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献身科学的故事

问题描述:

爱因斯坦献身科学的故事
爱因斯坦有没有什么献身科学的故事啊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1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了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了自己在做什么.这么一分神,使他猛地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摔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马上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爱因斯坦是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有一次,天下着毛毛雨,爱因斯坦头戴宽边帽,在桥上来回踱步,时而停下来思考,时而提笔在卡片上写着什么.凑巧,他的一位朋友坐着马车过来,探出头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呢?”“噢,我是应约在等一个学生.”朋友下了车又问:“瞧,衣服都湿了,一定等了好长时间,不可惜您的时间?”这时,爱因斯坦举起手中的卡片一晃说:“不,不!我非常有益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得到一个出色的想法呢!”
爱因斯坦的生活十分俭朴,穿戴也很普通.他未成名时,经常穿着一件旧大衣,步行在纽约繁华的大街上.一次,有位朋友碰见他,看他穿的大衣破旧极了,就劝他添件新的.他笑着说:“没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数年后,他已成了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工作、待客仍穿那件旧大衣.凑巧,他又和那位朋友相遇.朋友再三劝他换件新大衣,否则实在不相称了.爱因斯坦双手一摊,又笑了:“没关系,反正这里的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1911年的一天,在著名的布拉格大学校园里的一片草地上,一群大学生围坐在一位年轻学者的身旁,正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请您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叫相对论?”一位学生微笑着向青年学者发问.年轻学者环视一下周围的男女学生,微笑着答道:“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只过了1分钟;而你若在一个火炉旁边坐着,即使只坐1分钟,也会感觉到已过了两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便大笑起来.
这位年轻学者,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震动了物理学界.德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向布拉格大学推荐爱因斯坦时说:“要对爱因斯坦理论作出中肯评价的话,那么可以把他比作20世纪的哥白尼.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评价.”
1911年,爱因斯坦被布拉格大学聘为教授.1913年,他重新回到德国,任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正式院士.不到4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这段岁月里,爱因斯坦闭门不出,深入自己的科学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狭义相对论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它只解释了等速直线运动,而不能解释加速运动和万有引力的问题.因此,爱因斯坦又花了整整十年时间,于1915年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1955年4月,爱因斯坦在普林斯敦病逝.他那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充满光芒的相对论学说,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量子论的进一步发展 爱因斯坦的一项开创性贡献是发展了量子论.量子论是普朗克于1900年为解决黑体辐射谱而提出的一个假说.他认为物体发出辐射时所放出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量子化的.然而,大多数人,包括普朗克本人在内,都不敢把能量不连续概念再向前推进一步,甚至一再企图把这一概念纳入经典物理学体系.爱因斯坦预感到量子论带来的不是小的修正,而是整个物理学的根本变革.1905年他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探讨》一文中,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扩充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即统计的平均现象),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即涨落现象),光表现为粒子(见量子光学).这是历史上首次揭 示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 ,即波粒二象性.以后的物理学发展表明:波粒二象性是整个微观世界的最基本的特征.根据光量子概念,他圆满地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的经验规律 ,为此获 得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6 年他又把量子概念扩展到物体内部的振动上去,基本上说明了低温下固体比热容同温度间的关系.1916年他继续发展量子论,从N.玻尔的量子跃迁概念导出黑体辐射谱 .在这项研究中他把统计物理概念和量子论结合起来,提出自发发射及受激发射等概念 .从量子论的基础直到受激发射概念,对天体物理学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受激发射概念,为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激光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分子运动论 爱因斯坦在《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一文中,以原子论解释布朗运动.这种运动是一些极小的微粒悬浮在液体中的不规则运动,首先被R.布朗发现.3年后 ,法国物理学家J.B.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解决了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使原子假说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相对论 作为爱因斯坦终生事业的标志是他的相对论 .他在1905年发表的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19世纪末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新的实验结果冲击着伽利略、I.牛顿以来建立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以H.A.洛伦兹为代表的老一代理论物理学家力图在原有的理论框架上解决旧理论与新事物之间的矛盾.爱因斯坦则认为出路在于对整个理论基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他根据惯性参考系的相对性和光速的不变性这两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括,改造了经典物理学中的时间、空间及运动等基本概念,否定了绝对静止空间的存在 ,否定了同时概念的绝对性.在这一体系中,运动的尺子要缩短,运动的时钟要变慢.狭义相对论最出色的成就之一是揭示了能量和质量之间的联系,质量(m)和能量(E)的相当性:E=mc2,是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由此可以解释放射性元素(如镭)所以能放出大量能量的原因.质能相当性是原子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满意地解释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的疑难问题.狭义相对论已成为后来解释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的一种基本的理论工具.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即惯性质量同引力质量相等)的实验事实,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引力场同参照系的相当的加速度在物理上完全等价.”并且由此推论:在引力场中 ,时钟要走快,光波波长要变化,光线要弯曲.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15年建立了本质上与牛顿引力理论完全不同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根据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推算出水星近日点反常进动,同观测结果完全一致,解决了60多年来天文学一大难题.同时,他推断由遥远的恒星所发的光,在经过太阳附近会弯曲 ( 见光线引力偏折 ) .这一预言于1919 年由A.S.爱丁通过日蚀的观测而得到证实 .1916 年 ,他预言引力波的存在.后人通过对1974年发现的射电脉冲双星PSR1913+16的周期性变化进行了四年的连续观测 ,1979年宣布间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对广义相对论又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广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试图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就是说要寻求一种统一场理论,用场的概念来解释物质结构和量子现象 .由于这是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他工作了25年之久,至逝世前仍未完成.70年代和80年代一系列实验有力地支持电弱统一理论,统一场论的思想以新的形式又开始活跃起来.
社会进步事业 爱因斯坦在科学思想上的贡献 ,历史上只有N.哥白尼、I.牛顿和C.R.达尔文可以与之媲美.可是爱因斯坦并不把自己的注意力限于自然科学领域,以极大的热忱关心社会,关心政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1933年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受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 ,未遭毒手.1939年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的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抢先.于是罗斯福决心制造原子弹,于1945年在新墨西哥州试验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爱因斯坦对当时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寄予深切同情.九一八事变后,他一再向各国呼吁,用联合的经济抵制的办法制止日本对华军事侵略.1936年沈钧儒等“七君子”因主张抗日被捕,他热情参与了正义的营救和声援.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