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

问题描述:

天文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0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天文学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的学科,它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天文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观测,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在古代,天文学还与历法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现代天文学已经发展成为观测全电磁波段的科学.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至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天文学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时候,人们通过用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星星来确定时间和方向,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天体测量学最早的开端.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占星术,即通过天体的运行来占卜凶吉祸福,预测自然灾害、战争的输赢和个人的命运.
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太阳,围绕着地球运转.这一学说受到了教会的欢迎,统治了西方社会对宇宙的认识长达一千多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理论——日心说.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观察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行星的盈亏,以及木星的四颗卫星.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促使天体力学这一新的天文学分支的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射电望远镜开始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开启了除可见光外电磁波谱的一个新窗口,并在1960年代取得了被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的新成就.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空间天文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人类可以突破地球大气层的阻隔,到地球以外观测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γ射线等波段的辐射,天文学进入了全波段发展的新时代.与此同时,新技术促使地面上的望远镜口径和分辨率都在不断提高,从4米、5米、6米级的望远镜到1990年代若干8到10米级别的望远镜投入使用,这些望远镜与空间天文卫星一道,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发现了活动星系核、伽玛射线暴、X射线双星、引力透镜、暗物质与暗能量等一大批新的现象和天体.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中的各种天体.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观测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根据天体的尺度大小,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
行星尺度: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围绕行星旋转的卫星和大量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是目前能够直接观测的唯一的行星系.但是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
恒星尺度:现在人们已经观测到了亿万个恒星,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很普通的一颗.
星系尺度:太阳系处于由数百亿颗恒星组成的银河系中,银河系是一个普通的旋涡星系,银河系以外还存在着许多的河外星系.星系又进一步组成了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更大级别的天体系统.
宇宙学尺度: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比超星系团还高一级的总星系,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半径超过了100亿光年.
对于遥远的天体,它的光线从发出到被人们所接收,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例如对于10亿光年以外的天体,人们观察到的实际是它10亿年前的形象.这表明天体的物理性质不仅反映出其本身的形态,还反映出其所在的演化阶段.人们观测到的众多天体,实际上是很大时间尺度上的样本,能够提供它们在数亿年间的演化线索.因此根据统计分类和理论研究,天文学家可以建立完整的天体演化模型.
在天文学研究中最热门、也是最难令人信服的课题之一就是关于宇宙起源与未来的研究.对于宇宙起源问题的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也是最多人支持的的就是1948年美国科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大爆炸理论.根据现在不断完善的这个理论,宇宙是在约137亿年前的一次猛烈的爆发中诞生的.然后宇宙不断地膨胀,温度不断地降低,产生各种基本粒子.随着宇宙温度进一步下降,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开始塌缩,逐级成团.在宇宙年龄约10亿年时星系开始形成,并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样子.
天文学与占星术
天文学应当和占星术分开.后者是一种试图通过天体运行状态来预测一个人命运的伪科学.尽管两者的起源相似,在古代常常混杂在一起.但当代的天文学与占星术却有着明显的不同:现代天文学是使用科学方法,以天体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占星术则通过比附,联想等方法把天体位置和人事对应;概而言之,占星学着眼于预测人的命运.
再问: 放屁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