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重物,若动滑轮重10N,物重40N,摩擦不计,则当物体匀速上升时,作用在绳端的动力是( ),若动力移

问题描述:

1: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重物,若动滑轮重10N,物重40N,摩擦不计,则当物体匀速上升时,作用在绳端的动力是( ),若动力移动20CM,则物体上升()CM
有人跟我说,距离是拉绳子的一半,还说这里重点是一个动滑轮,那么是两个动滑轮其他条件不变呢?
2:重物G重40N,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拉力胃22N,则动滑轮的重力( )N,钩子1所受力为( ) 图在下面
3:滑轮组公式:F=G/n S=nh;Vf=nVg 还有1N=多少g?一般题目会给出什么数据然后让你怎么求绳子的数目?(请说具体一些)
4:还有一种类型,是两个人用担子一前一后提一桶水上楼梯,
1:什么时候说由离子构成?比如:氯化钠,为什么说是离子构成而不是分子构成?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河水 D.氯酸钾
同学说选C,可我还是不理解.氯酸钾不是混合物吗?
3:下列物质不可以用过滤方法分开的是:( )
A.蔗糖与食盐 B.泥水 C.铜绿与水 D.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物
(选出标准答案后,为什么其它三个不对)
4:什么事是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这些我最分不清!
5:在配平时,是不是先从最多数的开始配?请举例
1个回答 分类:化学 2014-10-2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物理:
1: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重物,若动滑轮重10N,物重40N,摩擦不计,则当物体匀速上升时,作用在绳端的动力是( 25N ),若动力移动20CM,则物体上升(10)CM
有人跟我说,距离是拉绳子的一半,还说这里重点是一个动滑轮,那么是两个动滑轮其他条件不变呢?答案又是怎样?
答:距离是拉绳子的一半,这句话说的太不专业了,想必不是老师所教吧!如果是两个动滑轮,那么就变成了滑轮组的问题了,所以:
做动滑轮、滑轮组的题时,首先确定是n,即是确定承担重物的绳子的股数.还要清楚重物被担升的高度h,及拉绳一端过的距离s(拉力上绳子自由端能过的距离).则就确定了拉力F=G/n ,s=nh,所以才说动滑轮,省力费距.这两个公式中知道了任意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 如果计滑轮的重时,此公式就变为:F=(G+G′)/n ,这个公式中知道了任意的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了.而s=nh不变.
2:重物G重40N,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拉力胃22N,则动滑轮的重力(4 )N,钩子1所受力为( 22) N
请看前面我的总结,这个题从你的图来看,是一个滑轮组的题,n=2的,∴ F=(G+G′)/n 得用这个公式了,你带试试看对不.图上后一个是定滑轮,是用来改变方向的,∴拉力的大小并没有变哦.
3:滑轮组公式:F=G/n S=nh;Vf=nVg 还有1N=多少g?一般题目会给出什么数据然后让你怎么求绳子的数目?(请说具体一些)
答:1N=多少g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的,∵G=mg
4:还有一种类型,是两个人用担子一前一后提一桶水上楼梯,怎么做受力分析?
答:这个题就是一个杠杆的问题了,主要是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做受力分析
F1L1=F2L2
化学:
1:什么时候说由离子构成?比如:氯化钠,为什么说是离子构成而不是分子构成?
答:是离子化合物的时候说是由离子构成滴,什么是离子呢,就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滴,比如说
氯化钠,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那么这一个电子到那去了呢,它就找到了氯原子,而氯原子就会得到这个电子最外层电子层才能达到稳定结构哦.从而形成了氯化钠这种离子化合物.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河水 D.氯酸钾
同学说选C,可我还是不理解.氯酸钾不是混合物吗?
河水中有很多物质,这些物质各不相同,所以河水就是混全物,而氯酸钾是离子化合物,是纯净物呀.
3:下列物质不可以用过滤方法分开的是:(c )
A.蔗糖与食盐 B.泥水 C.铜绿与水 D.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物
请分析告诉我,为什么其它三个不对)
答:A:形成了混合物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去分开,可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B:泥水是混浊液也是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去分开,也可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D: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物中有锰酸钾,你要过滤就先要形成溶溶液,锰酸钾溶液也不能用 过滤的方法去分开.
4:什么事是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这些我最分不清!
混合物就是不同种物质形成的,比如:空气,泉水,蔗糖与食盐的水溶液等.
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滴,那么同种物质有单质也有化合物哦.比如:NaCl 纯水(纯水中只有H2O,没有其他的物质哦)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比如:C,Cu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比如:H2O NaCl
5:在配平时,是不是先从最多数的开始配?请举例
答:可以这么理解,这就是奇偶配平法比如:
2C+O2=2CO (C不充分燃烧时)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求形状的题不会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