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孟母三迁,而后有孟子!孟子尚且如此,何况你?

问题描述:

先有孟母三迁,而后有孟子!孟子尚且如此,何况你?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刘向《烈女传》记载,孟轲幼时家贫,倚墓地而居,小孟轲便常仿效送葬者,做丧葬游戏.孟母觉得此种环境对儿子不利,遂搬至集市旁.不料孟轲又仿效商人叫卖,孟母亦觉此非正道,遂又搬至学校旁.至此,孟轲始学礼仪,“设趄豆,揖让进退”之事,这时候的孟母当然是高兴得找不着北 .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每读至此,我都油然而生惋惜之情:千百年来,我们几乎是千篇一律地钦佩和赞美孟母教子的执着,却鲜有人能另一面、站在孟轲的角度,思考一下孟母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否妥当.依我之见,孟母之举最起码就有三点不妥:
  其一,孟母扼杀了孟轲的童真天性.小孟轲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善于模仿,这是很难得的先天品质.模仿丧葬也好,模仿商人也罢,这是孩子对生活的一种观察和感悟,应该算是一种不错的益智活动,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可是孟母呢,她不这么想,她就像怕儿子得了“非典”似的,将其特别保护起来,直至让其绝“俗尘”而向“雅学”,将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变成一个小大人,此非大谬而何?
  其二,孟母割断了孟轲与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的联系.不接触社会而获得的知识,决不可能是全面的知识,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孟轲后来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我想,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片面理论,恐怕与其母早期强加于他的启蒙教育不无关系吧!
  其三,孟母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意识,代之以家长意志.据说孟母自己就是孔子的追星族,她做梦都希望儿子能成为孔子第二,很显然,这并不是小孟轲的想法.他的童年梦想是什么,我不清楚,根据他善于模仿的天性,也许他是打算做个表演艺术家的.但是孟母根据她自己的喜好和意志,否定了他的一切梦想,规定了他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顺着孟轲的最初志向自主发展,到后来他说不定能够独辟蹊径,自创一个表演学派来,为百家争鸣的百花园再添益朵奇葩呢!
  所以,尽管孟母培养出了一个“亚圣”,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我对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仍不敢苟同.就凭孟轲这块好材料,换一种方法教育,难道他就不能成为一个比“亚圣”更“圣”一筹的人吗?我看未必不行.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dc2inr3qec3r2
下一页:这样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