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后悔的故事至少三个

问题描述:

名人后悔的故事至少三个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2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
1973年10月,江青来见主席,提出要一笔钱,江青走后,主席对我说:“她看我不行了,为自己准备后路.”然后主席流着泪,从自己过去的稿费中批了三万元钱,让我去办.我把钱给江青送去.她看到钱马上对我说:“小张,这些钱对我来说是不够的.我跟你不一样,将来我是准备杀头、坐牢的,这个我不怕.也可能不死不活的养着,这个难些.”这笔钱主席批给江青已有三年.在这三年里江青变化无常,经常借着钱的事来干扰主席,一会说“让小张替我保管存单.”
一会又“不要小张管,要远新管.”过些天又让我管,来来去去,江青无数次的打扰主席,直到毛主席去世前两天她还在闹,江青说:“我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这些钱我不要了.你指主席要是一定要给我,那就让小张代管.”……
关于这些钱,张玉凤处还存有江青亲笔写的一张条子:
玉凤同志:
那笔钱能否取出八千元?因为如从1968年算起,我应归还八千元,从1969年算起我应归还七千元.当然,可以不归还,不过还了心安理得.这七八千元,主要用于照相,购置灯光装置,灯光我送给新华社了,没有算钱.是党和国家财产,不应算钱,不能慷国家之慷慨.如不取,请在主席暇时,报主席,再请主席给八千元钱.
江青
1975.1.7
江青写的那条子,一手“毛体字”,可是那行文之嗦、琐碎,跟她平时的讲话、报告一个模样.
向来办事不后悔的毛泽东,却对于自己与江青结合感到后悔.然而,他又无可奈何.毛泽东曾对卫士长李银桥以及汪东兴透露自己心中的烦闷:
他曾经对他的卫士长李银桥说过,我办事从来不后悔.事实上,他在很多事情上是后悔的.他承认过,他同江青结婚是过于草率了,江青没大过错,不好离婚,而且按照他的身份,这样做影响也不好,只得凑合着过.这是婚姻上的后悔.而他最大的后悔是看错了一批人,用错了一批人.
汪东兴曾经介绍过毛泽东晚年的一些情形,在1971年林彪出了事,毛泽东异常痛苦,他说:“是我瞎了眼.”他的身体明显地衰老了下来.以后对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他都很失望,说,我看错了一批人.在延安时,毛泽东说过,我们党内有五十个真正懂得马列主义的人就行了.王洪文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是经过毛泽东点头的,但这个人并不真懂马列主义,甚至连马列主义的皮毛都不懂,毛泽东对于自己把他选作接班人,是很后悔的.
(2)
孔子“以礼治天下”的思想,不但得不到君主大臣们的认同,也被当时很多的百姓所不齿.特别是道家掌门老聃,曾多次批评孔子的思想和行为,甚至认为孔子是个不可教育之人.弘扬道家思想的《庄子》,就多次把孔子作为反面典型加以嘲弄和批判.其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孔子企图劝说盗跖弃恶从善的故事,比较全面和深刻地揭批了孔子假仁假义的一面,令人深思.孔子对自己的这次行为,也感到非常地后悔.
故事说孔子有一个朋友叫柳下季,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盗跖集聚了九千余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孔子对柳下季未曾教育好自己的兄弟,任其祸害国家和百姓十分不满.并主动要求亲自去劝说盗跖,企图说服他弃恶从善.如果单从这个出发点来讲,孔子能够冒着受辱甚至丧命的危险去规劝一个作恶多端的盗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应该说他确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人.
(3)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可以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