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500字的游记【最好是津南区的】

问题描述:

求一篇500字的游记
【最好是津南区的】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0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朋友新年好!有几个游记请你参考.
  塞外寒风凛冽.
  盼到了春节,年味浓浓.虽人到中年,仍像个孩子似地尽情玩味着春节的每一个细节,然后以微妙的方式传递给一天天长大长高,个头已超过妈妈的儿子.
  2月17日早,我们乘坐驶向西南方向的列车,经过一夜颠簸,在雪幕笼罩的清晨,来到古都西安.
  车站附近的酒店已为我们备齐了早餐.那服务员年纪不大,面色平静,音色温柔,人们都觉得她自然、朴素,因此,我们对西安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平和.
  兵马俑 秦陵地宫 陕西历史博物馆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想长生不老,徐福却东渡不还.天命之年驾鹤西去,他和他的国家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的空间.
  站在1号俑坑前,秦人强大的军阵气势逼人:将士个个英姿勃发,所向无敌.军阵侧翼构思精巧,变化灵活,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跪射俑极目千里,百发百中;武士俑精心操练,万无一失;文官俑镇定自若,运筹帷幄;将军俑威猛膘悍,稳操胜券.一匹匹战马威风凛凛:肌肉肥硕,双目圆睁,四蹄蹬地.可以想象,在横扫六国的战斗中,它也如秦军将士一样英姿勃发,是被当做英雄来塑造的.无情的疆场上,战马嘶鸣.秦的疆域一天天扩大.
  地宫里,秦始皇安闲地躺在精致地棺椁内.他面向宇宙,背后是他亲手打下的天下的版图.黄河长江日夜不息,像是在为这位杰出的皇帝击筑歌唱,为他的胸怀,为他的壮举,为他勤勉的一生.
  历史如漫漫长河,人生乃沧海一粟,滚滚浪涛之下难觅踪影.秦始皇以他的雄才伟略,在短短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摈弃前人的陈规陋习,独具匠心,开创一番罕见的新天地,以其特有的大手笔名传千古.秦始皇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的砰砰跳动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慢慢地随着时光的河流一路走来,跨跃两千年,一直走到今天.忽然发现,今天的生活中,秦的遗迹处处可见:老奶奶扎眼用的锥子与展厅里的锥子看上去没什么两样;西安导游的面庞与两千年前兵马俑的面庞极为相似;“秦’与China读音相似,china就是瓷器、陶瓷、陶器的意思.两千年来,秦的遗风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不会因日月的剥蚀而减弱.骊山上松柏丰茂,关中平原细水长流.
  丰厚的历史遗存增添了古都的魅力,吸引着八方宾客,这是西安给我们的第二个印象.
  漫步碑林
  十多年前,在电视上看到西安碑林,羡慕不已.这次去西安事先也不知道去碑林,也不敢想象碑林规模多么宏大,藏品多么丰富.于是,在古都大地上自由地畅想;碑林、昭陵、乾陵、司马迁祠……要是能去该多好啊!导游在车上宣布下一站是碑林,我听了,啊,心都要跳出来.此次西安之行就是圆我多年的美梦.
  从小到大,我也算个书法爱好者.小时侯,一有时间就练字,弄得手上桌上尽是墨.每到春节还要写对联自我欣赏.生活在喧嚣的都市,生活节奏加快.偶得闲暇,看看心爱的字帖,写写字,权当一种生活乐趣.
  置身于若大碑林,一下子被它浓浓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住了.它像一座书法艺术宝库,字里行间洋溢着不同时代中国人那种昂扬向上的东方人的智慧和精神;一笔一划之间表达着华夏祖先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对未来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用手轻轻抚摸黑色的冰冷的石碑,我仿佛感受到了先贤生生不息的脉搏仍在跳动,他们的血肉筋骨已与汉字融为一体,他们的思想、灵魂由书法艺术承载而一直延续到今天,甚至传播到海外.就在这一刻,我蓦然顿悟:汉字是中国人灵魂的体现,是华夏文明的永恒的载体.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见到浑厚遒劲的汉字,你就不会孤单.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一脉相承,靠的就是这种文化的亲缘吧.谁想割断母子血脉,将儿女游离于中华大家庭之外,都是徒劳.
  华清池畔
  白雪纷纷扬扬,像无数小精灵在空中飞舞,为华清池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为我们游览佳人胜迹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兴致.
  穿越时间的长河,五间厅向游人诉说着当年剑拔弩张的历史的瞬间.墙上玻璃上的弹痕依稀可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记得初中学历史时,总对“不杀蒋”不理解.后来,也许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对国情了解的多了一些,渐渐懂得了什么叫“顾全大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这一局面的促成而欣喜.
  华清池水清澈,温泉汩汩不断.我们盼望中华民族的明天更加美好,一如这雪后初霁的古都之春.
  站在明城墙上
  塞外山城张家口也是一座历史名城,以长城闻名遐迩.著名关隘大境门更是名不虚传.我在长城脚下生活了十余年,长城绵延千万里,大境门雄伟壮观,?生活在这块多情的土地上,我庆幸,我自豪.……站在明城墙上,我展开双臂,作振翅欲飞状.城墙高大厚实,雄伟壮观,令人惊叹,令人眼界大开,心也豁然开朗.我惊叹古人的思维缜密和标新立异.隋唐以后,西安仍是西北重镇,它的作用从残存的长达13’7公里的城墙上可以看出.
  古老的城墙上不再兵戎相见;城墙脚下车流如织.夕阳在天边幻化出美丽的色彩和图画,让我这个即将登车返乡的游客多少有点恋恋不舍.
  还记得参观完陕西历史博物馆临出门的一刹那,我对身旁的英语老师说:“我不想出去!我还想看!”西安,厚重的文化底蕴挽留着每一个海内外游人.这是西安留给我们的第三个印象? 意犹未尽.
  坐在返京的火车上,我们望着车窗外的黄土地:再见了,西安!
  黄土地上麦苗青青,春天已经来到.
  在自家宽敞明亮的居室,我滔滔不绝地把西安的见闻讲给儿子,他听得入了迷:“妈妈,我也要去西安!”
  将来,一定带孩子去西安,做一日西安市民!
  作者:殊子
  脚下是雪白雪白的棉山棉海,徐徐后移;头上一片蓝天,空明纯净.只一个小时多就飞到昆明.
  接机的仿佛是彝族人,姓什么忘了,是个少见的姓,好象是武.他热情地介绍昆明情况,据说云南的旅游业很规范,叫我放心玩.
  签了合同,明天才入“团”活动,下午自己游西山.
  小武开车送我到海埂,我们坐缆车跨越滇池腰向西岸攀升.一到空中,辽阔平静,一片碧绿的滇池就呈现在眼底下.左边是昆明城,有许多彩色的建筑与绿树,在阳光下十分明丽;右边是郁郁苍苍的高崖峭壁,那就是西山.前边涟漪万顷,远处没有阳光,烟波万里,隐在一片灰茫中.哦,这就是让人从小神往的隐藏着许多神奇故事的滇池!那眼波迷茫处不会还有神女吧?脚下一艘快艇劈浪飞驰,是去追赶仙女还是运送游客?那白浪之间一片片绿块是什么?请教同缆车的本地人,他说那是藻,滇池被污染了,长了不少绿藻.他指着下面的一片木排说:“看,木排上的那些设备就是抽取绿藻的.”国家花了不少钱治理滇池污染,可还没达标.污染容易治理难!
  缆车着陆了.西山满眼的绿树,一些红墙黄瓦、飞檐斗拱点缀其间.最美丽的是龙门一带的陡崖,上达天际,下临深渊,背靠绿树满坡,面对碧波万顷.明代学者杨升庵说是它“苍岩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十分精当.眼前没有月,但那一层层的石坊、佛龛、庙宇、亭台横挂空中,高临水面,雄奇无比,不由人不登阶而上,去攀登它的高峰.从山脚到龙门,1333级的石阶,九层十一阁的石窟群都是什么人打造出来的?流传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比较接近实事的是这么个传说:
  西山脚下多石匠,吴石匠更是技压一方,他八代祖传的手艺是细石工,雕飞鸟,飞鸟会飞,雕走兽,走兽会走,雕菩萨鬼怪,菩萨鬼怪喊喊能应,栩栩如生.年轻的吴石匠爱着一个俏丽的姑娘,但姑娘却被富户人家抢去做小,不久含恨而死.
  吴石匠万念俱灰,几次欲死欲活,舍不下的是这家传的手艺.一天大雨,他赶路,躲进山洞避雨,雨下个没完,他竟睡着了,梦见五彩祥云驾着观音菩萨飘然而至,对他念道:
  吴来清,吴来清,
  莫烦恼,莫冷心,
  滇池是个小南海,
  西山崖上有彩云,
  开出一个神仙境,
  青竹史上留大名.
  吴石匠惊醒时,雨过天晴,一派祥云,他眼望西山,决心遵从菩萨的指点,开山凿洞,另辟一座小南海.
  他定下一颗浮躁的心,背起锤头刀斧,来到西山最险峻的罗汉崖,一人一锤,叮叮当当开始动工了.不知坏了多少根钎,也不知坏了多少把锤,他日日夜夜开山不止,已过去了十几年,山崖上,一片仙境在望.
  这次,神被人感动了,吴石匠要雕龙,龙王就派出一条龙来任他照龙雕龙;吴石匠要雕凤,王母娘娘就派出一只凤凰来,在他面前翩翩起舞,又任他照凤雕凤.
  最后,他在石岩上凿下两个大字——“龙门”.龙门仙境里各路神仙菩萨都已雕好,收尾之笔是魁星点斗的笔了,那笔夹在魁星的指间,据说,这魁星之笔点中的那个读书人便是状元.
  那叮叮当当的声音响着响着,突然嘎然而止,像断弦,——笔尖雕断了!
  一项浩大的开山工程,断送在一支小小的笔尖上,这个极端唯美的石雕艺术家悲从中来,大吼一声,朝龙门外一纵身,跳下万丈山崖.
  这就是龙门,两个铮铮的斧凿大字来自民间,一双贫寒匠人之手.[引自“云南省国际旅行社旅游服务网《YNOK之旅》”]
  其实这石阶石窟是十八世纪道人吴来清以及十九世纪的云南名士杨汝兰父子等人千锤万凿开掘出来的,历时七十五年.慈云洞以下则是吴来清一人经过十五年的艰辛的劳动挖掘成的.清朝彝族诗人那文风有题壁诗记述:
  万钻千椎显距才,悬崖陡处劈仙台.
  何须佛洞天生就,直赛龙门禹凿开.
  紫竹荫书心里出,慈云霭露掌中来.
  昆池恰似观南海,不负当年梦几回.
  那文风与吴来清是同一世纪的人,他的记述应当是可靠的.他称赞吴是“巨才”,所成就的事业赛过大禹开凿龙门,使“慈云霭露”降临,实现了当年让昆明池变成小南海的梦想.他写了两首诗赞扬吴来清,这是其中的一首.
  一个小石匠,立下崇高志向,不辞艰险,千辛万苦,为之奋斗十五年,这确实值得敬佩!这里似乎还可增加一些赞扬这种精神的绘画.
  西山还有些可看的景观,如聂耳墓、华亭寺等等,无奈缆车站交代四点半要下山,他们得下班.于是我们都匆匆赶着下了山.还不到五点,我当然不愿就此“下班”,与小武商量能不能再去大观楼.他很痛快开车送我去.
  对老人, 西山的缆车减半价,公园免票.到大观楼公园门口,我拿出身份证给看门的姑娘看,问能不能免票进园.那姑娘看了证件后,欠身延手说“请”,让我入园.在这陌生的地方,得到这样的礼遇,我不由得心里一动,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看着姑娘,脑子里浮出徐志摩的诗句: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沙扬娜拉!
  当然,她并没有那样的“娇羞”,我们也没有说“沙扬娜拉”,但是她仍然“象一朵水莲花”那样美丽,我也倍感应当自己“珍重”.真应当感谢昆明旅游管理部门培养了这么好的服务员!
  公园里遍地黄花[刚刚办过菊花展吧],给黄昏增加了许多亮色.但是只能远看,不能近观,走近了,便觉得那些黄花是“人老珠黄”了.我来迟了,已经是早冬时令,连池塘里也只剩下残荷败梗了.
  但是大观楼以及它四周的池水、绿树、三潭印月、彩云假山.依然是一派旑旎风光,可是我只能匆匆拍几张相片就来到大观楼门前,要赶在天黑前看看“天下第一长联”.
  那长联挂在大观楼面池的大门口,铜板绿漆黑字.上联描述滇池四周的大观[“大观楼”可能由此得名吧]: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感叹沧桑变化: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联气派万千,不只是以长取胜.据传清道光年间,云贵总督阮元不服此联及其作者孙髯翁,说“长联有影射朝廷之嫌”,提笔妄加修改.结果民众哗然,讥笑嘲讽此起彼伏,有一首打油诗这样说:“软烟[阮元]袋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刹孙髯翁.”可见这长联是经过了时间与民间考验的.
  真希望再登高看看滇池,领略一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的无限风光,但是大观楼大门已经关闭,无从登高,只好遗憾地离去.
  正留连在桥头池畔,一个渔妇来问要不要去滇池.原来有驾船游滇池的.暮色中乘船欣赏滇池夜景,一定另有一番风情,可是园外还有小武等着我,怎能弃他而去,只能心仪了.
  在距离苏州三十多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最能体现江南特色的 小镇——周庄.驳岸、拱桥、水巷、整齐而又狭窄的石板街面,构 成了水乡古镇的特有风貌,在保留着诸多明清建筑的静谧的街巷时 穿行,使人恍若走进人间仙境一般.在这个只有一千多人口的江南 小镇中,镇子周围被湖和河流包围,镇子里的小河呈井字形,全镇 共有十多座桥梁,大部分的住宅都建在河边,镇子里无法通行汽车, 还保留着许多历史在四百年到八百年的古桥.
  1984年著名画家陈逸飞在那里画了一幅《故乡的回忆》的油画, 在美国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的画廊中展出,这幅画描绘了姑 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 这幅画被哈默用重金买下,并送给邓小平同志.这样才使周庄成为 了著名的旅游地区.
  那里的人们说,在八十年代,镇子里一座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 桥塌掉了,当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古桥的价值,就将其拆掉,建了 一座新桥.现在提起这件事,人们还非常后悔.现在那里新建住房 的高度和式样都要体现明清民居的特色,并要经过批准才能兴建.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圆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