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有关道德是事例?

问题描述:

谁能告诉我有关道德是事例?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例一:某小学生放学归来,向妈妈描述:有一位叔叔在等候公交车时,将香烟头随手扔到了地上,恰巧被一位环卫工人叔叔看到了.工人叔叔把肩上的垃圾箱放下来,将香烟头扫进了垃圾箱……妈妈听了以后,神色凝重地对儿子说,随地扔香烟头或别的废弃物品,是缺乏公共道德的表现.看,公共道德,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例二:父亲让女儿去家门口的小吃店买冷饮,女儿去了.女儿回来以后,将找回的零钱交给父亲.父亲认真地加以清点之后告诉女儿缺了5分钱.女儿笑着讽刺父亲“抠门儿”,随后如实解释说:那5分钱硬币滚落到地上,我没有捡起来.父亲告诉女儿,5分钱确实是个小数目,但是,热爱人民币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有的公德,如果谁有意毁坏人民币,还要负刑事责任呢.父亲严肃地说:“你想过没有,硬币上有国徽图样,将其扔到地上任人践踏,对国家是什么态度?”公德与爱国,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例三:两个同学闹矛盾,彼此都不冷静,事后仍然怒气未消,都讲了对方的坏话,其中一位同学还散布了对方的家庭隐私.这话被第三位同学听到了,悄悄传给了当事人,致使矛盾激化,险些闹出大事,幸被老师及时化解.同学们得知此事以后,有的说传话的人“嘴太快”,有的说传话的人“太多事”.老师却深刻指出:人应当多做促进团结、有利于安定的事;绝不能做挑拨离间、加剧矛盾的事.至于散布别人的隐私,问题的性质就更严重了,是缺少道德的表现.道德,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随处可见,都与人的道德品质有关,都很具体. 道德品质,每每被人们视为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家长坦言:孩子的功课是具体的,分数是可视的,而道德则不然.因为有了这样的观念,就很容易“聚焦”于孩子的课业,而忽视事关道德品质的言行,让本来呈现道德特征的言行,在人们的眼皮下面滑过去了,该褒扬的没有褒扬,该批评、制止的未能批评、制止. 讲道德,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调节之间关系的法宝.人与人、人与自然须臾不可离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或矛盾乃至对抗,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也都是十分具体的.一般情况下,旧的矛盾解决了,出现了融合;之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和斗争,待解决之后又有了新的融合,反反复复无穷期.或矛盾或融合,道德往往都起着重要作用.讲道德是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提倡的.道德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个角落每个领域每个人群中存在,它怎么可能是抽象的呢?它必然是具体的. 道德是具体的、可视的,道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当抓住可资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个瞬间、一件件事.有的家长还为孩子设计某个场景,出一些题目,让孩子置身其中去思考,去行动,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孩子认知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久而久之,孩子对道德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深切体验,并且成为自身的一种重要素质,就会一生受益. 道德其实很具体.只是因为我们漠视它才忽视它,其实它实实在在存在于人的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要学会认识它,抓住它,注入孩子的心田! 道德可以成习惯 习惯,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字眼.“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积习难改”……这些被人们传讲了千百年之久的话,说的都是习惯之伟力. 习惯,是外在影响作用下形成的内动力. 习惯,是人们“不知不觉”的某种行为.说“不知不觉”,未必确切.说深知深觉之后的顿悟与必然,倒是讲到了根本处. 我们不必在概念上停留吧,还是面对现实生活,看看习惯的力量与重要.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畅谈各自走过的人生之路.一位老科学家说,他自己的一些良好习惯是在上幼儿园时期养成的,诸如:礼让、致歉、观察乃至勤洗手这样的“小事”.这些良好习惯挥之不去,伴其一生,改不了,也不能改.著名劳动模范、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明港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说,每逢节假日,他一定要到岗当班,多少年了,已经成了习惯,想改也改不了……他们都称自己的行为为“习惯”,都说“改不了”.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习惯是如何的根深蒂固! 道德也能成习惯.道德是人的一种思维和理念,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上.语言和行为是可以成习惯的.比如:说脏话,讲假话,编谎话,一旦成为习惯,改起来很难.有一个自幼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孩子,有一天总算说了句真话,竟是:“我习惯了,张嘴就没好话……”多么可悲!而与其相反,说真话,讲文明,一旦成为习惯,“改”起来也很难.有一个自幼养成这种好习惯的孩子,有一天第一次说了一句假话,而且是出于善意,结果话一出口,额头上的汗珠也出来了,最后只得从实说来.又比如: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除了因为都有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美德,还因为都养成了无法摆脱也不想摆脱的道德习惯.有一个从农村来城里亲戚家借读的孩子,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当问他这样做的初衷时,他回答得也许不算高尚,但却很真实,那就是:道德习惯使然.他说:“干惯了活儿,帮惯了人,停下来手痒……” 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需要积极正确的引导,需要持之以恒的教育,需要点点滴滴的实践.通过这些,提高孩子的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最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有一个小学生,用钱贿赂同学,为的是让大家选他当班干部.事发后,老师问这个同学跟谁学的这一套.他如实回答说,是由于听了妈妈“教导”爸爸:“你没有当上官,是因为你没有给上级送礼……”已经具有举一反三能力的孩子,便将妈妈的“教导”实践到班干部选举中来了.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孩子以后遇事每每以金钱或小礼物“开道”,如:做值日,抄答案,直至逃学找人送病假条等等,已经养成习惯了. 当然,好的事例还是大量存在的.著名电影演员陶玉玲,朴实待人,不图虚名,愿意帮助人,干实事.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女儿也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对于扫楼道、帮邻居搬过冬大白菜之类的活儿,姐妹俩干起来津津有味;而对于出头露面的事情,她们却越来越不习惯做,以至于学校召开家长会,她们不让妈妈出席,而是让爸爸去参加,因为她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一位著名演员的女儿.谈及这些,姐妹俩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顺口说了一句:“习惯了”. “习惯了”,多好!良好道德一旦成为习惯,似乎就变得比较“简单”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hfftbj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