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常上网,

问题描述:

我不常上网,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囧”本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据说“囧”这个字最先在台湾的BBS社群上开始流行,“囧”也开始在中国大陆快速普及,逐渐在该地区的青少年及网络族群开始普及,随后传入香港,近来随着网络次文化的兴起,主流媒体开始尝试引入“囧”字作为新闻元素,开始在电影和广告产业产生效应. 囧
“囧”字以其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随后在香港,有网民将电视剧《乱世佳人 (电视剧)》中的一个演员胡杏儿常做的委屈八字眉模样与“囧”字相比,评论其演技,进行恶搞,促使“囧”字在网络上更加流行.普通话的“囧”与“窘”同音,读起来的感觉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普及速度飞快.又用其字的形象来表示“尴尬”、“无奈”、“真受不了”、“被打败了”等意思. 一些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代替“O”,使得“失意体前屈”的头部更加写意,写作“囧rz”,甚至写作“囧rz=3”来夸张地表现出无奈的意思,囧很快的被“过分”的应用到了许多词汇中,以前的窘迫甚至也被替换成了囧魄.更甚至有人用这个做了一个网站. 对于“囧”字在网络上的流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汉字,用来恶搞不雅,有损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感.但是也有人认为对“囧”字这样的生僻字的关注,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播.网络语言对汉字、方块字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一种积极的文化传播现象. 重新拾起汉字的原生态思维: [1] 就在2008.5.11,殷旵教授在北京大学带来一场别有意味的讲座《是谁把汉语撕成了碎片》,他生动的讲座,让人恍然原来我们天天在用的汉字里藏着如此多的智慧和博大的文化.比如“北”在甲骨文里是两个“人”相背等.殷旵说:“中国人造字把人生解读得如此细腻,这种选择是非常不容易的.” 殷旵结合“囧”的流行,认为这只能说明汉字本身的魅力.今天有些文字里的信息已经被渐渐丢掉,汉字的原生态思维也在一点点被丢掉了,这种返璞归真的趋势值得肯定.至于说古文字这种流行方式,是利于其健康发展,还是糟蹋了古人智慧,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李宇明则认为,语言需要增添活跃因素,它有自我调节的机制,有用的吸收,没用的就自我淘汰掉了.语言是最坚强的,就像我们的民族一样坚强,语言会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 何宛屏说:“对于辞典编辑者而言,我持积极观察态度,网络上的语言是活跃的,各种语言现象和社会生活相符合.”
http://baike.baidu.com/view/181979.html
给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先解十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