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文明史的一些题

问题描述:

关于世界文明史的一些题
1.举例说明基督教对欧洲、社会生活和哲学的影响
2.欧洲文艺复兴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简述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和政治学方面的成就
3.试述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4.简单介绍汉莫拉比法典的基本情况并简述其基本内容
5.简单介绍《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并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其价值的认识
6.简述罗马法的发展历史
如果好,给加分.THANK~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2-0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在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全力承担了挽救与传播古典文化的历史重任,并且为正在萌生的新文明提供了模式和方向.
  从中世纪早期欧洲文化形态来看,军事上强大的日尔曼人虽能破坏一个新世界,但因其文明进程上的落后无力创造一个新世界.而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基督教既能扬弃古希腊罗马文化,又能创立一种承前启后的新文化,于是新的统治者在征服西罗马的同时也迅速实现了对基督教的皈依.这在客观上为基督教保存和传播古典文化提供了方便.基督教在构建其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引入了古典学术,并使古典学术在基督教神学的光环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际幸免于难.
  在那文化荒芜的时代,教士成为惟一有文化的人.为了宗教事务的需要,修道士们做了许多搜集、保存、抄写书籍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修道院逐步建立起藏书室或图书馆,主要是宗教典籍、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及其注疏本、圣者的传记、教堂礼拜用书、拉丁文教科书和文法书,以及为数不多的一些拉丁文古典著作和希腊文著作的译本.修道院设有专门的抄写室,将抄书作为修士的日常任务.修道院的修道士也从事一些编著活动.如中世纪前期的史学与历史文献学也是从修道院产生的.修道院还兴办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教师由修士担任.在中世纪初期,修道院是主要的文化中心,它通过保存希腊、罗马的部分高度文化,如毕达哥拉斯派在数学研究上的一些论著以及希波克拉提斯、尤多克索斯、欧几里德、门内马斯、阿基米德、厄拉托塞、阿波罗尼斯、海伦和丢番图等人的著作,以及罗马时代伽图、瓦鲁科琉麦拉和帕累狄阿斯等人的农业著作等等,使日耳曼人开阔了视野,接受了新思想.对此道森在《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中指出:“只是通过教会,特别是通过修道僧,古典文化的传统和古典作家的著述即所谓‘拉丁古典作品’才得以保存下来.”可见,基督教会不仅保存了古典文明的种子,并且为正在萌生的新文明提供了模式和方向.
  其次,基督教客观上促进了西方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并使政治分散的西方以基督教为纽带融合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
  早在罗马帝国凭借武力征服了古代众多民族之后,帝国统治者便意识到迫切需要一种世界宗教来调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为此,当权者曾修建万神庙来供奉本族及其帝国范围内其他民族的神祗,然而随着这些古代民族在罗马帝国中的衰落,其民族宗教也一同消亡,由此证明了世界宗教不可能靠皇帝的敕令创造出来.与此同时,基督教作为新的世界宗教却在融合东方与西方神学、哲学和宗教传统的过程中悄然兴起,马克思分析说:“基督教没有造成隔绝的仪式,甚至没有古代世界的祭祀和巡礼.它这样否定一切民族宗教及其共有仪式,毫无差别地对待一切民族,它本身就成了第一个可行的世界宗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 334~335页).在基督教历史的最初三百年里,教会有时受到了酷烈的迫害,但罗马皇帝对基督教的镇压不够及时,而且时断时续,也未能覆盖所有的地区.大迫害造就了一大批殉教烈士,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扩大了基督教的影响,也促使逆境之中的教徒们更努力地传教,结果反而增强了教会的地位.此外,基督教主张忍辱负重、与当权者合作,这些思想的政治意义和实际作用逐渐为罗马帝国统治者所认识和看重.随着基督教信徒的日益增多及其在帝国全境、尤其在王公贵族和罗马军队中影响的迅速扩大,帝国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生了巨变.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布著名的“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到4世纪末叶,基督教已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其他宗教被宣布为非法的信仰.
  君士坦丁在扶植基督教的同时,对教会严加控制,使它转而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教会的教义、宗教活动、人事、经济都必须听命于皇帝.同时,由于大批富人涌入教会,基督教发生蜕变,使得原始基督教对罗马帝国的不满情绪和反抗精神日渐淡漠,而那些固有的消极因素则得到了强调.基督教渐渐成为帝国统治者手中的工具,教阶制的建立实际上是罗马帝国世俗官僚体制在教会中的反映,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的诞生,足以说明基督教为罗马帝国辩护所作的努力.尽管基督教和罗马权贵最终未能挽救帝国的衰亡,但是它以一种新的世界宗教的形式取代或同化了古代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及宗教信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为中世纪社会提供了生活的模式和思维的方法.其中奥古斯丁作为古代地中海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述和理论体系虽然仍折射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余辉,但在整体上已顺利完成了西方古代文化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消融和扬弃,从而使基督教文化体系得以基本定型,后来并通过宗教改革家路德和加尔文影响到西方近代史的开端.
  当日耳曼人的铁骑横扫西罗马帝国大地,大部分罗马知识分子或随帝国官僚机构一起被消灭,或因惧怕日耳曼征服者而隐匿乡村.然而新当权的日耳曼统治者文化素质十分低下,有的国王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甚至查理大帝宫廷中的显贵绝大多数都是文盲,这样,那些熟悉罗马语言、拉丁文化和地方法律并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基督教会僧侣便成为当时惟一有知识的阶层,成了“古代拉丁文化——语言、文学、科学和艺术——的主要继承者”.当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西派教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很快承认了日耳曼人所建立的国家,并开始向那些地方派遣传教士进行传教活动.“随着基督教在这些日耳曼王国中的传播,那些尚处于氏族社会形态的日耳曼人,一方面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继承并发展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在基督教中获得了拉丁文化的各项成果,其中包括语言、文学、科学、哲学、建筑、音乐、绘画、教会的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毛丽娅:《天堂地狱:基督教文明》,第278页).基督教的传教士们尽管是出于宗教目的,但他们的传教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可以说西派教会在西方乃至北欧地区的传教过程,也是普及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过程.
  随着日耳曼人王国纷纷皈依罗马基督教,不仅减少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的敌对情绪,而且促进了民族间的彼此融合,表现为生活习俗和道德观念的相互渗透,以及两个民族人民之间的通婚,还有语言的融合.当时拉丁语是传教的官方语言,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法兰克人开始使用高卢式的拉丁语(以后演变为法语);在意大利,拉丁语在伦巴德人和哥特人的影响下,形成了各种意大利方言;而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拉丁语正在融合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透过这种“融合 ”,不难看出,这一地区的文化,在民族的相互交融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会在传教、讲道的活动中,还把《圣经》译为各国文字,采用方言说教,从而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来往和文化交流.
  正是基督教在日耳曼人王国中的传播,基督教传教士们的教化,使众多落后的日耳曼部落由氏族社会直接转入了中世纪文明的轨道,这些原始图腾的崇拜者在短短的一两个世纪内便成了虔诚的基督徒,从而推动了西方历史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从这时起,西方通过一个共同的信仰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治组织真空的教会组织而连成了一体.只有当西方的不同民族被融合进基督教世界的精神团体中时,他们才获得了一种共同的文化.最重要的是,也正是这一点把西方的发展与世界其他的文明区别开来了.
  第三,基督教在客观上促进了早期西方文化的复兴,并为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世纪早期西方文化的复兴,与罗马教会的传教活动以及修道院制度在西方的发展分不开.西方中世纪早期文化首先在不列颠爱尔兰的修道院取得了繁荣,接着是盎格鲁·撒克逊的英格兰,诺森布里亚在7世纪末一度成为学术中心.在西方大陆,文化复兴找到了查理大帝这位保护人.深受基督教影响的查理大帝出于政治目的,在他执政期间,利用各地教士,把被墨洛朝君主们所舍弃的古代文化知识传统重新连接起来.教会搜集、抄写古代希腊、罗马作品,一些修道院和教堂还设立了手抄图书馆,他四处罗致学者,通过他们创办法兰克宫廷学院,收徒授课,翻译整理古希腊、罗马文献,从事哲学文学研究,并努力促进王朝宫殿及教堂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的发展,在查理大帝的赞助和奖掖下,很快兴起了中世纪学术研究的风气,形成了中世纪哲学与文化更新的趋势,史称“加洛林文化复兴”.这标志着古代地中海文化已通过基督教成功地移植到了西方大陆,并为日后新的复兴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道森在《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中评价说,加洛林王朝时期的成就,“是一次真正的文艺复兴,是作为有意识的整体的西方文化的起点”.至公元10世纪,热尔贝主教保存并巩固了查理曼时代的学术基础,同时引进了东方世界的科学和思想方法,有学者称这一事件为“鄂图文化复兴”.
  随后的12世纪文化复兴是继9世纪加洛林文化复兴之后西欧文化发展的又一次高潮,它直接促成了13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鼎盛及其思想文化运动的全面展开.这一时期的文化复兴首先表现为文化教育的复兴与繁荣.12世纪前后在欧洲各地出现了众多的大学,这些由基督教修道院学校和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的综合性大学虽然形成了基督教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其相对独立的地位却也孕育了中世纪人文主义思潮,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出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其次,12世纪文化复兴的另一大特点是基督教哲学体系中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11世纪以来形成的经院哲学,由于未能从希腊哲学中直接吸收丰富的材料,其内容尚显单薄.随着12~13世纪翻译运动的兴起,亚里士多德主义经由阿拉伯世界传入西方,而同时期城市大学的兴起,恰好又为学术的研究提供了场所或条件,经院哲学终于获得了蓬勃发展.英国学者索尔兹伯里的约翰撰有《论政治家》和《论逻辑之重要性》,这两部书是12世纪文化复兴在哲学方面的代表作,它们体现出当时较为进步的社会政治思想与哲学伦理思想的有机结合.这位主教还在中世纪率先提出了社会生活中个人精神自由的问题.在此,人的本性与社会存在应如何达到统一和协调的问题,遂构成其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人生目标乃追求“至善”,个人精神自由应与此吻合;而社会法律亦服务于此,它维系着社会公义之存在,对人们偏离或违背其正确目标的行为加以警告和惩罚.这里,人性与法律都体现出理性的原则,所以他提出个人精神自由与社会法律及公义在理性基础上统一起来的主张,倡导现实生活中政治和哲学,个人意志与伦理规范的有机结合.这种思想追求对中世纪个人灵修实践和社会改革活动都有过直接影响,并作为一种精神遗产而被 14~15世纪更为普遍、更为深刻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继承和发扬.
  第四,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逐渐渗透到西方哲学、法学、教育、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绘画和雕塑等等)以及科学等各个领域.
  2.欧洲文艺复兴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简述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和政治学方面的成就
  文学
  各地的作家都开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语进行文学创作,带动了大众文学,替各种语言注入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散文、民谣和戏剧等.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出现了“文学三杰”.但丁一生写下了许多学术著作和诗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鼻祖,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彼特拉克主要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诗诗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国,文艺复兴运动明显地形成两派,一是以“七星诗社”为代表的贵族派,二是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诗社”以龙沙和杜贝莱为代表,在语言和诗歌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最早提出统一民族语言的主张,促进了法国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然而,他们排斥民间诗歌,只为少数贵族服务.拉伯雷是继薄伽丘之后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是法国文艺复兴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时间创作的《巨人传》是一部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欧洲文学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英国,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和莎士比亚.托马斯·莫尔是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亚是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同荷马、但丁、歌德一起,被誉为欧洲划时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丰富精炼,人物个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西班牙,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塞万提斯和维加.塞万提斯是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其中以长篇讽刺小说《堂吉诃德》最著名,它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维加是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 他是世界上罕见的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两千多个剧本,留传至今的有600多个,有宗教剧、历史剧、神话剧、袍剑剧、牧歌剧等多种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最杰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音乐作品主要在西元1400年到1600年产生.这个时期的结束比开始有更为明确的定义,不像其他的艺术类别.在15世纪初的音乐表现上没有明显变革,因此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是逐渐变化的.
  可以确定的是,早期文艺复兴音乐作品主要是对第三间隔的依靠作为和音.从12世纪开始的复调音乐在整个14世纪变得更为细致而不依靠声音的表述.15世纪初的音乐趋向简单,声音致力于平滑.
  到15世纪末,复调宗教音乐又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和当时发展极致的绘画有所关连;接下来到16世纪早期,音乐又开始简单化了.
  在16世纪晚期的音乐,尤其是小曲,趋向于更加复杂和半音音阶的趋奉.此时在佛罗伦斯,音乐家也开始转向古典流派,他们试图通过挽诗的形式恢复古希腊的梦幻化的音乐形式.
  文艺复兴的作品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歌颂了人体的美,主张人体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应用到建筑上,一系列的虽然仍然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绘画、雕塑,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场景,将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义者开始用研究古典文学的方法研究圣经,将圣经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因此在历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
  3.试述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对美国的独立战争给与了思想上的指导.由于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而且独立战争发生在18世纪后期,正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高峰时期,所以民主和人权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并且加以实践.美国独立后,更是按照孟德斯鸠所说的三权分立思想来将国家的实权分给3个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政府机构.这是美国将启蒙运动加以实践的最好例子,而且他们所建立的分权制度被历史证明是一种有效防止专政的机制.
  启蒙思想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是:
  1)政治上,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拿破仑战争早期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2)经济上,法国在18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发展.
  3)思想上,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高潮,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性质上: 法国大革命: 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它“是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至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完全胜利的首次起义”; 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 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场严重内乱. 目的: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
  4.简单介绍汉莫拉比法典的基本情况并简述其基本内容
  基本情况:《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全面的反应了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经济、政治、阶级的各种状况和关系,是研究巴比伦王国历史最为珍贵的史料.
  基本内容:《法典》分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前言和结语宣扬他的权力来自神授,赞颂他统一两河流域的文治武功,是当之无愧的"宇宙四方之王",制订法典是为了"在世界上发扬正义",同时对破坏法典的人进行了神的诅咒.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权力总和的抽象,它通过君主专制和神权政治相结合而变成实际的统治权力.这种权力的最大特点是"法有贵贱"、"刑有等差."汉谟拉比法典虽是奴隶主阶级的法律,但在距今三千多年前能够有这样一部或多或少体现法制精神的法典应该算是人类的骄傲.
  5.简单介绍《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并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其价值的认识
  主要内容: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荷马史诗被称为欧洲文学的始祖,是西方古代文艺技巧高度发展的结晶.三千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这两部史诗,单就研究结果印成的书,就可以自成一个小图书馆.荷马史诗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故事.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就有许多歌颂战争英雄的短歌流传,这些短歌的流传过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这次战争英雄人物的神话色彩.经过荷马的整理,至公元前8世纪和7世纪,逐渐定型成为一部宏大的战争传说,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到公元前3世纪和2世纪,又经亚里山大里亚学者编订,各部为24卷.这部书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世纪,掺杂了各个时代的历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腊人的全民性创作.
  这两部史诗既是古希腊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伊利亚特》大约写于公元前9世纪,但是史诗的故事则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相当于我国的商朝).当时希腊联军和特洛伊发动了持续10年的战争,《伊利亚特》主要叙述战争中传奇式的情节,着重描绘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伟大形象.
  6.简述罗马法的发展历史
  ①共和国早期,平民不断与贵族斗争,争取自己的权利.但是,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②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颁布于前449年.属于公民法.)
  ③公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专门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境内公民的法律.)
  ④万民法(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⑤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标志这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函数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