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及代表国家

问题描述:

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及代表国家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0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关于中东的发展模式.我国学术界在80年代曾作过探讨.但那时着重研究的是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运行体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张俊彦教授主编的《中东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在探讨中东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运行体制的过程中,也涉及政治架构、文化传统、社会底蕴等与发展相关的方面,但那只是为了说明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而不是将它们纳入整个发展概念之中.
  然而,发展并不只是经济运动的过程,它本身也包含着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既包括生产力,又包括生产关系;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因此,发展是一个综合范畴.发展模式的含义理应是综合发展的模式.日本及东亚其他国家经济崛起以后,人们对东亚的发展模式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它是不同于西方发展模式的新模式.东亚发展模式概念就是综合发展模式概念.
  那么,是不是也存在着中东综合发展的模式呢?如果有,它同东亚发展模式是不是有类似之处呢?如果有类似之处,东亚金融危机反映出来的问题会不会也在中东被复制出来呢?这些问题都很值得研究.
  一、众多发展模式的集台
  还在80年代探讨中东经济发展模式时,大家即认为,中东各国,或各类国家的发展历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中东地区不存在共同的,或者说是单一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模式中加进非经济的内容以后,当然也就更不会有单一的发展模式了.问题是,在加进这些非经济的内容以后,对中东的发展模式应作怎样的概括.罗德尼•威尔森在《中东的经济发展》(伦敦/纽约1995年版)一书的第二章中,依据几种研究发展问题的不同的理论与方法,对中东的发展模式作了一些探讨.他所用的“模式”一词是复数形式(Models),而非单数形式(Model).他分析了中东发展模式的一些方面,如作为中东“巴扎经济”的市场、国家的作用等等,但他没有具体说明中东到底都有哪些发展模式.
  不过,国内外学者对中东单个国家的发展模式还是作了一些探讨的,问题是尚未系统化.如果归纳一下,我以为,在中东,至少存在5种彼此不完全相同的发展模式.
  (一)伊朗伊斯兰发展模式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确立了乌里玛领导的伊斯兰政府.新政权既拒绝西方的经济模式,也拒绝东方的经济模式,力图建立“伊斯兰的经济模式”.在第一个十年里,其主要特色有:
  1.在制定和推行经济政策的时候,比较注重伊斯兰的精神价值的保持与弘扬,遵循“社会正义第一”的原则.
  2.崇尚节俭,反对奢糜和消费主义.宪法明文规定,禁止在消费、投资、生产、分配和社会服务等经济领域里的浪费,政府还专门颁布《伊斯兰消费法案》,以改变社会上消费的模式,建立“脱离浪费与自我满足的伊斯兰消费文化”.
  3.在保护私有制的前提下,奉行抑富济贫的政策.
  4.在没收巴列维王朝及一切与王朝有关者的所有动产与不动产的基础上建立“需要救助者基金会”,同时收回在巴列维王朝时代被分配的寺属土地,宗教界直接经营这些资产,形成与“世俗经济”并行的教产经济.
  5.重视农村的发展,实行重农政策,将贫苦农民抢占外逃地主土地后“暂时耕种”的农用地的所有权由原土地所有者转归该土地实际耕种者手中.“重建运动”工作人员帮助在农村修筑公路、桥梁、灌溉设施、公共澡堂、学校、保健中心,分配化肥、农药、水泵、拖拉机,向小农提供贷款.政府对化肥、农药、种子、农业机械等投入物均给予补贴,由高级经济委员会确定小麦、大米、土豆、肉、甜菜、棉花、油籽的保障价格,政府对农民交售农产品还给以实物鼓励.
  6.重点发展国营部门,同时保护合法私营企业的合法活动.在革命后初期由于有大批商人与企业家外逃,也由于新政权急于恢复和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因而将一些原私营银行、工矿企业等实行国有化,形成强大的国有经济,建立了国家对外贸的垄断,但对一般巴扎商人仍实行保护政策.
  7.实施由政府对经济严加控制的体制,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政府行政系统的调节而不是通过市场的调节来实现.政府控制价格,对生产者与消费者提供补贴,对基本的必需消费品实行配给制度,建立任何新工业企业都要事先得到政府许可,对外汇的使用和进口都有严格的分配限额.
  8.取消利息,并对红利作出明确规定,实行低利制,限制银行信贷.
  9.实行五一税及天课税.
  10.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全盘推行伊斯兰化政策.
  这些措施多半是在战争环境下实行的.由于有些做法不能适应在第二个十年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这一模式的某些方面进行了部分调整,其中有:
  1.公开招标出售赢利的或不赢利的国营生产、服务、贸易单位,但因意见分歧,进展迟缓.1994年夏,议会决定暂时加以冻结.
  2.取消对一些“非必需”的制成品价格控制,生产者可以将一定比例的产品拿到自由市场上销售.取消对大部分消费品的配绘制度,减少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财政补贴数额.
  3.信贷政策因在实际上实行较高利率和在商业银行间允许竞争而发挥较前要大得多的作用.1991年为适应私有化的需要,重新开设了德黑兰证券交易所.德黑兰市于1994年9月发行股票,以资助商业开发项目.1995年初国营银行开始发行雷法赫公司的股票以资助该公司经营的1000家连锁店.
  4.放松对外贸的控制,鼓励非石油产品的出口.
  5.1989年颁布了吸引和保护外国在伊朗投资的条例,在格什姆岛、查赫巴尔等地先后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另外,在锡尔詹、萨拉赫斯和恩泽利港还设有进行转口贸易的特别贸易区.
  6.1991年取消外汇管制.1993年规定,基本食品、医药、军备进口(约占进口总额的40%)按1美元兑换fo伊朗里亚尔的官方汇率结算,另有30%的进口按1美元兑换600伊朗里亚尔的汇率结算,其余30%的进口按浮动汇率结算.同年4月13日宣布,伊朗里亚尔为可兑换货币,进口商可按政府规定的浮动汇率从银行获得所需的硬通货,其他人可从德黑兰32个分支机构购买5000美元以下的硬通货.为稳定汇率,政府于1995年5月17日重新加强对外汇的控制,规定至少到1996年3月以前,除进口基本货物按1美元兑换1750伊朗里亚尔(在这之后,规定进口45种基本货物按1美元=2740伊朗里亚尔比率兑换)外,其余一律按1美元兑换3000伊朗里亚尔结算.同时规定,外汇:交易只能通过国营商业银行进行,出口者须将其收入全部汇回国内.
  7.在流通领域,依宪法规定,反对垄断、投机、放高利贷和非法交易.在90年代初放松对私营部门的控制以后,仍采取措施反对走私、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做黑市买卖,违反者”通过非法手段所得”的财富,全部没收.有的还要作为“经济恐怖分子”被处以死刑.
  8.在外贸方面,伊朗政府规定从1996年4月12日起,除18种商品的出口仍须经商业部许可外,其他商品的出口放开.一般工业品出口收入的50%,地毯出口收入的30%,可留成用于原材料与生活必需品的进口.
  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控制也有所放松,哈塔米总统在竞选中提出在国内必须承认和实行“多民族、多文化、多信仰”的主张.
  (二)沙特阿拉伯君主国发展模式
  主要特点是:
  1.主要依靠石油及石油加工业使经济获得多样化的发展,逐步改变单纯依赖原油出口的局面.
  2.引进西方的.技术、设备和东方的劳动力,着重发展资金/能源密集型产业,如石化、钢铁、炼铝、发电/海水淡化等产业.
  3.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石油,在政府是主要生产者、供应者、购买者与消费者的情况下,实行市场化的经济政策与贸易政策.
  4.实行高支出、高补贴、高福利与高消费,不祟尚节俭,不注重资金的利用率,在油价下滑、收入减少时虽也采取一些紧缩措施,但油价反弹、收入增多后即故态复萌.
  5.在基本保留传统文化、信仰与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建立和发展现代企业部门,同时谋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适应与磨合.
  6.在君主、王族、乌里玛、酋长仍居于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允许新兴企业主、商人分享部分经济利益,允许文官队伍分享部分权力.
  7*根据传统,对女子外出着装、活动存在诸多限制.近年女子上学者激增,但女子就业仍仅限于医疗、教育等少数部门,多数妇女不参加工作.
  (三)埃及世俗民族主义发展模式
  埃及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汇处,自50年代初起一直奉行民族主义政策,重视在取得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同时,保持文化与民族的传统与特性.但是反对传统主义与极端主义,倡导世俗民族主义.
  1.在发展石油工业、加工工业与农业的同时,重视服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服务贸易(劳务输出、旅游、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有较大发展,弥补了商品贸易的相当一部分赤字.
  2.本国储蓄率较低,外国援助资金占有重要地位.在1979年以前,海湾阿拉伯国家提供大量援助,在这之后美国提供大量援助,海湾战争后又有约一半债务被减免.
  3.政府对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扩大私营部门和市场的作用.但政府放松对经济生活控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转轨过程采取“小步走”的渐进方式,以同经济的适应能力与居民的承受能力相协调.
  4.宣布对外开放较早.自1974年颁布第43号法令算起已有25年,但生产性投资较少,且整个投资规模也有限.从1996年起,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允许外资购买房地产、在银行中持控股、经营电站与公路,同时,由于加快私有化进程,在通讯和港口等领域加大扶植私营部门的力度,外资开始大规模流入.
  5.经济体制改革后,贫富分化加剧,加上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化过度,失业现象突出,贫困人口生活艰难.原有对居民的补贴减少后,虽提高了工资,但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制没有很快建立起来,影响社会安定.
  6.政府实行世俗主义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对于在旅游景点杀害外国游客的行径坚决予以镇压,但对合法的宗教活动仍予以保护.近十年来女子参加工作者倍增.
  (四)土耳其IMF模式
  从80年代初起,土耳其依据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协议,先后实施了“稳定经济方案”和“结构性经济调整”,沿着外向化、自由化、私有化的道路发展,曾被看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好学生”.
  1.由进口替代型发展模式转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的出口量明显增加,改变了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局面.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鼓励劳务输出,国际经常项目收入状况有所改善.
  2.从80年代初起,政府放松对商品价格、利率与汇率的控制,取消外汇管制,逐步使土耳其里拉成为可兑换货币,由政府对经济运行严加控制与防范的体制转为主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由于改制过急,追求一步到位,宏观调控不力和缺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管防范措施,通货膨胀率多年居高难下.
  3.取消国有部门对一些行业的垄断,推进私有化,将一些“国有经济企业”转卖给私营部门,改变了建国以来国营部门生产中间产品、私营部门生产制成品的格局.
  在社会政策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成套的“药方”.土耳其有一些“自选动作”,其中较突出的是:
  1.在发展中强调“土耳其人”居民共同体的共同属性,不承认居民中种族与民族的差别,同土耳其库尔德人(土耳其称“山地土耳其人”)关系紧张,政府为此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应付.
  2.重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参加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活动,但同时坚持实行世俗主义政策,不时遇到伊斯兰主义者的挑战.
  3.倡导突厥语族的国际合作与联合.
  (五)以色列移民-军事-高科技模式
  以色列的发展模式在中东是独一无二的,在其他地区也不多见.
  1.带有移民经济的特征.由于不断有新移民移入,需要安置和解决住房、上学、生活必需品供应等问题,对经济产生需求刺激,因而拉动了发展;另一方面,移民的移入也带来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文化、技术与资金.
  2.带有军事经济的特征.由于长期同阿拉伯世界处于对峙状态,并进行过5次规模较大的战争,生产武器、军需品及各种防卫用品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企业的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同国防与治安有关.军需品生产在一定条件下可刺激经济景气,对相关的产业部门产生带动作用.
  3.靠科技立国.政府在教育、科研与开发等领域投入较多,在生产、出口与服务中的科技含量均比较高,属科技密集型,被称作“中东的硅谷”.
  4.发展方式较为集约,属“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在国外甚至被看做发达国家.
  5.实行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仍起很大作用.国有部门、工会总联合会所属企业以及“基布兹”等合作组织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6.国内市场狭小,原材料与能源又依靠进口,因此重视出口导向.在地区范围内的对外联系因阿拉伯世界集体抵制而受到影响,但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与欧美的交往较多,金融贸易网络广布,对外贸的依存度很高.
  7.美国提供的援助数额较多,是支撑经济发展、平衡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二、各种发展模式有无共同的特征
  如果我们把中东各国发展模式上的差异抽象掉,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相似之处.至少就中东大多数国家而言,在发展模式上存在着与东亚发展模式有所不同的一些方面:
  (一)在政治动荡与油价波动情况下发展.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颠波的特征 不少国家因政治动荡、油价波动乃至年景变化,经济实绩时好时差.这种“肥年”与“瘦年”的相间,经济发展有所起伏的情况在其他地区也不鲜见,但在中东地区起落幅度相对来说较大,而且变动较为频繁.
  (二)从一种依赖转为另一种依赖,尚未形成自主持续发展的机制 有些国家对外部世界依赖加深,有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受国内相关政策的影响较大.经济自主持续发展常常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干扰.中东国家至多只是刚刚奠定经济自主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国家或政府在发展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国家财力不足,也由于由政府包揽造成经济缺少活力,中东地区不少国家都推进私有化,私营部门的力量与作用较前增强.但是,一般来说,国家与政府以及国营部门仍具有左右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传统社会力量与集团在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上层,权威人物、君主、王族、酋长、乌里玛、高级军官在一些国家仍握有很大的权力,在其下面,巴扎商人、既得利益集团起着支撑作用,他们是一些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力量.而新兴的社会力量,现代企业家、现代文官队伍、白领阶层在这些国家中不起支配的作用.
  (五)传统文化底蕴影响着发展的方向、途.径与速度 中东多数国家属“伊斯兰文化圈”,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较深,形成已存在多年的历史传统.社会发展不能不受到这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制约,发展要与它们契合和磨合,但不能直接背离.固守原有的教条,会形成发展的障碍,但脱离传统也会一事无成.
  (六)石油业和/或服务业在中东多数国家产业结构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中东被列为燃料输出国的国家有9个(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巴林),它们都是石油输出国.石油与天然气业在这些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它既是国际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石油输出国石油加工与石化工业得到发展,成品油与石油化工品的出口增多,单纯出口原油的局面已有所改变.同时,服务出口的地位日益重要,已引起人们关注,成为中东一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活动.中东有6个国家(塞浦路斯、埃及、约旦、摩洛哥、科威特和也门)被列为服务出口国.但对中东国家来说,劳动力输出(如埃及、土耳其、约旦、也门等)一般在服务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少数国家(如科威特的海外投资、塞浦路斯、巴林的金融服务业)与金融有关的出口占有重要地位,技术出口除个别国家(如以色列)外,一般不占重要地位,劳务出口如何由初级向高级发展是一重要课题.
  (七)相互间的经济联系不紧密 服务上的互补性(劳务的输出与输入,资金的流动与融通等)大于产品的生产与交换上的互补性.中东国家同发达国家在这两方面的交往一般多于本地区内部的交往.地区内部在制造业上的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发展缓慢,不存在类似东亚地区的“雁阵”.在中东,有一些国家经济规模较大(如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伊朗),个别国家经济也较为发达(如以色列),但都不足以担当“领头雁”的重任.而且,在发展彼此的经济联系时还不时出现政治上的障碍.奥斯陆协议签订以后,曾出现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加强经济合作、构筑地区合作框架的良好势头.1994—1997年连续4年都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中东北非经济会议,但由于中东和平进程遇到挫折,1998年没有举行.
  (八)积累率低,消费所占比重较大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数据,1995年国内储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土耳其为20%,以色列为13%,埃及只有6%,同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偏低.
  (九)多数国家集约化程度不高 除以色列外,在发展方式上集约程度不算很高.有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但在资金的利用上存在浪费流失的漏洞.
  (十)城市化发展过快 中东国家在实现现代化方面进展最快的当数城市化了.在一些国家(如沙特、黎巴嫩、阿联酋、约旦、土耳其)城镇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0%-80%,在有些国家(如科威特、卡塔尔、巴林)这一比例超过了90%..
  三、中东发展模式
  同东亚发展模式的异同
  东亚国家情况尽管也存在着千差万别,但具有明显的类同性,东亚发展模式基本上说的是一种模式.而当我们说中东发展模式时,其中所包含的类同性却没有东亚发展模式那么多.中东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一些彼此具有一定类同性的发展模式的合称.在东亚,它是单一名词;在中东,它是集合名词.
  中东是否也会发生类似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危机,为人们所关注.分析这个问题需要考察中东发展模式与东亚发展模式的异同.在东南亚与东北亚,大多属于制成品出口导向型经济.在中东,被世界银行列为制成品出口国的仅有以色列和黎巴嫩.曾被列为制成品出口国的土耳其和突尼斯已被转列为多样化出口国.中东大部分国家届于燃料出口国和劳务输出国,这两类国家分别有9个和6个.以面向出口的加工工业为“主打产业”,对有些国家来说,一是受条件的限制,二是对这些国家来说未必是最佳或次佳的选择.中东有相当一部分石油输出国实行使收入来源多样化的战略,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和石化工业,并不刻意发展面向出口的制成品工业.土耳其、突尼斯等国虽也发展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能提供出口的制成品种类有限.中东只有以色列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但经济规模不算很大.
  东亚的特点之一是实行制成品出口导向的国家在一个地区内相对集中,形成网络,彼此进行水平或垂直分工,有些产业进行梯次转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雁阵”.由于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相互影响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多米诺”效应.这次东亚危机、有关国家情况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可以说是“雁阵”危机.中东不存在类似东亚所谓“雁阵”那样的关系.在中东没有像日本那样的领头雁.中东与欧洲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联系较多.处于地中海沿岸的中东国家,向欧洲国家提供地中海水果等农产品、纺织品等轻工业品以及剩余的劳动力和旅游度假场所.海湾国家主要向发达国家提供石油.海湾国家相互间的经济联系不像东亚国家那样紧密.中东有6个劳务出口国(塞浦路斯、埃及、约旦、摩洛哥、科威特和也门),而东亚则基本上没有这样的国家.
  依靠制成品出口的发展模式主要适合于资源较少的国家或地区,资源较多或较为多样的国家,未必很迫切地一定要走加工立国、大办加工厂和飞入“雁阵”的路子.如埃及,有五大外汇收入来源,即石油出口、侨汇、旅游、苏伊土运河通行费和外援,贸易赤字虽然不少,但国际收支仍能保持大致平衡.走加工立国的路子未必适合埃及的国情.
  同发展模式有关的是引进外资的问题.中东石油输出国,特别是高收入石油输出国在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石油繁荣”时期,获得了丰厚的石油收入,这10年间海湾国家的石油收入累计有一万多亿美元.对这些国家来说,主要是如何较好地利用这些石油收入的问题.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损失有数千亿美元,各国购买军火的钱加起来也要以千亿美元计.但是即使如此,现在中东国家仍有相当数量的海外资产,最多的估计数有8000亿美元.有些国家的资金陆续回流.非石油输出国也能从高收入石油输出国获得一些资金(通过赠款、贷款、直接投资、侨民汇款等形式),由于有这些指望,国内储蓄的紧迫性就要差些.这种情况与包括东亚在内的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当然,中东国家也有资金问题.一是石油价格不稳定,石油收入起落不定;二是中东国家储蓄率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外资也是必要的.沙特阿拉伯在将石油资源主权收回以后,油田的开发历来不对外开放,只允许外国石油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但是现在也决定对外资开放.伊朗的油田已经对外资开放.不过中东吸引外资的数量较少.1997年世界直接投资总额为3640亿美元,阿拉伯世界只吸引了6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占1.6%.其原因同投资环境有关.在中东投资风险较大.法国对外贸易保险公司对世界各国的风险评估中,中东列了15国,加上列在亚洲的阿富汗,一共l 6国,其中被列为6级的有6国(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也门、阿尔及利亚和阿富汗),另外还有4国(埃及、黎巴嫩、利比亚、约旦)被列为5级.这就是说中东多数国家被列为高风险国家.中东一些国家的金融业尚不很规范,有些国家的金融业对外不那么开放也是一个原因.1995年阿拉伯国家银行共有300•家,总资产4690亿美元,资产超过百亿的只有8家.经营金融投资依靠内部消息和个人关系,外国投机家不得其门而入.有些国,家金融业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私人投机者能钻的空子不很多.
  90年代中东国家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对资金融通起了促进作用.在10年前,只有土耳其一国的股票市场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在阿拉伯世界,只有安曼金融市场是一家.比较有效率的股票市场.现在中东至少有17个国家都有了股票市场,突尼斯证券交易所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家按国际标准建立的证券交易所.中东1997年股票交易额总共有l 500亿美元,比1996年增加了70%.据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数字,海湾合作委员会1997年年底的股市值为l 265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6%.在科威特,股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1.6%.但总起来说,中东的资本市场还不甚发达,尚处于发育过程中.
  阿拉伯国家的一位银行行长说,阿拉伯国家庆幸自己没有跟上潮流,向其他新兴市场融资和参与美国对冲基金的活动都比较少,由于对资本交易有一定限制,中东各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系不很紧密,短期资金流人流出也比较少,因此,中东地区还没有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伤害.但是,这不等于说中东经济与金融没有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地区经济衰退的影响.在中东,汇市与股市固然也很重要,但对相当一部分国家来说,油市更加重要.日本、韩国等国石油需求的减少加剧了国际石油市场的供过于求.由于油价下跌和减产,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1998年的石油收入由上一年的900亿美元减少到550亿美元,下降了39%.油市走熊,反过来也会波及汇市.据报道,阿曼的股市价格下降了近40%,埃及、科威特、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的市场指数下降17%到22%. 另外,中东国家同东南亚与东北亚国家的贸易也受到了影响.除石油外,这些国家从中东的进口下降,影响到中东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例如,由于以色列钻石与电子等行业公司受东亚金融危机的打击,使以色列亚洲的出口大幅度下滑,1998年1-10月份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27%.至于东亚危机对中东资金流动的影响,正负两方面都有,负面影响是,东亚国家对中东的投资会减弱,正面的影响是,因东亚国家有些公司急于出售股份,中东一些资金持有者有可能乘机向东亚流动,而另一些域外资金持有者则因东亚国家投资环境恶化有可能转向中东地区投资.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指函数和对函数
下一页:字丑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