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复明组织领袖是谁

问题描述:

反清复明组织领袖是谁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该会以异姓结盟,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尊化名为「万云龙」的郑成功为龙头大哥,从事反清复明的行动.就是后来的天地会
陈永华(陈近南)——台湾教育的倡导者,字复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父名陈鼎.陈永华明朝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1644年中进士.甲申之变后回乡躬耕,永历二年(1648),郑成功攻克同安,授陈鼎为教谕.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十五六岁,为博士弟子员.清军人城后,陈永华出逃.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于是延揽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陈永华,郑成功与他谈论时事,后并且高兴地说:“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后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但据考证,陈永华此人平时不善言谈,只有在部分政见等政治方面的谈论才能发挥.
陈永华建设台湾,以「足民食」为起点.他亲往各地,教军屯田,储备粮食;教民煮糖晒盐,以利民生;教匠烧砖,改善民居.同时划定行政区域,励行里甲互保,使民众安居乐业.衣食俱足后,又兴建台湾首座孔庙,奖励教化.同时规划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来培育、拔擢人才.
郑成功以台湾数十万军民为根本,在陈永华一干人等的策划下,郑成功在台湾开始和日本、暹罗、安南各地通商;开通闽、浙、粤等地的通商管道.陈永华死后,葬在今台南县柳营乡,后来清朝把他的骸骨迁葬回泉州,现存的仅是空冢.此外,民众为感念他的德泽,还设庙祭拜,就是今日府前路上的「永华宫」
永历十二年(1658),郑成功与诸将讨论北征之事,很多人都认为不行,只有陈永华力排众议,认为可行.郑成功很高兴,于是派他留守厦门,并辅佐世子郑经.郑成功对郑经说:“陈先生是当今名士,我留下他辅佐你,你应当以老师之礼待他.”1662年,郑成功攻克台湾,授予咨议参军.1662年5月,郑成功病死台湾,其子郑经继位.郑经很是倚重他,军国大事必询问他.永历十八年(1664),金门、厦门丢失,陈永华随郑经回到台湾.第二年,晋升勇卫,并加监军御史之职.陈永华亲自考察台湾南北各社,弄清开垦情况,回来后颁布屯田制度,进行屯田垦殖.土地刚开垦时就一年三熟,不仅戍守之兵,而且当地居民都可以丰衣足食.在农闲时候又进行军事操练,所以人人都有勇知方,先公而后私.
1665年陈永华向郑经提出“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但郑经认为:“荒服新创,不但地方局促,而且人民稀少,姑暂待之将来.”陈永华引经据典,力陈教育之重要.他认为,台湾沃野千里,远滨海外,民风纯朴,若能举贤才以助理,经过一段时间教养生息,便能赶上中原地区.应当择地建立圣庙,设学校“以收人才,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郑经被说服,同意设立学校,发展台湾文教事业,并授命陈永华负责有关事宜.
陈永华创建一套自上而下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全台设立“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各府、州、县设立“府学”、“州学”、“县学”.还要求高山族同胞居住区的各社设立“小学”,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学受教育.为了减轻高山族同胞的负担,鼓励他们送子入学,特地规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乡塾读书者,蠲其徭役”.把教育与选拔人才相结合,推行大陆的科举制度.规定台湾儿童必须“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州试有名送府,府试有名送院,院试取中,准充入太学,仍按月月课.三年取中试者,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于是,台湾人民“自是始奋学”.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施行,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陈永华在承天府宁南坊择地建造圣庙学院.1666年春正月,圣庙建成,旁建明伦堂.三月,又建学院,陈永华亲任主持,聘请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学校初建,急需大量的教育人才.陈永华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延聘大陆知识分子渡台,“以教秀士”.另一方面,当时迁居台湾的明代遗臣“多属鸿博之士”,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协助传播中原文化.
1674年,陈永华任东宁总制使.这时三藩叛乱,受耿精忠约,郑经率师伐清.郑经子郑克臧监国,陈永华于是协助女婿郑克臧总管台湾政务,遂遭冯锡范、刘国轩嫉恨排挤.1680年3月,陈永华自请解除兵权,因忧悒成疾,当年在台湾病逝.郑经亲临吊丧,谥文正.清翰林学士李光地听说陈永华病逝,向皇帝上疏祝贺说:“台湾长久以来没有被收复,主要是由于陈永华经营有方.今上天讨厌战乱,让他殒命,从此台湾的收复将指日可待.”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bfds
下一页:知道的请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