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杜甫是现代主义诗人?

问题描述:

为什么称杜甫是现代主义诗人?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0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杜甫的写作,地负海涵,千汇万状,风格多样到自成一个宇宙.自中唐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关于杜诗的“宇宙学”(cosmology)论域.元稹和叶燮的两段话,可以代表后人对杜诗生成面貌的总体描述:
至于子美,所谓上薄风雅,下赅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杜甫之诗,包源流,综正变,自甫以前,如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秾纤、澹远韶秀,甫诗无一不备.然出于甫,皆甫之诗,无一字句为前人之诗也.自甫以后,在唐如韩愈、李贺之奇奡,刘禹锡、杜牧之雄杰,刘长卿之流利,温庭筠、李商隐之轻艳;以至宋、金、元、明之诗家,称巨擘者无虑数十百人,各自炫奇翻异,而甫无一不为之开先.
就杜诗的集大成而言,历风雅、汉魏与六朝,这些影响要素并不是同时实现的.举凡苏、李、曹、刘、颜、谢、徐、庾、沈、宋,他们一个一个在杜甫的写作中,此一时或彼一时,这一处或那一处,投下了深浅不一的影子.关键在于杜甫的生活遭际不同,使其关注的焦点与语言的方式随时随地而转换.而说到杜甫的一生,岂不就等于汉魏与六朝诗人们的主要生活形态一个历时的浓缩?换句话说,他难道不正是把苏、李、曹、刘、颜、谢、徐、庾、沈、宋这么些人的生活又一一再活过一回?拿元稹形容建安之后与宋齐之间文章面貌的说法用在杜甫身上,则他关辅时期(长安及秦州、同谷)多“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而成都(及梓州、阆州)、夔州、荆湘时期多“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我的看法是,杜甫的写作明显呈现出一个从外在世界逐渐趋于内心世界的倾向,而这种内倾化,在夔州乃达到一个极点.也就在这一特定的时刻,杜甫写作了极具现代主义精神风貌的伟大诗作.
T.S.艾略特曾有《诗的三种声音》一文,其中说道:“第一种声音是诗人对自己说话,或不对任何人说话;第二种是诗人对听众说话,不管人多人少;第三种是诗人试图创造一个戏剧性人物在诗中说话;这时他说着话,却不是他本人会说的,而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对另一个虚构的人物可能说的话.” 如果与文类联系起来,想必可以这样理第三种声音自然属于戏剧;第二种声音是对特定的对象说话,以信息的传达为要务,近于一般的散文;第一种声音是独语,本质上就是一般通称的抒情诗.测听杜甫不同时期的诗,叩问这三种声音,我们将别有所见.
1
就杜甫关辅时期的第一阶段作品而言,从声音上分析,此期名作,只有《前出塞》、《后出塞》和《新婚别》是“创造一个戏剧性人物在诗中说话”的第三种声音,所占分量最轻.第一种声音的独语体也是有的,但是,压倒性胜出的是第二种声音,即对或多或少的听众说话.那些酬赠之作,如《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赠卫八处士》等自然用了这种声音,另外有很多未在题中明确听众身份的诗作,由语气也分明可辨其说话方式,如“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王孙》)“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悲青坂》)“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潼关吏》)都是明证.
这种声音高频率的出现,乃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写作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当然,我们现在说是历史事件,可在当时却是不折不扣的时事.杜诗素称“诗史”,那是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待的.以我们今天熟悉的眼光看,杜甫的那些具有历史纪实性的诗作,更接近于新闻报道或时事述评.长安十年的困顿与安史乱中的流离,杜甫是置身于社会、政治现实的旋涡中,目之所击,耳之所闻,那些军政大事遂一一形诸笔端.《兵车行》和《丽人行》就像是咸阳桥头与曲江水边的两个实地采访,《秋雨叹》之二则是天宝十二年秋长安霖灾的纪实,《三吏》《三别》均为新闻速写,《留花门》与《塞芦子》则属于典型的时局分析,《洗兵马》呢?一篇辞气凝重、意气昂扬的社论.诗人忧世而伤时,其肠热,故不能不惊呼;其眼明,遂不得不直指.被外在世界全然裹挟的情思与行为,直接导致了杜甫此期的写作直面现实,用第二种声音说话.这时期的两篇大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以个人行迹为线索,糅合国事与家事且叙且议,不专主写时事,却能够折射出历史的面目和时代的精神,最接近今日常见的较具个性化而更显真切感的记者专访一类.胡小石论《北征》曰:“杜甫兹篇,则结合时事,加入议论,撤去旧来藩篱,通诗与散文而一之,波澜壮阔,前所未有,亦当时诸家所不及(元结同调而体制未弘),为后来古文运动家以‘笔’代‘文’者开其先声.” 胡氏更将这一“散文化”的特点扩展开去而论及整个杜诗:“以诗描写时事的受历史化,以诗输入议论的受散文化,善于描写时事而融化散文风格的,不能不推子美为第一人!” 而我们知道,更具有实用性质的散文,既然以信息的交流为首要目的,正是标准的第二种声音.尽管杜甫这两个长篇,总还是被称为“抒情诗”,——“咏怀”不就是“抒情”么?可是,正如顾随特别指出的,“说‘咏怀五百字’是抒情诗,只是为了方便.这一首长诗实不止于抒情而已.” 艾略特早已提醒过,一首诗中虽然会有一种声音在主导,但也交织着其他的声音:“我怀疑在任何一首真正的诗中只能够听得到一种声音.”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周五
下一页:责任的事实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