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写一篇作文

问题描述: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写一篇作文
在线等啊 我是个中学生 写一个 意思浅一点的作文 啊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1-1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这样理解中日关系史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只看见“五十年对立”而无视“两千年友好”,或只看见“两千年友好”而无视“五十年对立”都是不全面的,都会得出错误,甚至有害的结论.
“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就是到了近代,两国也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充分说明了两国在社会自身发展周期和韵律上的“近似性”.“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邦交环境,长期享受彼此文化营养,长期享受社会文明成果.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仍然有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周恩来等人为了革命及两国友谊的需要,来往于中日之间.“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利”,和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两场战争在半个世纪中发生,使两国人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瞬间破坏殆尽,使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突然断裂,使两国人民失去了和平稳定,饱受着战争的煎熬和战争创伤的折磨.两场战争使中国社会倒退、国家分裂,使日本的繁荣瞬间变成废墟,国家主权受到限制.“五十年对立”的历史证明,“斗则两伤”,对立必然同输,战争一定同败.
如果说“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的中日关系历史,仅仅证明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文明智慧显然是不全面的.“两千年友好”的关键是什么,“五十年对立”的关键是什么,今人必须认真总结.“两千年友好”的关键在中国.在“两千年友好”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五十年对立”的关键在日本,在“五十年对立”历史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害.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领先地位,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大国地位,正确的做法是: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