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000字以上

问题描述:

求《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000字以上
不要都是copy的嘎嘎O(∩_∩)O哈哈~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时间深处的芬芳 ——《居里夫人传》札记 一 “你问我的前途计划么?我没有计划;或者不如说,我的计划太普通,也太简单,不值得说.我是得过且过,到了实在不能过的时候,就向尘世告别:这损失想必很小,而人们惋惜我的期间,也一定很短,和惋惜许多别的人一样短.” 一个寒冷的冬夜,在波兰的乡村里,19岁的家庭女教师玛妮雅写下这些愁惨的文字.她当然不会想到,17年后,她将获得人生中的第一个诺贝尔奖.那时,别人称她为居里夫人.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居里夫人无疑是有天才的,这天才,在她的童年时期就表露无遗.但是,与许多天才人物不同,她一点也不以自我为中心,一点也不自负. 读《雨果传》时,一处情节让我格外感触.雨果有位青梅竹马的妻子,婚后几年,又拥有一位娇俏可喜的情人.当他携情人旅游时,竟不忘时时给妻子写一些热情洋溢的家书.家书里他描述春光美好,佳人相伴,还有对家庭的思念,丝毫不觉有何相悖. 这个在少年时就放言“我要让巴黎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天才作家,大抵在潜意识里就觉得,这世界是以他为中心的.他不会因为红杏出墙而对妻子心生愧疚,他肆无忌惮地伤害别人,自己并不觉察,更不痛苦,这也是一种禀赋啊.拥有这种禀赋的天才,可以列一串长长的名单,但居里夫人却是个绝对的例外. 居里夫人的天性是先人后己.当家里的几个兄妹都因为家境贫寒而难有求学机会时,她毫不犹豫地决定,自己去做并不喜欢做的家庭教师,以资助姐姐到巴黎深造,等姐姐学业有成后,再回头资助自己去巴黎求学.她知道,这个决定的后半部分能否实现殊难逆料,但她心里想的只是:家中这几个禀赋非凡的孩子,绝不能都被埋没了,而首先应该被拯救的,是别人. 六年枯燥的乡村家庭教师生涯,一段幻灭的乡村爱情,使不太自信的玛妮雅几近绝望,因此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段文字. 奇怪的是,富于牺牲精神和超凡的倔强执着都统一在这副柔弱的躯体里.当日后她走上科学道路时,她表现的,是舍我其谁的坚定.在艰苦的小棚屋实验室里,用最原始的方法提炼纯镭,聪明人看来毫无前途的事情,她没有任何退缩和犹豫.在另一副瘦小的躯干里,我也看到这种奇怪的统一.鲁迅早期的小说里,也常常流露出玛妮雅信件里所有的幻灭情绪.年青的鲁迅,为了对母亲的爱而屈从于母亲对婚姻的安排;为了资助弟弟完成学业而匆忙回国;为了兄弟间不明不白的不和而一声不响地搬出原属于自己的房子.就是这样一个隐忍牺牲的人,却是最倔强的战士. 我们已经习惯了天才人物的自负与自私,似乎那是他们的特权,而像居里夫人这一类人,却散发着罕见的光彩.她并不因自己的天才就将自己格外看重,这有时使人心惊:如果她与那个乡绅少年的爱情未受阻挠,说不定她就真的成为一个波兰乡绅夫人呢.这有时还使人心疼:如果她能用对待科学事业的执着去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当索尔本大学拒绝为她和丈夫提供实验室和教授职位时,他们能气壮山河地去争取,那么他们或许会少一些艰辛,或许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如果那样,居里夫人就会成为我们熟悉的那类恶魔天才了.我们宽容天才的自负,而对于居里夫人这样美好的人物,则要感激. 我们还要感激,上苍不仅创造了居里夫人,还让她遇到了同样美好的居里先生.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第九题,详解
下一页:gy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