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棉花

问题描述:

亲亲棉花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2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天气说冷就冷了,离送暖气的日子还有几天,晚上睡觉时,盖着羽绒被觉得凉气袭人,就拿出了一直收藏的棉被.
棉被是结婚时母亲做给我的嫁妆,雪白的被里,带着龙凤呈祥云彩花朵图案的绸缎被面,中间絮的是上好的云一样洁白柔软的棉花,暖得象母亲舍不下的呵护与疼爱,只可惜在城市的冬天里,棉被始终被我收藏着,只有在没有暖气的这短短几天里,才拿出它们抵挡寒冷.
鲁北平原上的人家嫁女儿,讲究多少铺多少盖,用车拉着往夫家送,新媳妇进门,婆家人首先看的就是被褥,花花绿绿满床满衣橱地摆着,透着一种花团锦簇的喜庆.婚后的日子里,一年四季要常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晾晒.那晒被子的场景可是农家小院子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看着那些锦绣的图案,美好的记忆、甜蜜的回味都在那其中了.晒过几春几秋,渐渐地就有小儿女在晒着的被子中间绕来绕去地跑,跑着跑着,儿女长大了,外出求学做工,多是带着母亲新嫁时的被褥走四方,然后成家立业.这时的母亲又会留出最好的棉花给儿女们做新婚的棉花被了.棉花就这样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的关爱,把它的温暖遍布天下.
那年冬天初次离家,就穿着厚厚的棉袄,带了两套厚厚的棉花被褥,一身的棉花、一身的乡土气闯入了这个城市.初来乍到,人地两生,没个安顿之处,那厚厚的一摞被褥存到这不是存到那里不是的,倒成了累赘.大家都善意地笑我:看得出你们那地方出棉花,也看得出你妈疼你啦.
接下来住进了郊区的民房,一间小西屋,夏暖冬凉.异乡孤独而又漫长的寒夜,只缩在厚厚的暖暖的棉花被褥里就着昏暗的一盏电灯看书,几个冬天就那样打发过了.
后来在这城市里安家,结婚时参加了一个简单的集体婚礼,住在租住的一间十几平方的小屋子里,没有人关心的那些嫁妆委委屈屈地躲在衣柜里,跟着我在这城市里东搬西挪.
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虽小,却煤气暖气一概全有的.那些日子和记忆中的寒冷就显得有些遥远,因为有暖气,冬天也有些不太象冬天,窗外大雪纷飞,室内也是温暖如春的感觉,薄薄的毛毯和轻巧的羽绒被就应付过了.那些厚棉被盖不着,依旧只是被收藏着,在阳光好的日子拿出来晾晒一下,把脸贴上去,松松软软的,满是久违了的阳光清香的味道.那味道,让人想起鲁北平原,想起幼年在晒满被褥的的院子里跑来跑去的时光,一院子的花团锦簇,一院子的阳光灿烂,母亲的喝斥,姊妹们钻过来钻过去的嘻闹……棉花,姐妹一样母亲一样的棉花,贴心贴肺地温暖着我的棉花呵.
小时候,看见外祖母和母亲去地里种棉花、摘棉花,在灯下纺棉花,织布,然后将染布,做衣服、鞋子,觉得女人的一生只为了棉花而操劳,棉花困住了女人的一生.渐渐地,懂得了,棉花不仅对女人重要,它是一种经济作物,在以种棉为主的故乡,棉花的丰收与欠收关乎着一家人的生计.棉花一年只生长一季,从春天忙到秋天,种棉花是个累人的活儿,修枝打杈、喷药捉虫,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在棉田中灭虫而农药中毒.
记忆中还保存着这样的记忆: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民种的棉花丰收了却卖不出去,全公社只有一个棉花收购点,来自各村的农民拉着车在收购点门外的路上排出几里长的队伍,排队排上两三天才能轮到,辛辛苦苦收获的棉花,又要划等级,又要扣水分,最终只能换到头可怜的一点钱.
这几年,乡村的人挣钱的门路多了,种棉花的就少了.由于改进了品种,种上了抗虫棉、无毒棉,棉农也就少受些辛苦了.前几天听家乡的亲戚说今年棉花丰收,价格也好,还出现了专门帮人摘棉花的打工队伍,一天下来也收入不少呢,心里着实高兴了半天.
而这几年,人们穿够了化纤面料,又看好舒服的纯棉衣服,只是穿上机织的棉布,却再也找不回土织土染的粗棉布衣服的感觉,那些蓝底碎花、大青大紫的图案,只留在关于乡村的记忆中了.
臃肿的棉袄棉裤已有好多年不穿,似乎它们已经退出了我的生活,然而前阵子却因为腿上的风湿痛被母亲知道了,特意做了条棉裤送了来.
逢着阴雨的冷天气,我就穿上笨笨的棉裤,暄软的棉花温暖着、抚慰着我的伤痛,仿佛是来自故乡和母亲的熨贴的关爱.
棉花的温暖,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ghhhhh
下一页:概括每段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