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运用古代诗句或名人的文段

问题描述:

需要运用古代诗句或名人的文段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2-1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我喜欢诗,喜欢那凝练的句子,喜欢那如诗情画意的意境,喜欢诗中深奥的哲理,更喜欢诗中那特有的灵气-------
  诗,绮美,瑰丽;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金清石怨,吟风花雪月;天下只应我爱,世上惟有君知------
  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迷人壮景,也有“秋日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孤寂;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不屈不挠,也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相思忧郁;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慨,也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狂;更有------
  在这里,你可以翱翔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在遨游后,你便成了富翁,知识与精神的大富翁-------
  于是,我常独坐斗室角窗之旁,在孤灯的守候中把自己溶入那千年前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品云卷云舒,或静坐于烟波湖畔看水天相接处渔舟唱晚;抑或在如豆灯光下读情爱绵绵,伤感于那幽幽古筝-------
  其实,读诗或如茶之愈品愈香,抑或如酒之愈酿愈醇,也是一种享受.读久了,便能读出些滋味来------
  醒时读,似深山上的泉水,清澈而又甘恬,醉时读,如雾霭中的大山,迷离而又难辨.忧郁时读到开心,迷惘时读到友爱,彷徨时读到真诚,悲伤时读到欢乐,失意时读到自强.在这里,不仅读到了甜美与欢乐,也读到了悲伤与苦涩-------
  在细细的品读时,你会忘记痛苦,忘记寂寞,忘记失败,忘记过去,忘记一切.全身心地投入诗中,欣赏诗,拥抱诗,感受诗的节拍,诗的韵味.在经受诗中喜怒悲乐融化之后,又被悲欢离合重新铸造.
  于是,你不再是你,拭净了污垢的心灵;你还是原来的你,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
  众里寻他千百度,走遍了千山万水,经历了百转千回,才知道我的最爱原来是你——诗-------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果不虚传,飘摇之间便来到了姑苏.
  片断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不错的,随着清澈的水儿,顺着这一叶扁舟,慢斯漂流,便来到了这亭水相映的苏州.河道两旁的人家还在酣睡之中,不是吗?河上浮起一层微微的薄雾,也为这清晨抹上一丝神秘.沉睡的江南,便只是擦肩,也算是倾国倾城了……
  不知何处吹竹笛,一河薄雾尽消散.那轻捷快活的竹笛曲,不正是《姑苏行》?可爱《姑苏行》,正是点头会意,说进心坎里了.
  然后,江南渐渐苏醒.不畏薄雾遮望眼,谁言登高才能望远?苏州正是“站的高,望的远”的典范了.苏州地处华南,地势平低,显然是不如青藏之“站得高”了,而苏州的智慧却是胜人一筹.也是,一年四季被雨滋润心田,又怎能不“开窍”?苏州正是土地肥沃,流水人家的乡居胜地,自也是墨香四溢.苏州的才子,便是名满天下了.如今,更是更上一层楼了.且不论白日里书香四溢,暂是秉烛夜游,便益闻书墨之香.
  若欲参览园林,那便更是来对了地方.顺着心情觅一条小道,且不论东西,随走便是,转眼亭台楼阁便现于眼帘了.未入门,便可见一幅幅的对联,加之那空窗木门,便是古色古香,应接不暇了.
  片断二
  扬州便只能是烟花三月而下,而苏州则是四季无穷.
  春天,玉兰飘香;夏日,荷叶接天无穷;秋天,菊黄遍天存香;东日,寒梅独自凌风.千万别对苏州的美而有些眼花缭乱,也千万别对四季的花开感到不可思议.如今,花的品种也远远不止如此,加之苏州人的勤奋聪慧,各类花开也相继出炉,便也足以让你叹为观止,眼花缭乱了.哎!洛阳只是牡丹,而苏州则是万花遍地,新花无穷啊!
  不必走进那园林胜地,便随处可寻得花影.赤橙黄绿青蓝紫,皆可寻得.如此说来,苏州岂不成了彩虹之乡?细细想来,也是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并称必有一定道理,只是苏州却更是五光十色,难觅难寻啊!这也更是对了,枕水而思,却是窗外这不绝的身音,不正是这彩虹的预兆?
  片断三
  谁说鲜花总会有落时?苏州这朵奇葩,不正是千万年的盛开在历史的长卷上了吗?
  那幽深的小巷,不是载着历史的痕迹胜利归来了吗?小巷里,那青春的石板上刻下的岁月,便是谁也无法一语道破,那蜿蜒曲折的青石径,直通向了时空,那湿漉漉的石板,沾满了软软的青苔,吮吸着江南的小雨,便显得格外鲜嫩,它们密密地裹着,宛如沁入了坚硬的青石板,而这又怎么是它们可以侵入的世界啊!
  若是惆怅了,便行走一下小巷,独自徜徉,拾回一种失去的宁静与超远;梦回一种逝去的淡泊与明白;独自思索,想让那柔柔的雨落下,然后淋湿……
  头顶的天,是蓝的,小巷的幽静也是蓝的.正是这蓝才让人淡泊,才能息心修轮.小巷的气息,总透着清新的过去与淡淡的茶香、木香.总是漫着那奇妙的静,让你会舍不得地选择悄然离开——因为你不忍打破这静、这和谐……
  苏州的美静静的,随苏州的水流去更远……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生物 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