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小说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

问题描述:

《世说新语》中的小说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2-0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故事说明】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子鱼案】
  这是一个有关兄弟的故事,让我想起另一对兄弟的故事来.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中秋夜击鼓传花取乐,贾政看了宝玉、贾环作的诗后说:“可见是弟兄了.……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想那古板的贾政也能玩幽默,实是不容.不过他老人家的幽默大概没什么人敢领会罢.
  难兄难弟一语,后来也多用做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例如元朝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中有语:“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不过读音大概是由第二声变为第四声了.
2、【割席绝交】
  【含义】
  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
  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故事说明】
  三国时,华歆、邴原、管宁被时人称为一条龙,华歆年称龙头,邴原居中为龙腹,管宁年为龙尾.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虽则如此,但两人的性格却不同.管宁高洁,一生不曾进仕;管宁则经世致用,功名累世.通过两件小事,管宁目睹了华歆捉金出看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子鱼案】
  这个故事无非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很多人却因此得出华歆贪慕荣华、德行卑污的结论来,说捉金是慕金钱,看轩冕是慕权势,这却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华歆是个品行高洁的人.同是世说里的故事,有华歆送还礼品和顺路救人的故事,可见一斑.
  其实,世说里的人物,我是极其喜欢华歆的,不单单是因为他也字子鱼的缘故.就拿割席绝交的故事来看,“捉金而掷”,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就是拾金不昧嘛.至于出去看过门的轩冕,这就让我想起太史公笔下的刘邦和项羽,一个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一个发出“彼当取而代之”的壮语,这在太史公看来,是优点啊.所以又连带着喜欢太史公,因为他的宽厚.
行不?
汗出如浆——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黑白分明——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吴牛喘月——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神色自若——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
标新立异 澄清天下 登峰造极 哀毁骨立 略见一斑 把臂入林 哀梨蒸食 标同伐异 吕安题凤 冰清玉润 楚楚可怜 大家闺秀 代人捉刀 道边苦李 东床坦腹 栋梁之才 才疏志大 咄咄怪事 覆巢无完卵 高足弟子 割席分坐 管宁割席 管中窥豹 鹤立鸡群 傅粉何郎 口若悬河 绝妙好辞 流芳百世 琳琅满目 林下风气 排沙简金 盲人瞎马 蒲柳之姿 面若傅粉 难兄难弟 七步之才 千山万壑 普天同庆 青州从事 日月入怀 人琴俱亡 神色自若 相煎何急 小时了了 应接不暇 一览无余 自惭形秽 藏否人物 煮豆燃萁 引人入胜 拾人牙慧 一览无余 一往情深 是非自有公论 涕泗交流
希望能帮你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第9题老师
下一页:j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