持发行《执政告白》、《虎口下的总统》,系统宣扬“台独”理念,介绍如何建立“实质台独”的体制和法律过程.三是鼓励和建立分裂组织:6月、8月先后出席以“台独”分子为主体的“北社”和自己一手操盘的台湾团结联盟成立大会,叫嚷提倡台湾本土化“有助于国家认同的强化”;11月成立“李登辉之友会”,妄称“台湾人应勇敢站出来”并“找回台湾的主流声音”;12月成立“群策会”,妄称要“建构坚强的台湾主体意识”以“化解中共吞并台湾的野心”.四是制造分裂舆论:10月为台湾团结联盟助选,鼓吹“外来政权不消灭,台湾人不会幸福”;11月为“两国论”扬幡,称“入世”后两岸将是“国家对国家的关系”;12月为推动以“台湾为国家主体”的立法运动,鼓吹“制定台湾基本法”.
  与陈水扁搭档的吕秀莲自比“深宫怨妇”而不甘寂寞,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屡打出手:推动召开“世界台湾人大会”并到会致贺,盗用孙中山遗嘱鼓动“台独”分子“仍需努力”;筹组“世界和平、台湾发声”活动,鼓吹“台湾应只属于岛上居民”;叫嚷如台湾接受一中原则或“九二共识”,就是“落入北京的陷阱”;就“9·11”事件借题发挥,煽动台湾民众针对大陆“加强敌我意识”.此外,李登辉“两国论”的主要炮制者蔡英文以陈水扁当局“陆委会主委”身份,宣称“两国论是两岸关系互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入世”后两岸关系“面临本质变化”.人称“台独之母”的金美龄作为陈水扁当局的“国策顾问”,妄称“台湾有两国人”,“台湾人与中国人是对立的”.
  台湾当局多方面采取分裂措施.政治上,先后放话要进行“核四公投”、“国会改造公投”甚至“修宪”,几次行文要求军队营区拆除室内外所有有关“国家统一”的标语,公开庇护宣扬“台独”的《台湾论》作者及大放厥词的许文龙、金美龄等人,邀请达赖访台进行“两独合谋”,藉“新闻局”新换局徽废弃原徽中的中国版图图案,等等.军事上,提出“决战境外”和“瘫痪战”代替以往的“滩岸对决”和“消耗战”,向美国定购价值40多亿美元的进攻性先进武器(已到手武器超过10亿美元),以所谓“跨越台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假想敌”举行规模空前的三军作战演习,组成全球第一支“幻影”战机联队,在台开创“爱国者”导弹在美国境外试射的先例.文化上,借推行所谓“乡土教育”策划以闽南语为台湾“国语”,在高校设立台湾文学系并将中国文学系归为外国文学系,将台湾故宫博物馆馆藏的“国家文物”改称“中国文物”,在新出英文版《中华民国年鉴》中进行隐含“台独”之意的修改,出版《从“戒严”到“解严”》一书谋将民进党的历史定位为台湾历史.经济上,在不得不对“戒急用忍”松绑的同时,又设置“总量管控”机制,在开放“小三通”后又反对“立法院”将“小三通向大三通扩展”的方案,台湾“入世”后竟扬言等于拿到了“重返联合国”的“入场券”.对外关系上,耗费巨资大搞所谓“全民外交”、“元首外交”、“夫人外交”,变更人事推动“外交民进党化”、“外交台独化”,游说美、日在过境问题上寻求突破,鼓吹与美、日建立军事同盟,筹划将所谓“中华民国”护照英译“国名”加注“台湾”字样、将台驻外机构的冠名由“台北”改为“台湾”、将台“中国国际法学会”的英文年报名称由Chinese改为Chinese( Taiwan).两岸交流方面,虽被迫开放大陆记者赴台驻点采访,但仍在申请的资格和手续、采访的范围和内容等方面层层设障,虽被迫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又层层分类、层层设卡.两岸商谈方面,三番五次标榜希望恢复对话,对作为对话基础的“九二共识”却矢口否认,“汪辜会谈”8周年时还特意强调用所谓“九二精神”处理“一中”问题,两岸“入世”后又宣称要在“WTO架构”这一国际场合协商两岸“三通”等事宜.
  主流民意
  台湾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反对“台独”、要求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
  针对陈水扁和台湾当局的种种分裂行径,台湾各界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多次数万人规模的集会游行等进行谴责.许多有识之士和民众纷纷指出:拒认一中原则、拒认“九二共识”、甚至拒认自己是中国人,实为倒行逆施、“数典忘祖”;提出“统合论”是为暗行“两国论”;强推“本土教育”是为暗行“文化台独”;向美大量军购即谋“以武拒统”;“出国”大拼“外交”,即谋“挟洋自重”;以“总量管控”取代“戒急用忍”,可谓“换汤不换药”;以“小三通”搪塞“大三通”,“大路不走走小路”乃“别有所图”;以“分类、设卡”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实际“开而不放、松而再绑”,可谓“杯弓蛇影”、“开倒车”,等等.
  与此同时,台湾各界通过撰文、演讲、开会、上万言书等,明确要求台湾当局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重开两岸商谈,实现全面“三通”,完全废除“戒急用忍”,真正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等等.经过年底选举后,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反对“台独”、要求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仍然是台湾的主流民意.这种主流民意无可置疑地会制约台湾当局的分裂行径,推动两岸交流不断深化.
  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可动摇,两岸关系的发展不可逆转,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必修3第一单元
下一页:第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