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章的教案推荐给我

问题描述:

谁能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章的教案推荐给我
1个回答 分类:数学 2014-10-1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84—85《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先出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宝塔各层的位置和面积,引导学生比较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再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运用统计图表示上表中的数据.
同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并在与条形统计图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二、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科书第85页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和想法或感受?
2、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
第(1)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引导学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
第(3)题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86—87《奥运会》
教学目标和要求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86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先引导学生读懂图表,再回答三个问题:
(1)从哪幅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在第24—28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2)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3)从哪幅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二、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1、教科书第87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某种统计图的理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第(1)题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2)题反映的是喜欢各种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3)题反映的是小学生身高的变化情况,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2、教科书第87页“实践活动”.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88—89页《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是呀,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问题1(投影呈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在1000元以下.广告是否符合实际?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的.
生:不过,我还是认为存在欺骗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到1000元.
师: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来这组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反映真实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比较合适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6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中间那个数.
生3:我们还认为可以把两个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平均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表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与众数.(板书)
师:按照你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生1:中位数可能就是中间的那个数.
生2:我要补充一下,应该是按大小顺序排好后,中间的那个数.否则,如果把经理的3000元放在中间,就不行了.
师:对,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650.
师:在这里,大家想一想,平均数1000元和中位数650元哪个数表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更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中位数更合适,两位经理的工资太高了,平均数太大.
师:对,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特别偏小的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的数据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数据650处于中间,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李叔叔应当关心中位数.
师:大家再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众数?
生:众是多的意思,应该是出现最多的一个数.这里600出现4次,众数600元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李叔叔应该关心众数.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90—91《练习七》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科书第90页第1题.
(1)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讨论: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好?并说出理由.
(2)同桌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2、教科书第91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解决第(2)个问题.
3、教科书第91页第3题.
(1)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关闭哪个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观点,但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能否用数据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而不必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
4、教科书第91页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交流.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第一个解释一下
下一页:例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