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发展历程

问题描述:

叙述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发展历程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2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历程
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
从《诗经》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汉代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建安时代曹操诸人古题乐府的“借古题写时事”,唐代诗人杜甫创作新题乐府时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所主张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直到元代杂剧、明清小说乃至现当代小说,中国文学始终贯穿着一条现实主义的红线,使自身更紧地密贴近生活,承担起“时代歌手”的重大职责,并且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诗经》富有现实主义精神,首推《国风》中的两周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它们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和批判现实;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巧妙,人物形象真实、自然而生动,生活画面亲切感人等.《诗经》在内容和艺术上的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继《诗经》之后,两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宋、元、明、清文学,都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作品.
汉末建安时期,文人们开始写出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如辛延年的《羽林郎》、曹操的《薤露行》,以及王粲、陈琳、曹植、蔡琰等人的一些作品.但他们都未能充分发扬现实主义的传统.
建安后,现实主义更逐渐转入低潮,晋宋之间,“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梁陈以后,宫体猖獗,更脱离现实.
至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的“采丽竞繁”,现实主义诗歌才略见起色.陈子昂在文学上表现出极强的革新精神.他以对建安风骨所作的理论概括标举自己的美学理想,以齐梁诗歌所作的艺术批判提出了诗风革新的主张,强调诗歌的“风骨”、“兴寄”.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完全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坚持实践自己的文学主张.他在诗歌中着力摒弃华丽辞藻和对偶形式,注重反映丰富深刻的现实生活,抒发激越昂扬的思想感情,创造出雄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杜甫、韩愈的这些颂扬之词,均高度肯定他在唐诗发展中的创建之功.
到了盛唐后期,杜甫是那个大乱年代造就的伟大诗人.他紧贴时代的脉搏,直面酷的现实,客观真实地描绘那个万方多难的时代面貌,呕心沥血地抒写自己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用如椽巨笔谱写出时代的宏伟篇章.在诗歌艺术上,他坚持转益多师,奋力开拓.在创作中以集前人之大成的卓越成就,为后世诗歌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在其卓绝千古的“三吏”“三别”中,杜甫更以忧国忧民的复杂心情,以“诗史”特有的“实录”的笔墨,反映了当时特殊的社会状况.在那些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中,杜甫没有遵循建安以来沿袭乐府古题的老路,而是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自创新题,这为后代诗人指出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为了全面地反映现实,杜甫利用了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仅以七律而论,杜甫之前,大都是用来歌功颂德或唱和应酬的,但他却用来反映民生疾苦和国家大事,成了讽刺的武器.
“安史之乱”后,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发生显著的转变.由于白居易等人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乐府诗自觉弘扬风雅比兴传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发挥政治讽喻诗功能,因而形成了一个创作高峰,文学史上称之为“新乐府运动”,而白居易则是这一运动最杰出的代表.白居易主张诗歌要积极主动干预社会现实,“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特别强调,诗歌在表现内容上要热忱关心民生疾苦,如实反映政治弊端.根据这一原则,他特别注重诗歌“风雅比兴”的艺术传统,明确否定六朝以来“嘲风雪、卖花草而已”的诗歌创作倾向.
元朝,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第九题,详解
下一页:gy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