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南通卷 一道风景线满分作文

问题描述:

2008年江苏南通卷 一道风景线满分作文
有谁知道?不是(我是风景线),也不是(你是风景线)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2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风景线”里的风景
——南通市2008年中考作文题评析


南通市2008年中考作文题:
一尾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就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就是一道令人回味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
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点、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以“风景”为主题词的作文在全国各地历年的中考试卷并不陌生,如2004年山东淄博以“我就是一道风景”或“你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等.2008年宁波市选题作文之一也就是《留在我心底的风景》,基本方向一致.难怪题目一经面世,就有人认为此题太“老”、太“俗”了.细细玩味,综观全题,应该说2008年南通市中考作文具有如下鲜明的“亮”点.
一、比喻设题,与诗意的提示语相得益彰.“一道风景线”以比喻的修辞设题,题面灵动,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提示语的设置,用语像一首诗,读来清新优美.文题是对提示语的凝练,提示语又是文题的诗意诠释,把“风景线”这一喻体化为一个个具像,铺展在人们面前,为考生找到审题立意选材的方向.提示语精妙地扫除了学生审题障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考查“不设置审题障碍”的基本要求.
二、题面开阔,为选材的多样性开拓视野.用比喻设题,文题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选材视野开阔.提示语的前三句话,很清楚地告诉学生,选材角度可以来自自然,可以来自社会,可以来自精神(心灵),三个角度三个层次,次第展开,触发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感悟积累,选择自己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
三、关照现实,为立意的多元性启发思维.有人认为,此题考生很难出新,因为题目似曾相识.但是笔者认为,从提示语中,我们并不难发现,命题者鲜明的指向,要学生更多的关注现实生活,无论是“一尾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还是“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都是引领学生去留意去观察去思考现实的点点滴滴.其实,不仅仅是要学生看到这些“风景线”,更要去思考、感悟、回味,在思考、感悟、回味中提炼,明确自己的写作立意.应该说,学生关注点的不同,写作的立意自然呈现出多元色彩.
四、强调个性,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如果说,题目的大众化,所谓的“老”“俗”,考查的重点自然在强调个性化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同样的“眼中景”,不一定产生同样的“心中景”.这事实上是本道作文题要求学生突破的难点.写作中,要把眼中所见与自己的心灵感悟融为一体,折射出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发.有人说,这对初中生的要求偏高.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导向,在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同时,很有必要提升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文题的大众化,笔者以为,不在于一定要学生出新,更在于引领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再看这个命题,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景线”的泛化,题旨容易牵强附会.尽管提示语对文题的要义作了具体化的补充,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让人觉得题目有些宽泛,是不是所有的自然景观、社会现象、心灵感悟都可以贯名以“风景线”呢?这样,是否会出现硬拉死扯的现象呢?套题使题旨牵强附会,必然使主题简单化和肤浅化,或者刻意追求一种深刻.
二、选题的俗化,选材容易移花接木.“风景”和“风景线”是两个外延和内涵不同的词语,因此尽管似曾相识,但如果不加以细致考量和推敲,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将“风景线”的理解泛化,加上题面眼熟,选材套陈题,就显得在思维惯常轨道里了,不可避免地为作文移花接木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文题的诗化,行文容易空灵浮华.文题很美,是对南通近几年作文命题的延续,例如06年的话题“生命的芬芳”,07年的命题“带着微笑出发”,都给人诗意的美感.事实上,一看到“一道风景线”这个题,就会给人以遐想的冲击,这正是命题者所追求的一种审美价值所在.加上提示语诗化的语言,很容易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散文化的倾向,在浮华的语言上做文章,导致文章空灵无物,主题难以捉摸的恶果.
南通市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前作文中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自然对当下的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作文规范大有必要扎实训练.诸如审题、立意、谋篇等写作知识新课改的“淡化”要求之下,教学实际中已经被忽略了,作文教学更显随意和无序.读懂文题是立意谋篇的第一步.审题不到位造成作文失败的例子并不鲜见.主题不鲜明、思路不清等等问题,与作文有效的规范训练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必要的作文规范要循序推进,扎实训练.笔者认为,没有充分的入“格”训练,是很难实现作文的出“格”,更难做到升“格”,走向作文的自由和个性.
二、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叙写出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细节,把自己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打动他人的文章.那种编造故事,脱离自己的生活,甚至靠移花接木写出的文章必然矫情做作.生活中不是缺少“风景线”,而是缺少发现“风景线”的眼睛.给学生一双慧眼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等等,同时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书目,拓展视野,垫高灵魂,提高审美素养.
三、加大阅读量,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笔者曾经撰文批评学生作文浮华的现象(见《警惕:作文走向浮华》,《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6期),认为学生作文中词语华丽是一种作文毛病,反思下来,还是觉得此种观点有失偏颇,有问题的不是学生作文用词的华丽,而是一味追求用语的华丽忽略了作文的内容,使主题飘忽,难以捉摸.事实上,初中阶段要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大胆使用,或直接引用,或模仿写作.初中阶段积累的匮乏,自然很难说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用时不足,指导不足,是目前依然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很难对一道题做出一个优劣之判断,事实上,一个文题的出现也无须评判它的优劣.中考命题也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写作的过程.文题的成品呈现体现了命题组智慧的结晶,我们在解读它,就像解读一篇文章一样,可以是多元,也可以是自主的,力求接近命题者理想,力求更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
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
带着微笑出发
当一种声音,强劲得让你拒绝归顺;
当一张隔膜,厚实得让你无法穿越;
没关系,不要害怕,让我们带着微笑出发.
——题记
陶渊明带着微笑隐入山林
忙碌的田园生活,处处浮现着你微笑的脸.这微笑牵动着你与悠闲的交流.夕阳西下,在山坡采撷一株野菊,像一个活泼可爱的灵童,自得于南山的不可及之中.
你带着微笑出发,来到这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冷眼相待的松山野林,让我明白,面对不幸就该像你这样带着微笑乐观的面对.
李白带着微笑乘帆济海你,带着微笑,一个人一路走,哪管此路风雨兼路,哪管此路命运坎坷,挥一挥手,总有长风破浪之时,总有乘帆济海之日.
李白,你带着微笑出发,呐喊一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让我明白,面对困难就该像你一样以微笑面对,以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来面对.
刘禹锡带着微笑住入草房
二十三年的流水光阴,拌不住你飞起的灵魂.在这巴山夜雨涨着秋池之际,你想象着与自己妻子一起剪那西窗的烛影.虽然活在无边的思念之中,但你还是带着微笑住入了那简陋的草房,摸一摸心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有了山神,山还在乎高低吗?有了龙神,水还在乎深浅吗?自己有高尚的品德,陋室也是归依.刘禹锡,你带着微笑住入草房,让我明白做人就该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微笑面对生活中的贫困.
几百年潮起潮落,雨起雨息,洗不尽黄河之水,汹涌浩瀚;
几百年花开花落,情生情灭,抹不尽微笑之寓意脉脉.
带着微笑出发,让微笑为你打开一扇勇敢的门.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为什么只选B
下一页:第8题练习