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外的名人轶事~要好玩的啊!

问题描述:

求中外的名人轶事~
要好玩的啊!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叶永蓁曾问鲁迅,为什么阿Q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要取个外国名字呢.鲁迅幽默地说:“阿Q光头,脑后留一条小辫子,这个Q字不正是他的滑稽形象吗?”
2.吴虞读了《狂人日记》后说:“我觉得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并指出:“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3.钱钟书《围城》出版后,一位英国女士来电约见,他婉言谢绝无效,便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4.王寿昌精通法语,与林纾合译《茶花女》.译至书中感人处,两人面对面大哭,由此引起人们主注意.该书初版万册,一销而空.
5.戴望舒代表作《雨巷》为叶圣陶赏识,始发表于《小说月报》.叶称赞其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由此戴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6. 《骆驼祥子》是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职作为职业作家的第一部作品,他说:“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
7.辜鸿铭对外国银行无好感,他说:“银行家是晴天把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人.”这话成了讽刺名言,被收进《英国谚语》.
8.唐人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华罗庚写诗质疑:“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但也有学者说:“北塞早雪尚有雁,雪光映天雁可见.”
9.琼瑶原名陈喆,笔名取自《诗》:“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10.竺可桢研究物候学,曾引用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明长江黄河流域海拔4千米处不但无夏也无春秋.
11.苏步青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12.赵景深编《青年界》向老舍索稿,仿鲍超事,大书一“赵”字,用红笔圈起来,旁注:“老赵被围,请发救兵(小说)也.”老舍回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还都是老弱病残!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旗帜明朗,杀气满山头.”
13.林语堂在杭州玉泉买一铜雀瓦,付款后对摊主说这是假的.摊主严词诘问:“你为什么要买假古董?”林回答:“我就是专门收藏假古董的.”
14.萧伯纳在上海见到鲁迅说:“他们称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但是你比高尔基漂亮.”鲁迅说:“我更老时,还会更漂亮.”
15.胡适以《胡适之》为题在北平某大学演讲.他说:鄙人于“五四”运动时提倡白话文,章太炎国学大师大骂:“适之小子,你之名字,何不改为往哪里去?”听者哄然.
16.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数学家祖晰(xī),有一次正专心致志地看书,突然天空狂风大作,雷鸣电闪,骤雨瓢泼.事后,当人们谈起这件事,他却直摇头,一点也不知道.
17.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小说入了迷,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着,有一天,一位朋友去看望他,巴尔扎克突然走到老朋友跟前,大声叫嚷说:“你,你这个不幸的少女自杀了!”那位朋友被弄得莫名其妙.后来一问才知道,巴尔扎克正在构思一部小说.他所说的少女,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18.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为了弄清国王的皇冠是否全系纯金所铸,苦思冥想,毫无头绪.有一天,他到公共浴池洗澡.当他坐进浴盆,发现池水往上升起并溢出盆外时,他猛然受到了启发.欣喜若狂的心情,促使他要尽快将稍纵即逝的设想予以验证.他发疯般地冲出浴室,完全忘记了穿衣服,赤身露体在街上狂奔.
19.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研究当中入了迷,新婚之夜,居然忘记了陪同新娘吃饭.
20.科学家牛顿,迷于科学研究,废寝忘食.有一次煮鸡蛋时,错把手表扔进了锅里.
21.我国晋代书法家王羲(xī)之,练字入了迷,一次吃饭时竟把墨汁当蒜泥蘸(zhàn着吃了.
22.安徒生作环欧旅行时遇见了维克多这位伟大的法国作家索要他的亲笔签名.雨果对这位素昧平生的丹麦青年心存怀疑,担心其日后可能在签名上方写一个债务承担书,或者把签名作一些其它不适当的用场,为防万一,他将维克多·雨果几个字签到一张纸上方的角落里.
23.歌德不在雨果喜欢的作家之列,“歌德除了《强盗》之外没有写过任何值得一读的东西.”有一次他如斯断言.一位听众当即指出《强盗》是席勒的作品,不是歌德所写.难不倒的雨果接着说:“甚至这个,也是席勒的.”
24.某天在罗马,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注意到一群人聚集在一个巨大的红色招贴前面,好奇心陡起,他伸手取眼镜,发现忘在了旅馆房间里. “先生,”他转向身旁的男子问道,“你能告诉我那上面说了些什么吗?我忘了带眼镜.”“抱歉,先生”,这位意大利人推心置腹地耳语,“我也不识字.”
25.作为贫困青年,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曾到一家银行申请工作. “你抽烟吗?”银行经理发问. “不.”“你喝酒吗?”“不.”“你与姑娘们外出吗?”“不.”经理对这些显着的优点无动于衷,“去你的吧!”他嚷道,“你没准会抢劫本银行!”
26.某夜在一次私人聚会上,一位女子正在引吭高歌之时,一只蛾子径直朝她张开的嘴里飞来,她赶紧闭嘴,歌声戛然而止.乔伊斯妙语解围,打破了场内尴尬的沉默:“飞蛾期望当上明星呢.”
回答者: zhengsize - 都司 七级 2009-3-9 21:58
检举好长
看看我的
那是你的油田
曾是美国首富的石油大亨保罗·盖蒂,年轻时家境并不富裕,只有一片收成很差的旱田.
后来,在田里挖水井的时候,田里冒出一些黑浓浓的石油.于是水井变成了油井,旱田变成了油田,保罗·盖蒂看到了致富之路.他开始雇工开采起石油来.
保罗·盖蒂很用心地经营自己的事业,没事便到各油田去巡视.可是,他每次都能发现有人浪费原料,而且有闲人游逛.他把工头找来,要求工头们消除浪费和清除闲人.然而,他下次再去的时候,一切依然如故.保罗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我一去就能看得出浪费和闲人,而那些工头天天在此,却视而不见?后来,一位管理学家一句话点醒了保罗,他说:“那是你的油田.
”保罗立即召来各工头,向他们宣布:“从今天起油田交给各位负责经营,效益的25%由各位全权支配.”从此,保罗再巡视油田时,发现不仅浪费现象消失,闲人也绝迹,而且产量大幅增加.
拿破仑对落水的士兵开枪
拿破仑一次骑马穿过一片森林,看到一个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水里,正向深处漂移,岸上的士兵慌作一团,因为他们谁也不会游泳.
拿破仑问:“他会游泳吗?”回答:“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
”拿破仑随手从士兵手里拿过一支手枪,朝落水者大声喊道:“您赶快游回来,不然,我就开枪了.”说着真的向水里开了两枪.
落水的人听见这么一说,猛然转过头来,拼命地划着,居然很快靠上了岸.他不解地问拿破仑:“陛下,我都快吓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向我开枪?”拿破仑笑了:“傻瓜,不吓你一下,你就真的淹死了,你看这几个人谁能救你呢?你经这么一吓,不是自己回过头来救了自己吗?”
这是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有一天,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的惨状.一个德军军官指着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一句话使这个德军官瞠目结舌.
权贵的虚荣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在佛罗伦萨雕刻了一尊石像,因为那尊雕像体积庞大,又将摆放在城市的显要位置,米开朗基罗从构思、手法上竭尽全力.经过将近两年的创作,米开朗基罗终于完成了作品.当他自己看到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时,他自己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作品预展时,佛罗伦萨万人空巷,对他的创作叹为观止.最后连佛罗伦萨市长也来参观了,众多权贵围在雕像前窃窃私语,等待市长发表意见.市长傲慢地朝雕像看了几眼,问:“作者来了吗?”米开朗基罗被人请到市长面前.市长说:“雕石匠,我觉得这座石像的鼻子低了点,影响了整座雕像的艺术氛围.”米开朗基罗听罢说:“尊敬的市长,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加高石像的鼻子.”说完,米开朗基罗便让助手取出工具,提着石粉对石像的鼻子进行加工.米开朗基罗在石像的鼻子上抹着石粉.抹了一会儿,他来到市长面前,说:“尊敬的市长,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加高了石像的鼻子,你看现在还行吗?”市长看了点点头说:“雕石匠,现在好多了,这才是完美的艺术.
”市长走后,米开朗基罗的助手百思不得其解,问:“你只是在石像的鼻子上抹了三把石粉,石像的鼻子根本没有加高啊?”米开朗基罗说:“可是,市长认为高了.
”据说那尊石像还矗立在佛罗伦萨的街头,知道那尊石像来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权贵的虚荣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摘自《知音》海外版第4期,作者流沙)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严承章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传媒报道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事迹时,曾言及“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是何人,他的“誓言”说了些什么?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古希腊医生,史载约生活在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据史载并非全是希氏之作.希氏一直被西方认作“西方医学之父”,其“誓言”一直作为医学道德准则.《西方文化大辞典》中记述的“誓言”是这样的:“……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作诱奸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祗让我生命与医术能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神鬼神实共亟之.”
(摘自2003年6月9日《羊城晚报》)
磨 坊
流 沙
十九世纪的德国有个威廉一世皇帝,他在波茨坦市近郊盖了一座占地面积很大装潢豪华的行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行宫不远处的一间磨坊十分碍眼,刚好把前面的风景给挡住了.威廉一世让内务大臣去问清楚是谁的磨坊,然后给磨坊主一些钱,把它拆了.内务大臣找到那磨坊主,向磨坊主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要求.可是磨坊主说:“那是祖宗传下来的财产,我要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
威廉一世生气了,派出自己的宫廷卫队把房子强行给拆了.拆房子的时候,磨坊主对卫队队员们说:“皇帝当然权高势重,但德国尚有法院在,此不公平之事我必诉之于法庭解决.”不久,法院作出判决,皇帝败诉,而且必须“恢复原状”.于是,威廉一世只得派人把已拆毁的磨坊重新建了起来.
几十年后,威廉一世去世了,那磨坊主也去世了.磨坊主的儿子因为经济拮据,准备将磨坊出售给即位的威廉二世,他认为皇室肯定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但威廉二世却给磨坊主的儿子六千马克,并亲笔写了信,嘱咐他这磨坊是德意志国家的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也是你们家族的光荣所在,要求把这磨坊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波茨坦市那座古旧的磨坊仍然还在,每年都有不少观光者.特别是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以观摩磨坊为自己从业的必经程序.
(摘自2003年7月3日《新闻晨报》)
爱因斯坦给五千年后人类的一封信
闻 山
193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打电话给爱因斯坦,请他写一封信,把“我们时代的思想和感情,告诉5000年后的人.”爱因斯坦写了.这信被装在牢固的容器里,深埋在纽约世界博览会地下,上面立一个石碑,说明后人要在6939年才能取出来.信中写道: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的力量横过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
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摘自《共鸣》2003年第3期)
路曲心直
黎 民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于是,小和尚问方丈:“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方丈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途中,虽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著之光.
(摘自《辽宁青年》2003年第10期)
大师的风格
吴锡平在2003年7月6日《中国青年报》上撰文说,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顾炎武,把读书和著书喻为“铸钱”.他说:我曾说今人著书立说正如古人铸铜造钱,古人从矿山中开采铜,而今人却靠收买旧铜钱做原料,前者铸的钱数量少,但品质精良,而后者不仅新铸造出来的铜钱质量粗劣,而且把古人传世之技艺给毁了.我一年多来,尽管从早到晚读书,反复研究,只不过考虑清了几个问题,数量虽少,但也算得上是直接从矿山中采铜吧!
文章说,可叹的是,三百多年前学人的这段比喻却一语切中了当今的现实.时下的学界正是浮躁之风盛行:重数量而轻质量,粗制滥造,动不动就是皇皇数万、数十万言的巨著,一年一本甚至几本,写书变得比写论文还容易;拼凑之作比比皆是.
与这些“著作等身”的后辈学人相比,老一辈的学者们要“相形见绌”得多了.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一辈子只出了一本书——《逻辑哲学论》,而且薄薄的不到80页,以后便不再著书.直到他去世以后,别人才将他的笔记、讲义汇编成书.就是这本披沙拣金的“小书”成就了大师一生的盛名.大师这样一种集谦逊与浪漫与勇气于一体的真诚真令人钦佩.我想这来自于他深厚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来自于他良好的学术操守和道德情怀,来自于他优雅的气质和恰当的自我认知.大师的风格,也应该是学界的一杆标尺,既指引学问的方向,又标识涵养和道德的高度.
悬崖边上的智慧
谢隆艳
沙俄时代,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失足掉到了河里.无论他怎样大喊“救命”,在岸边值勤的警察都无动于衷.落水人奄奄一息,慌乱中突然大喊:“打倒沙皇!”
这还了得,在当时的俄国,辱骂沙皇是要坐牢的.两名警察立即跳入水中,把落水的人提上岸来,送进了警察局.溺水的人也因此得救.
当一个人被某种缘由逼入绝地时,智慧就会突然开花.这种现象被人称为“悬崖边上的智慧”.
英国著名大画家索希尔有一次应英国女王的邀请,在皇宫里画了幅大壁画.为画这幅巨制,画家搭起了一个三层楼高的脚手架.女王带领一批大臣前来观看,当时索希尔正站在脚手架上全神贯注地审视着自己的作品.他一边看一边往后退,直退到了脚手架的边缘,站在脚手架下的女王和大臣们全都吓呆了,但谁也不敢出声:大家知道,谁要是喊出声来,索希尔一定会受到惊吓,很可能掉到地上摔死.
这时,站在索希尔身边的助手急中生智,他大步冲到壁画前,拿起画笔在壁画上乱涂乱抹起来.索希尔见此勃然大怒,急忙奔上前去抢夺助手手里的画笔:“你疯了吗?”这样.他的助手用逼出来的灵感,救了他的一条性命.
(摘自2003年7月3日《北方法制报》)
人生是提取精华的过程
卡莉·菲奥利娜是惠普的女总裁,她曾在斯坦福大学学习过.毕业25年后,她回到母校演讲.她说:我在斯坦福上过的最难忘的一门课程是一次研讨会,一次关于“中世纪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三大教派的政治哲学”的研讨会.
每一个星期我们都得阅读一部有关中世纪哲学的著作,比如说阿奎拿(Aquinas)、培根(Bacon)、Abelard——都是些长篇巨作啊——我们一个星期平均要读1000页的东西.而每一个周末,我们就得把这些哲学家们的思想言论进行提炼,总结成一份仅有2页纸的精髓.
当时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先把它们缩成20页的东西,然后10页,最后到2页,而且是单面的稿纸.这岂止是总结啊?这简直就是把所有的事物还原成其最原始的形态,回复到事物最根本的精髓!
而紧接着的另一个星期,我们又开始着眼于另外一个哲学家的著作了.
这些思想家们的哲学和意识形态无疑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那种近乎苛刻的提取精髓、追求完美精致的“蒸馏”过程才是我真正学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近乎顽固的技能.而一直以来,我都反复受益着.这是一种提取事物精髓,还原事物本质的综合练习,而那门课程同时也让我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人生就是提取精华的过程.
(摘自《中国大学生》2003年第7期)
斯隆先生的爱好
林夕
斯隆先生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专业的经理人,在此以前,美国的大企业一直是“老板”自己管理企业.
斯隆先生年轻时爱好交友、游玩,也曾是个交游广阔的人,有许多好友,但是他担任通用总裁以后,却把自己孤立起来,不与同级主管亲近,对他们都以礼相待,保持同样距离.
“没有人喜欢孤寂,我也喜欢交友,喜欢身边有个伴,可是公司给我高薪,不是让我来交朋友的,我的工作是评估公司里的人表现如何,从而做出正确的人事决策,假如我和我共事的人有交情,自然就会有好恶之分,会影响我做决定.因此,我不得在工作场合建立私交.”
不仅如此,斯隆先生从不在公开场合谈自己的爱好、家人.在介绍他的书中,他坚持不让编辑加入两页介绍他的家庭、童年和早期生涯的文章.斯隆认为,“专业人才”不应该透露自己的兴趣、信念和私人生活,这是他的私事,和“专业”无关.
也正因为如此,斯隆领导下的通用,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特别是他手下的35位高级主管,风格迥异,各有特色,这也正是通用的活力所在.
写到这,我不仅想起最近从报上看到的一句话:“制度、条例再严我也不怕,最怕的是领导干部没有爱好.”这句话出自涉案金额最大的厦门远华案主犯赖昌星之口.
(摘自2003年7月26日《新华日报》 )
这是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有一天,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的惨状.一个德军军官指着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一句话使这个德军官瞠目结舌.
善恶由心
流沙
苏东坡信仰佛教.一次与方丈辩经,两人坐于蒲团之上,相论许久.
方丈说:“我在对方的眼里是什么?”
苏东坡说:“方丈你在我眼里是一堆牛屎.”方丈微微一笑,说:“施主你在我眼里是一朵花.”
苏东坡满意而归,与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你心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
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
任何善恶的念头,在未变成行动和事实之前,其实在心中早已存在了,心中充满恶念的人,看别人的眼光就会变异,而心中充满友谊、宽容的人,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
佛家有地狱和天堂之说.心想行恶的人,心中充满愤怒,做过恶事的人,因害怕别人发现他的恶事就会天天做恶梦,他虽在人间,心却早在地狱中了.而行善之人,光明磊落,与人为善,无名利得失,虽身在尘世,心却早在天堂了.
其实,善和恶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线之距.看丰子恺先生的回忆录,里面记载着一段关于他的恩师李叔同的轶事.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李先生是个极其严肃的人,他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下课后,李先生请那两位同学留下来,用很缓和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作,刚要申辩,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在善面前,只有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一个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浮华光景早已退却,只有一个个平等和应该尊重的灵魂.
——《解放日报》2003.10.24日
勇 气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脑地打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城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愿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自由的价值
今年盛夏,战功赫赫的美国四星上将弗兰克斯将军退役了.国防部长、各界名人,爱戴他的士兵们,都在欢送仪式上向他致敬,这位服役将近四十年的老兵,退役后,很多优厚待遇也就随之失去.然而他却淡然处之.他说:“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被称为自由.自由的价值高于一切.”自由的意义,在于其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在.
华盛顿功成身退,在总统任期内,他曾经两度提出辞职.在他离开政治舞台的时候,他说,“朋友们,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管理美国政府的日子已为期不远……我以良好的意愿在政府的组织与管理方面有所建树.加以年事日长,体质日衰,深感引退不仅为我所必须,亦将系受人欢迎之举.”不久,他真正变成了踏踏实实的农民华盛顿,从费城返回弗农山庄.在那里经营硕大的果园农庄;他的园林讲究得很,里面溪流潺潺,蜜蜂嘤嗡,水流花放,生机盎然.他优游林泉,自得其乐.他是人类自由理念的伟大的践行者,伟大的先行者,自由是他生命中至高的原则,为了追求自由,他不断地去扩大他的生活体验,所以他也是一个爱好创造的人.劳动的喜悦,落实在现实中的桃花源,是自由精神给他的报答.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第九题,详解
下一页:gy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