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什么时候给英殖民的

问题描述:

印度是什么时候给英殖民的
英在殖民印时通过了什么手断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1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这个商业贸易企业由于莫卧儿帝国的分裂而得以步步蚕食各独立印度王公的领土,最后成为印度的实际统治者.早期东印度公司尚不能与帝国政府直接对抗,但成功地利用个人友谊从穆罕默德·法鲁赫·西亚尔皇帝手中获得贸易特权.在西亚尔死于宫廷阴谋之后,一连串短命的皇帝先后上台,帝国陷入混乱,偏远的省份纷纷独立.马拉塔人的力量十分强盛,他们从帝国手中夺取了拉贾斯坦、古吉拉特等地;但内部斗争也损害了他们,使其从统一的王国变为松散的联盟(马拉塔国家联盟).1739年,波斯国王纳迪尔沙阿对印度进行了一次可怕的入侵,焚掠德里,并割走了印度河以西的所有印度领土.此后阿富汗的统治者艾哈迈德沙阿又多次侵略印度,特别是在1761年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印度本土唯一有希望取代莫卧儿人建立强大政权的马拉塔人也遭到他毁灭性的打击.这些事件在客观上为东印度公司建立殖民统治创造了便利.由于印度国内的各种力量均遭重创,英国人有可能动用武力来实现目的.1757年,英国军官柯拉夫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了得到法国支持的孟加拉王公西拉杰·乌德·道拉,使孟加拉成为东印度公司的傀儡,为征服整个北印铺平了道路.在1764年的布克萨尔战役中,英国人粉碎了企图摆脱控制的孟加拉王公米尔·卡西姆与莫卧儿皇帝的联军,徒有虚名的莫卧儿帝国政府从此也听命于殖民者.此后历经迈索尔战争和三次马拉塔战争,印度国内比较强大的反抗英国统治的力量基本上都被消灭.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起义的直接导火索是在印度裔士兵中流传关于分发涂有动物油脂的子弹的传言,这严重地触犯印度人的宗教信仰.起义主要由封建王公领导,并推举末代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阿二世为名义上的领袖.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都积极参加,暴动迅速扩及印度领土的三分之二.英国人集中全部力量,利用锡克教徒和廓尔喀雇佣军的人力,严厉地镇压了这次起义.1857年印度起义带来了重大的政治后果.英国政府认识到其印度政策存在严重弊端,开始进行重大调整.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五分之二(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在社会和经济方面,英国人在创立现代教育体系、修筑铁路、发展印度本地工业等问题上有所建树.自19世纪中期起,英国资本大量输入印度,印度资本主义得以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印度资产阶级,其精英阶层将影响印度的未来.以罗姆·摩罕·罗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印度的启蒙运动,其意义在于通过对印度教进行改革使古老的印度社会向现代文明转变;梵社、雅利安社、罗摩克里希纳传教会等宗教改革社团的积极活动,终于在推动社会进步、唤醒民族意识上产生了巨大作用.在进行印度教改革的同时,比较激进的印度知识分子发起了政治改革运动,要求英国政府给予印度人民更高的权利.在孟加拉、孟买和马德拉斯三大管区都出现了民族主义组织.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该党的早期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实行代议制.后来鉴于国大党的政治影响,印度的伊斯兰教领袖们认为穆斯林世界在适应现代社会方面落后印度教徒太多,遂于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在1885年以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漠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1906年以前,尽管缓慢地推行着公职人员的印度化,但英国政府从未考虑过让印度自治.1905年时任总督的寇松勋爵草率地将孟加拉划分为两个省,结果引发了有政治自觉的印度人的广泛愤怒,反英运动在孟加拉内外迅速发展起来.这次运动由国大党领导,最后因英政府的强力干预而被平息,国大党内部也发生激变(极端派被开除出党).穆斯林联盟在这次事件中支持英国政府,这说明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国家前途问题上已经分道扬镳.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印度精英阶层在战时积极支持英国,希望以此换取民族自治;但英国在战后的行为令他们大失所望.英政府在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军管法令,而且还制订了新的镇压法案(罗拉特法).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然而,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分歧也在加深.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崛起为国大党内的穆斯林领袖,与掌握了印度教群众的甘地分庭抗礼.1928年的尼赫鲁报告因为主要反映了印度教徒的意愿,曾引起穆斯林的强烈反弹.英国当局在1930年至1932年召集全印王公和政治领袖举行了三次伦敦圆桌会议,并于1935年通过了新的印度法案(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在使国大党掌握重大权力的同时也加剧了两派之间的不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事件之后英国立刻派遣内阁特使团前来谈判,主要内容在于讨论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矛盾以便移交政权.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下图为伦敦的外交及印度事务部大楼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